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未知 編輯:特許加盟榜 2020-06-30 17:52
眾所周知,燒雞是一道中華民族傳統的風味佳肴,一般是將涂過飴糖的整只雞通過油炸,再加上秘制的香料烹飪而成,香味濃郁,肉嫩多汁,受到眾多消費者喜愛。其中要數王傻子燒雞受矚目,它是畢節乃至貴州的傳統名菜之一,多年來備受人們的歡迎,享譽四方。與一般的燒雞不同的是,王傻子燒雞色香味俱全,皮酥而不膩,是一道南北皆宜的美味。
據傳承人介紹,制作“王傻子燒雞”的大致方法和步驟是:將公雞宰殺后,脫毛去除內臟洗凈,晾干上色后放入油鍋內煎炸,再將雞放入鹵鍋中,加入肉桂、白芷等香辛料煮熟后撈出即可。
無論是從食材的選擇還是制作的工藝,“王傻子燒雞”的制作人都非常注重細節。因而,其專賣店常常是門庭若市,尤其是逢年過節之際,人們更要排上好久的隊才能購得令人心儀的“王傻子燒雞”。
據傳承人介紹,制作“王傻子燒雞”的大致方法和步驟是:將公雞宰殺后,脫毛去除內臟洗凈,晾干上色后放入油鍋內煎炸,再將雞放入鹵鍋中,加入肉桂、白芷等香辛料煮熟后撈出即可。
大凡有點名氣的東西,背后往往都隱藏著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王傻子燒雞”亦是如此。相傳,它的創始人叫王維讓,從小性情粗獷,憨厚老實,加之目不識丁,鄰里人便給他呼了一個外號——“王傻子”。
其實“王傻子”并不傻,為養家糊口,他9歲開始從師潛心學藝,精益求精,不恥下問,匠心獨運,制作的燒雞在抗日戰爭時期就小有名氣,解放初期其工藝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遂名聲大振,其制作的燒雞也因人而得名“王傻子燒雞”。
之后,其子嗣習得這項手藝,并在畢節城區流傳下來,逐漸聲名大噪,其技藝至今已傳承三代八十多年,并一直保持燒雞的傳統地道滋味。
“王傻子燒雞”為什么會聲名遠揚呢?歸納下來,關鍵在于選料嚴格,制作精細,配料合理,烹制技術精湛。燒雞所選用的雞必須是半年以上、兩年以內出欄,重量在一公斤左右的雛公雞或肥母雞。
宰殺雞時,先煺凈羽毛、浮皮,掏除內臟洗凈全身,用開水燙一遍,并用干凈的布擦干雞身上的水,再將雞抹上甜酒汁后置于旺火菜油鍋中炸約四十秒鐘,炸至表皮呈醬紅色撈出,待把油滴干后放入鹵水鍋中鹵制。
鹵鍋內要先加入適量冰糖、鹽巴、料酒,再放入適量花椒、八角、山萘、草果、陳皮、肉桂、白芷等香料,上火前鍋底還須墊上竹墊,以免煮雞時煳鍋。
為了能使雞受熱均勻,待湯和配料兌好后,必須用竹篦壓住雞身,待雞煮熟后撈出方可。撈雞時要注意保持燒雞的形狀完整、美觀,千萬不能弄破雞皮,待雞撈出后還須涂上一層清油,以保證其色澤明亮。
“借來玉帝御廚手,烹成仙肴百味稠。猶憶形如鳳凰時,引得諸君酒千斗?!庇纱丝梢?“燒雞”在人們生活中占據了相當的地位,都已深受“諸君”的摯愛和贊賞。
實際上,喜愛王傻子燒雞消費者將它捧得那是天上美味,人間難得,但它的滋味到底如何,還需要親自品嘗一番才知曉。單單從外形上看,王傻子燒雞與尋常的燒雞并無多大差異,然而相信你只是嘗上一口,就會發現王傻子燒雞的確美味無比,恨不得整個生吞入腹,其中的滋味輕易地讓人沉溺其中,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