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加盟網 編輯:加盟君 2021-07-01 10:52
重慶啤酒
背靠巨頭 仍有希望
一度躋身“中國十大啤酒集團”前列的重慶啤酒,2010年突然對外轉讓股權,引發各啤酒巨頭的爭奪。***終,國際啤酒大鱷嘉士伯成功入主重慶啤酒,使這一西南地區的強勢區域品牌也淪為外資控股的子公司。蘇賽特調查結果顯示,嘉士伯入主后,主要進行了核心改造,其啤酒業務并沒有出現明顯的擴大情況。
事實上,重慶啤酒近來年來的關注點并非其啤酒主業,而是疫苗研究。日前,其疫苗被宣告失敗后,啤酒主業才又重新回到公眾的視野。很多研究人士均認為,重慶啤酒多年來將太多的精力放在疫苗業務上,失去了將啤酒業務發展成為全國性品牌的時機。雖然其現在仍為強勢的區域性品牌,且背靠嘉士伯這棵大樹,但是與雪花、青島、燕京、百威英博等行業巨頭的差距已經很大。而向健則表示,嘉士伯在西部的業務伙伴擁有強大的品牌,能夠有效支持其啤酒企業間的業務發展,加上雙方在管理、培訓、分銷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因此,重慶啤酒被嘉士伯控股后其整合過程難度相對較小,各個環節的對接較為順利,可以使其業務獲得不錯的表現。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重慶啤酒在第二陣營里的優勢還是相當明顯的,可能很快就會超過金星啤酒,從行業第六的位子上升到第五位,形成啤酒市場“第五極”,而再往上或許就沒有太多機會了。
哈爾濱啤酒
擴張放緩 影響力提升
2004年,百威英博以55億元的代價全資拿下哈爾濱啤酒時,曾引發業內震驚。有業內人士介紹稱,一般外資收購國內品牌后,都會將其資產并入自身業務中,而將中國啤酒品牌雪藏,但是因為哈爾濱啤酒是國內的優質品牌,百威可以借助其實現在華本土化發展,所以其品牌保留了下來。
品牌得以保留,固然是國產啤酒品牌的幸運,但是哈爾濱啤酒的發展卻陷入了停滯。作為國內首屈一指個吃“螃蟹”的啤酒企業,從其1997-2003年的發展情況來看,幾乎每年建立一家分廠的發展速度可謂迅猛,但是被收購后,至今的8年間哈爾濱啤酒再無建廠消息,已經完全淪為了百威開拓中國市場的輔助工具。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向健表示,百威看中的是哈爾濱啤酒在東三省及京津地區完善的渠道網絡和強勢的營銷隊伍,以哈爾濱啤酒中高端定位的調整,阻擊青島啤酒旗下中高端產品的競爭。蘇賽特商業數據提供的數據顯示,2004-2006年末,哈爾濱啤酒的銷量年增長15%。
而從另一個角度講,哈爾濱啤酒憑借強大的百威,也取得一了些品牌上的提升。2010年南非世界杯,百威“衛冕”成為世界杯官方合作伙伴,并幫助哈爾濱啤酒成為世界杯中國合作伙伴。“母子”共同分割世界杯營銷資源,使中國啤酒品牌首次躋身世界杯營銷行列。哈爾濱啤酒在百威強大后盾的支持下,開展一系列活動,打造自身的知名度。先是把“哈足球,冰凍南非”的廣告語打入中國***具權威的央視5體育頻道,然后與騰訊合作開展網絡營銷活動,并利用大篷車開展巡游活動,使哈爾濱啤酒品牌深入人心。
北京啤酒
無力可借 注定沉默
北京啤酒作為昔日北京市場的啤酒霸主,雄風已經不再。
北京啤酒一直以北京市場為根據地,沒有對外進行大規模的擴張,所以并無市場方面的大起大落。自2002年被日本朝日啤酒全部拿下后,成為朝日的啤酒代工廠,同時,北京啤酒的產量占比逐年下降。
向健透露,北京啤酒在北京市場的占有率為2.67%,但是北京啤酒品牌在當地卻有著廣泛的影響。朝日借助其在北京的親和力和地緣性優勢,逐步擠占并擴大(朝日啤酒)在北京市場的份額。可見,北京啤酒同樣淪為了外資打開中國啤酒市場的“敲門磚”。
如果說哈爾濱啤酒可以借助百威實現品牌的提升,重慶啤酒可以借助嘉士伯把控住西南市場,那么北京啤酒可能只能“毫無創新”地說一句:可以得到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因為從朝日啤酒保守的發展態度,就已經注定了北京啤酒在市場上的“沉默”。
去年底,記者曾采訪北京啤酒朝日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杉浦康譽,他對記者表示,朝日啤酒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不會減弱,但是不會向其他外資啤酒品牌那樣進行大量的收購,其在中國的發展側重于尋找***的合作伙伴,實現共同發展。
啤酒行業研究員向記者分析稱,朝日啤酒在華發展都是以參股、控股的形式進行,從來沒有自建過工廠,屬于保守性發展。
這也就注定了其不會在中國這一目前發展***為迅速的市場上搶得更多的利益,而北京啤酒背靠朝日,也必定保守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