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網 編輯:NEWS 2022-06-29 11:26
水果撈其實很火,如果單純靠水果撈單品來開店,肯定是不賺錢,也很難做起來。
因為水果撈這款產品,季節性非常強,除了南方城市和東北外(東北人冬天愛吃涼的),其他城市到了冬天,很難賣。
而且這款產品復購率也沒有想象的那么高,沒有幾個顧客能連著吃好幾天不膩的。
從我2018年開店到現在,水果撈一直都是我店里的一款單品,我沒有主推,每年只有3--10月我會做。
我的店是鮮奶吧+酸奶店的結合體模式,產品有巴氏鮮奶、老酸奶、液體酸奶、手搖酸奶、紫米酸奶、桂花米釀酸奶、五谷酸奶、水果撈、酸奶冰淇淋等等。
巴氏鮮奶是很多人每天的必需品,我靠這款產品,每天可以給店里引流大量顧客,只要有了進店率,其他酸奶產品根本不用推銷。因為店里產品種類豐富,就算顧客每天進店,也可以消費不同類型的產品,更不會吃膩。
眼下,關于水果撈的定義還很模糊,它不作為一種品類單獨出現,有些品類被劃分為水果一類,有的歸為甜品類別。
甚至消費者對它的態度也有待商榷。盡管一部分群體,比如年輕女性對其彰顯出消費熱情,仍有很多人保持理性,讓他們猶豫的不單是消費習慣,還有價格。
“只有想吃水果又懶得切或者有解膩、清涼爽口的需求時才會下單,一個月也就一兩次。而且一份水果撈將近30多元,比水果貴,我可以直接吃水果或者喝水果茶,”肖肖說,勸退自己的主要還是性價比不高。
所以,水果撈是不是偽需求?
一份水果撈能撐起多大的市場,滿足多少人的想象,還需要時間檢驗,更得看后來人如何在棋盤上布局、下棋。
未來水果撈有機會比肩奶茶、咖啡,“這是未來的走向,今天奶茶的市場有多大,未來水果撈就會擁有多大的市場。”前提是,完成水果撈的市場培育,提高消費者對它的接受度。
“以前中國人并不知道咖啡是什么,當它出現后搶占了一部分市場,消費者需求無限,但有待挖掘,沒有選擇時,他們只能被動選擇市場上既有的東西。”
需要明確的是,涉足水果撈生意并不是做一份果切那樣簡單,核心是實現品牌、規模、口碑、供應鏈等各方面的高效統一。
“要想做好水果撈生意,一開始就要有意識地打造品牌,使其植入消費者心智,如此才有規模化等后話。更重要的是,單一份水果撈來說,沒有什么競爭優勢,做成品牌就不一樣了,一份果切里有帶有品牌溢價。”
產品之外,水果撈品牌還需要具備營銷、推廣能力,其也是個體店弊端。以橙子為例,就品種可以劃分血橙、褚橙等,還有橙子界的“愛馬仕”,但消費者只是將其視作一個普通的橙子。其實每款產品背后都有故事,消費者對其認知不足,這時要品牌具備講故事的能力,將其傳達給消費者。
品牌***終還要解決出品穩定以及成本問題,二者背后涉及到供應鏈、產地。自建供應鏈、產業園無非是保障水果供應穩定,從源頭上降低成本,把控品質。
甚至,其還關系著水果撈盈利水平。“水果撈利潤不低,分為售賣單份水果撈的利潤,以及實現規模效應后的盈利能力,二者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