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未知 編輯:特許加盟榜 2020-06-11 12:53
(8日)是昆明市政協委員接待日,由昆明市政協常務副主席張建偉接待來訪的文史委員及文史專家,論題集中在昆明市建城千年以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上,從接待現場獲悉,過橋米線已經列入昆明市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昆明市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經濟類項目。過橋米線列入昆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何意義?昆明市文化館民族民間傳統文化部主任徐剛認為,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昆明經營過橋米線的企業來說,增加了一個對外推介的品牌。過去,我們只知道昆明的過橋米線從蒙自傳入后,深受昆明人的歡迎,過橋米線的來歷中有趕考的傳說,但是對過橋米線的制作技藝和規范,研究還不足,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后,對過橋米線這一昆明飲食文化背后的傳統技藝,要有更多的研究和規范,食客在吃下一碗過橋米線的同時,也得到文化上的享受。而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品牌,不歸某一家過橋米線館獨有,它是昆明共有的品牌,曾經有方便過橋米線進入昆明一說,如果是方便過橋米線要使用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品牌,那它必須經過保護機構的允許。據徐剛介紹,全省從2003年開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工作,昆明市各縣(市)區共向昆明市報送了700多個項目,其中318項列入市級保護目錄,有22項列入省級保護目錄,有1項列入保護目錄,即石林阿詩瑪。第二批申報目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3項,包括:滇劇、大三弦、石林彝族刺繡。 但是,在318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沒有一項是經濟類的文化項目,過橋米線是經濟類項目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突破。因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的局限,昆明市的楊林肥酒、宜良烤鴨、玫瑰老鹵等都還沒能進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就拿石林乳餅來說,也是滇越鐵路開通后,法國傳入的奶酪的制作工藝,但進行了本土化。文史專家周家驊認為,昆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家底遠沒有摸清,當務之急是各縣(市)區還要進行申報和挖掘,另外應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些文化遺產,并讓這些遺產發揮作用。張建偉表示,政協文史委將對全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為期兩個月的調研,要搶救性保護經濟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掘工作,要在11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外,再增加經濟文化類、飲食文化類、風景名勝歷史典故類等類別,大力鼓勵民營企業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揚的項目。像龍潤企業購買楊林肥酒商標,就是一個例子。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有形的歷史文物保護不同,歷史文物是有形的,它的保護是“死”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則是由人來完成的“活”的傳承。如果傳承人去世,一項文化遺產也就隨之死去,因此,必須保護傳承人,并給予傳承人傳習技藝的平臺。徐剛和昆明市文史專家沙璘均談到,就在昆明市公布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時,有1位傳承人過世,至今已有8位傳承人過世,一位做根雕、竹雕非常***的老者,卻是靠低保在度過后半生。兩位專家建議,在省里擬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給予津貼的同時,市里、區里都應該配套給予傳承人津貼。同時市里也在通過錄音錄像資料,建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的資料庫,但那畢竟不能替代“活”的傳承。7月18 日,云南餐飲服務標準化試點蒙通過評估驗收。為確保評估驗收順利進行,由省質監局標準化處、省標準化研究院、紅河州質監局、州商務局等單位5名成員組成了評估驗收專家小組。通過認真檢查和考核,考核組認為,蒙自橋香園餐飲服務有限公司在標準化工作推進中,領導重視、機構健全、措施得力、注重實效,公司建立了以12個國家標準、32個企業標準和1個地方標準為一體的餐飲業服務標準體系,內容涵蓋公司管理、顧客接待、服務水平、食品安全、顧客投訴、環境衛生等方面的要求,標準覆蓋率達到100%。通過開展標準化工作、公司的設施、環境、管理、信譽、品牌、服務、理念等方面的綜合實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樹立了良好的餐飲品牌形象。經考核組討論決定,蒙自橋香園餐飲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工作綜合考核得分為90.6分,順利通過了考核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