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加盟網 編輯:加盟君 2021-07-02 10:27
并購頻發 外資活躍
近半個月來,啤酒行業并購戰頻發,雪花和青啤“瓜分”西湖啤酒,青啤“割麥成功”,守住了家門口市場。但隨著收購的加劇,國內市場年產超過30萬千升且沒被巨頭收購的啤酒企業寥寥無幾,只剩下河南金星等少數幾家企業。
“自2001年以來,國內啤酒市場發生了超過80次的收購行為,總金額超過400億元,平均每年發生9起,每次金額約5億元。”李保均告訴記者,“隨著可供巨頭收購的中小企業資源不斷縮小,進入2011年后,啤酒行業的并購速度將有所放緩,并購過程中也不排除有中小企業互相結盟,采用合縱連橫的方式共同抵抗巨頭的強大攻勢。”
在談及幾大啤酒巨頭的并購戰略時,李保均指出,大型啤酒企業目前以搶占區域優勢為主要目的,但各有各的特點,其中,青島啤酒以追求品質和利潤為主,雪花啤酒以扭轉低端形象定位為戰略,百威啤酒繼收購哈爾濱啤酒之后不斷擴張,主要尋求品牌整合,燕京啤酒則謀求向南方發展,嘉士伯以西部市場為下一步的主戰場。
而根據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外資品牌正在多渠道擴大中高端市場,通過控股或參股中資品牌進行擴張,并不斷發展自有品牌進入市場。
與此同時,針對業界關心的啤酒原料安全問題,報告中指出,我國啤酒原料國提供應比例加大,2009年,國產啤酒大麥可供應量超過啤酒大麥進口量,但是企業缺乏定價權。
報告同時為促進啤酒行業市場健康發展提出了建議。報告指出,啤酒行業首先要重視產業安全,要重視外資股權的進入,尤其是控股權的管理要進一步嚴格。另外,行業也要加強自律,減少暴力競爭,鼓勵公平競爭,進一步提升中國啤酒企業整體運營水平,通過產生、銷售、物流、原料布局,加強銷售終端控制,進一步提高運營水平,并積極使用商業數據指導市場運作。
在采訪中,針對此前部分啤酒企業漲價的行為,李保均指出,啤酒企業習慣了用潤物細無聲的手法漲價,通過降低麥芽度、減少包裝容量等方法降低成本,但進入2011年,啤酒行業或將迎來行業性的漲價。
行業快速增長 市場仍有空間
調查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啤酒行業產量呈現出較快的年均增長速度,從2002年的2403萬千升增長到2009年的4162萬千升。其中,2010年預計全年產量實現4500萬千升,前三季度增長率達到7.2%,扭轉了金融危機帶來的增長率下降的趨勢,重獲升勢。而從啤酒售價來看,近十年啤酒行業售價穩步上市,從2005年的2.39元/升,增長到2010年前8月的2.98元/升,售價在5元以上的啤酒已經占全部市場的26%。
在行業實現較快年平均增長的同時,啤酒行業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燕京啤酒、百威英博占總體市場的份額已經從2006年的49%上升到2010年上半年的58%,攫取了72.5%的行業利潤。
從人均啤酒消費來看,目前,我國人均消費量為32升,而2007年美國人均啤酒消費量就已達77升,西歐為127升。但是,我國人均啤酒消費量仍然有較大的增長空間。蘇賽特商業數據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保均認為,未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二三線城市餐飲業的發展,啤酒的銷量將進一步提升。
中原全國商業信息中心與深圳蘇賽特商業數據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中國啤酒產業與市場發展狀況》,其公布的近十年來啤酒資訊行業的研究報告成果顯示,啤酒行業呈現較快年平均增長態勢,人均消費量仍有較大增長空間,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并購事件頻繁,中小企業生存困難,但預計未來并購速度將有所放緩,或催生中小企業為求自保走向合縱連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