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加盟網 編輯:加盟君 2021-06-29 12:59
港科大碩士畢業的宋奇,畢業后的***份工作是在麥當勞打工,為餐飲創業積蓄力量。
在3月29日紅餐網主辦的“2016中國餐飲資本新思維峰會”上,宋奇說,做餐飲就像一場馬拉松,資本會助力餐飲人加速。
▲“遇見小面”品牌創始人 宋奇
◆人物名片◆
宋奇,85后,香港科技大學研究生。先后加入過麥當勞(香港)、百勝餐飲(廣州)。2012年在餐飲界開始創業,2014年創立“遇見小面”品牌,并開出***間30平米測試店,同年獲得兩輪投資。今年3月,獲得***面食品牌九毛九的新一輪投資。
名校畢業在麥當勞打工
我是一個生活在廣州的東北人,賣的是重慶小面。在我的餐廳里有一張海報,關于這張海報,有一個真實的故事。
2009年,我在香港科技大學碩士畢業后,進入了一直喜愛的餐飲業。當身邊的朋友都在外企拿高薪時,我卻在麥當勞端盤子。
在麥當勞工作的經歷對宋奇很重要
學生時期,我是一個成績很好的學生,結果一轉身穿上了麥當勞的衣服,做營運管理工作,似乎做著一份不應該做的工作。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擁有一家屬于我自己的餐廳,一直是我的夢想。
我在麥當勞鍛煉了幾年之后,覺得自己可以出師了,拉上幾個大學時的朋友出來開餐館。既然是東北人,那就應該開一家餃子館,這是順理成章的事。于是我們在廣州開了一家30平米的餃子館,這個餃子館的***收入3000元,做了3個月,***收入變成只有2000元了,再做3個月,只有1000元了。
我當時覺得,為什么我們這樣的所謂高端人才卻做不好呢?當時感覺餐飲業的水太深了。后來,我們重新一點點開始學習做老板,不停摸索餐飲應該怎么做。
我覺得餃子這個單品不行,模式不好,因為餃子還要請師傅包,師傅還要手藝好,這不符合我想把餐廳打造成標準化餐廳來發展的設想。于是,我打算換品類。
意外發現重慶小面
那段時間,因為孟非總是說起小面,看《非誠勿擾》的丈母娘也經常提到重慶小面,我于是和太太商量,去重慶看看重慶小面到底怎么做。
我馬上和太太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第二天就買機票飛去了重慶。到了重慶,才***次感受到重慶小面是什么。
▲“遇見小面”抓住了重慶小面的精髓
當時通過我們的分析和判斷,以及我對這個行業的理解,我覺得這個單品是可以做的,通過它的市場認可度和自身的商業模式,我覺得做重慶小面可行性很大。于是從重慶回來之后,我們就開始準備做重慶小面。
我還記得,我們***天做重慶小面是2014年6月28日。當時連招牌都還沒有,回來后,我就直接貼上一張橫幅,這樣就算開始賣小面了。
賣小面看上去完全是一個意外,現在回頭來看,當時的選擇其實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我經歷了很長的摸索期,在這個行業干了一萬小時,才找到了這個感覺,賣重慶小面,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們通過自身的研究,把重慶小面的技術做成了標準化,已經不用我們在店里面煮面炒牛肉了,我可以培訓我們的員工進行,于是就有了一個可以連鎖、進行商業化的基礎。
▲“遇見小面”將制作小面的過程標準化
更大的奇跡也隨之而來。我們做到三個月的時候,拿到了***個天使投資。又過了兩個月,我們拿到了天圖資本合伙人的投資,后面又拿到九毛九集團的投資。
我覺得,企業融資不但對資金上有需求,更是對資本深厚的資源有需求,要對得起你的合伙人的選擇。每一次融資,重要的不是你拿了多少錢,而是你選擇新的合伙人加入這個企業,這個企業就會無限壯大。
做餐飲要一步一個腳印
餐飲業經常拿出來說的一句話是:“餐飲是一場馬拉松”。
這個行業本就是鏈條很長的行業,需要我們一點一點做。很多時候我都說,把一家店、兩家店開火了是很容易的,你可以有無數的手段可以做好,但是一旦變成一個商業化、要大量連鎖開店的時候,餐飲就是一個專業化行為,需要你在各個環節非常專業,所以,總體來說餐飲企業的建立速度是非常慢的。
正因為這是一場馬拉松,大家不要怕,什么跨界的人他也沒那么快的顛覆,或者把大家革命掉,因為他需要把這些環節都做好才有可能。一個不懂餐飲的人來到餐飲,所有的環節他一個也繞不過去,也要不斷的努力。
▲做餐飲就像一場馬拉松
但是今天想跟大家說的是下面這句話:餐飲是一場馬拉松,但是這不是給你慢慢跑的借口。我們餐飲是一個開放性的行業,你花幾萬塊錢就可以開始這個產業,再大的連鎖也欺負不了小品牌,我們是可以共存的,這導致了餐飲天生危機感比較差。
互聯網可不一樣,每個品類只能跑出一個來,老大如果和老二結合,從老三到老十都要被遠遠甩在身后。所以,在互聯網行業,所有的從業者危機感都特別強,爆發力也特別足。
餐飲是一場馬拉松,但是馬拉松也有跑得快的,跑得慢的。我們跑馬拉松也要快點跑,怎么快點跑?跟資本結合就是使你這場馬拉松,能比別人跑得快一點。
通過跟資本的結合,讓我們擺脫原始積累的情況,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時代,讓我們這種草根有逆襲的可能。它匹配給你很多的資源,很多行業內的整合,讓你速度跑得更快。
想成功要看得遠做的踏實
今年我們要搞一個“騰云行動”,打算開20家店,而且要求成功率100%。這個目標設立的非常狠,在我們餐廳的商圈內,所有人均消費30元的餐廳,我們的目標是做到銷售***,大眾點評網***,利潤也要***。
我們現在開的4家餐廳,這些要求都能做到,我們也要求2016年開的餐廳同樣做到這個效果。這個目標也是我們在戰略上與投資人的結合才得出的。
▲遇見小面的騰云行動已經蓄勢待發了
在我看來,當代餐飲的指導思想就是“天派思維,地派干法”。你所看到的那一套,什么融資、做PR、合伙人戰略,都是天派思維。餐飲的每一專業領域,你都要踏踏實實的做,光有天派思維是做不了餐飲的,必須還要有地派的做法。
所謂“地派干法”,就是要求創始人要有初心。什么是初心?這是海底撈張勇說的,其實也沒那么復雜,我們做到的就是顧客喜歡才能把錢賺了。
這句話用一個比較抽象的話說,就是任何一個創業企業,你***終做到的都是你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的高度統一,你兩點有一點缺失都不會使你的企業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