來源:加盟網 編輯:加盟君 2021-06-29 13:30
細觀當前的餐飲消費市場,80、90后年輕消費群體已經慢慢成為餐飲消費的主力軍,且這種年輕化的趨勢愈加的明顯。餐飲老板想要制勝競爭對手,就得搶先獲得這些新生代消費主力軍的支持。不過就像80、90后謎之一樣的性格,想要獲得他們的支持,餐飲老板就必須不斷的調查分析新生帶的消費軍的性格、消費心理等要素,其中認同感是關鍵要素。
很多餐飲老板自己的孩子就是80、90后,在這些老板看來,年輕人喜歡時尚新穎,而自己也被迫轉型做一些他們更能接受的品牌和產品,這樣就能討得年輕人的歡心,餐廳就能繼續生存下去了。
事實證明,這些老板就像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一樣不了解年輕消費者的心。
往往連消費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舉個知名的案例,1985年4月23日,可口可樂的在紐約宣布更改其行銷了99年的飲料配方,并由此陷入了商業史上無出其右的品牌忠誠漩渦。在更改配方之前幾乎所有的消費者都表示希望可口可樂去改變并且接受全新的口感,而在可口可樂真的改變之后,這些消費者卻馬上倒戈相向;同樣的情況不止出現一次,可口可樂2008年針對年輕男性市場,大力推出更符合男性審美的黑色超酷“零度可樂”。但結果是,所有的年輕男性還是繼續喝著一百多年的紅罐可口可樂。
大名鼎鼎的可口可樂尚且在消費者下的“絆子”上摔了跟頭,何況我們普通餐飲經營者呢?目前我國餐飲市場上80%重新設計的所謂“時尚潮流品牌”的餐企,更多的是想討年輕群體的歡心,尤其老牌餐飲企業,更覺得自己需要與時代同步。但,這些企業真的懂年輕人嗎?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番當代年輕餐飲消費者內心的真實訴求。
放大鏡下的80、90后
我們可以坦言,80、90后是在放大鏡下長大的一代,不管是社會輿論,家庭的教育,都因為對其群體的過分關注而使他們的優點與缺點被無限放大。而在消費能力上,我們再次犯了同樣的錯誤,因為商場店的興旺,許多全國考察學習的人,都習慣***時間去商場店看。所以許多餐企考察心得就是“吃飯排隊的都是年輕人,我們要趕緊去搶這個市場”,加上各大媒體大肆宣傳,忽然80、90后被放的無限大,成了餐飲行業的主力軍。
事實上,這樣的考察有很大的漏洞,首先我國的餐飲市場并不是僅僅由商場餐飲組成,盡管商場店的年輕消費群的確占據了七成以上,但中國至少七成以上的店都是非商場店,商場模式只是餐飲市場中正在發展的一個不算大的市場領域。以此作為評判當前整個市場形勢的根據,無異于“管中窺豹”,“瞎子摸象”,其結果自然是無限放大了商場與年輕消費者群體的能量,而忽視了更多現存的巨大商機,得不償失。
難伺候的80、90后
有這樣一個笑話,講的是90后小情侶外出就餐前的對話:
男:今天晚上咱們吃什么?
女:隨便。
男:吃火鍋吧。
女:不行,吃火鍋臉上要長痘痘。
男:那咱們吃川菜?
女:昨天剛吃的川菜,今天又吃……
男:那咱吃海鮮去?
女:海鮮不好,吃了拉肚子。
男:那你說吃什么?
女:隨便。
這個笑話讓人啼笑皆非,也十分發人深省,不可否認的是,80、90后的消費頻率確實是高,而且沖動消費,一擲千金只為博得佳人一笑或者滿足口腹之欲的情況發生幾率也非常之高。但不可忽視的是他們的選擇多,變化快,今天吃川菜明天吃西餐后天吃火鍋,來的快去的快。相對來說60、70后的飲食習慣會更加單一簡單。
另外,年輕消費者群體非常不好“伺候”,許多餐企老板在潛意識里,總覺得好像現在的小年輕應該喜歡潮流時尚的東西,然后拼命的討他們喜歡。結果年紀大點的在店里坐不住,年輕的又來的少,或者根本不喜歡我們自己所定義的“時尚潮流”。是IN還是LOW,我們這些“老家伙”說了不算。
所以,不要高估了80、90后市場,也不要低估了60、70市場,根據自己的餐廳所在區域和創始團隊的基因,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重要的。
認同感才是關鍵
捫心自問,我們選擇目標消費者群體不是找對象相親,有時候我們是否太過于強調年齡段位的劃分了?人的消費理念是隨著成長不斷變化的,今天的80后其實都不再是小年輕了,***大的已經35歲***小也26歲,況且每個年齡段都有自己的審美和喜好,同樣年齡也分男女。以年齡段來作為分水嶺有些過于照本宣科。
所以***好的辦法是我們在研究消費者定位的時候,不要簡單地按年齡來劃分,而是要用“認同感”來定位。明白顧客需要功能的滿足和情感的認同,拋開年齡段位的成見,去為喜歡這種產品,這種氛圍,這種文化的人創建我們與目標消費者共同認可的品牌。
除了上述所說之外,餐飲老板還需要做的就是細分餐飲市場,千萬不要想著將所有的餐飲消費者“一網打盡”,這樣是很不現實的,事實上你也沒得那么好的胃口。餐飲老板要找準自己的餐廳消費群體定位,在此基礎上把握消費群體的心理,不斷獲得他們的認同感,才是餐廳長久經營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