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加盟網 編輯:加盟君 2021-07-01 10:53
中國的野生普通產地很廣,從東北到西北,從南方到北方都有很多。人工栽培的家葡萄,在我國自古有之。周朝的時候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葡萄和葡萄園。《周禮》一書的“地官篇”中,就有記載,并把葡萄列為珍果之屬。古代我國西域 ( 現時的新疆一帶 ) ,盛產葡萄和葡萄酒。據《史記》和《漢書》記載,“大宛左右以葡萄為酒,富人藏酒至萬余石,久者數十歲不敗”。由此可見當時葡萄酒釀造的規模和釀造技術水平。
西漢時期,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將西域的葡萄及葡萄酒釀造技術引進中原,促進了中原地區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技術的發展。葡萄酒已成為當時皇親國戚、達官貴人享用的珍品。相傳漢朝陜西扶風,一個叫孟佗,字伯良的富人,拿一斛葡萄酒賄賂宦官張讓,當即被任命為涼刺史。后來蘇軾對此事感慨道:“將百戰竟不侯,伯良一斛得涼州”。
唐朝是我國葡萄酒釀造史上很輝煌的時期,葡萄酒的釀造已經從宮廷走向民間。李白詩中“葡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的詞句不但說明了葡萄酒已普及到民間,也說明了葡萄酒的珍貴,它像金叵羅一樣,可以作為少女出嫁的嫁妝。
葡萄酒在元代,已經有大量的產品在市場銷售。馬可波羅在《中國游記》一書中記載道:在山西太原府有許多好葡萄園,制造很多的葡萄酒,販運到各地去銷售。所以山西那里,早就有這樣一首詩:“自言我晉人,種此如種玉,釀之成美酒,令人飲不足”。說明當地老百姓,把種葡萄釀造葡萄酒,看成是一件很自豪的事。
明朝時候,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多處提到葡萄酒的釀造方法及葡萄酒的藥用價值,“葡萄酒...... 駐顏色,耐寒”。就是說葡萄酒能增進健康,養顏悅色。
我國葡萄酒雖然已有 2000 多年的漫長歷史,但葡萄和葡萄酒生產始終為農村副業,產量不大,未受到足夠重視,直到 1892 年華僑張弼土在煙臺栽培葡萄并建立了張裕葡萄釀酒公司,我國才出現了首屈一指個近代新型葡萄酒生產企業。
全國解放以后,在歷任和頭領,領頭羊人的關懷下,我國的葡萄酒工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葡萄酒工業正沐浴著春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