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加盟網 編輯:加盟君 2021-06-29 12:58
隨著智能手機的全面普遍,社交營銷開始掀開營銷的新篇章,讓此前餐飲糾結的口碑營銷也順應著社交媒體的變革變的更加的簡單化,當然這種口碑營銷還是要立足于餐廳的菜品和服務。如果你還在為社交營銷而煩惱,何不關注下這些餐飲大咖如何借力社交媒體取得勝利。
1、麥當勞:借社交媒體辦活動低成本大回報
麥當勞一直是個在社交營銷上很用力的品牌。據餐飲好案例君了解,目前,麥當勞在微信平臺上有超過1100萬的粉絲,支付寶的服務窗上也有超過900萬的用戶跟蹤。
今年3月14、15日,麥當勞推出一個以“π”為主題的“國際派節”進店活動。只要關注了麥當勞微信就能獲得所有派3.14元的優惠。而所有關于“國際派節”的活動都僅僅是在微博和微信上宣傳,包括通過朋友圈散播、發公眾號推送、在微博公眾號上宣傳等。值得一提的是,僅僅是靠這樣一個基本上沒有成本的營銷方式,3月14日當天麥當勞派的銷量便增長了60%。
點評:
將自己的水果派與“π”這個極富創意的節日結合,不僅增加了話題量,給產品和主題制造了一個平衡點,同時還與消費者做了很好地互動,麥當勞的這次社交營銷還是相當成功的。
2、肯德基:微信支付,建構“社交餐廳”
2016年3月7日,肯德基全國4700多家門店全面接入微信支付,并創新性地引入裂變式社交分享機制,在3月7日至13日期間推出“可裂變式代金券”玩法,“女王節38元減8元,就要吃個痛快”的專屬福利也同步開啟。
在肯德基門店,消費者使用微信支付后即可享受滿38元立減8元的優惠,同時,還可獲得5元電子代金券,更可將這份福利分享給***多4位好友,可謂“一人領券,四友得利”。據了解,該活動已經推出,便有效地為肯德基門店帶來了新的客流增長點。
點評:
讓每一次支付都充滿社交的樂趣,增強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凝聚。肯德基此舉不僅洞察到消費者的社交心理及需求,更開創了符合新潮趨勢的“社交支付場景”。由此可見,在社交媒體上要打動消費者,就必須捕捉消費者的共性認知,弱化廣告類硬性消息,利用文字、圖片、語音、視頻,實現互動和趣味溝通才是關鍵所在。
3、漢堡王:發紅包增進互動
據了解,漢堡王的粉絲已有十幾萬,為了與中國的消費者有更多的互動,借漢堡王60周年慶之際,漢堡王結合微信上火爆的搶紅包和滴滴打車發紅包,漢堡王和大眾點評發起了給會員發紅包的活動。
一個月的時間,全國領取紅包人數為232w多,線下使用人數4w多。同時還在微博,微信和大眾點評社區頻道都引起話題熱議。借助朋友之間的分享,漢堡王成功炒熱了60周年的主題活動,并有效地將自身特色更好地展現給顧客,提升了品牌偏好度。
點評:
由于社交關系鏈的存在,在發紅包和搶紅包的過程中,都能引發多方的關注,很容易引爆話題和傳播點,而本身與強勁的品牌合作,共享彼此粉絲資源的同時就已經生成一種強社交關系,更容易達到1+1大于2的營銷效果,在短時間內能獲得更多的曝光。這就是社交的力量。
結語:社交媒體儼然成為各大品牌新媒體營銷的“香餑餑”
伏牛堂的“霸王社群”、雕爺的“VIP會員卡”、曼玉融合餐廳的7萬忠實粉……在這個社交媒體時代,營銷傳播向趣味性和互動性發展的趨勢,完全顛覆了傳統自上而下的營銷宣傳的做法。
社交媒體拉近了餐飲商家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讓消費者更加了解餐廳的菜品信息、服務信息,并精準地表達消費需求;餐飲商家也可以很好地了解到不同類型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從而在菜品、服務及營銷設計上對消費者更加準確地投入,并且通過社會化媒體的渠道褪去嚴肅的外衣,讓內容和產品變得高度契合,也讓消費者無形中積累了品牌好感。
餐廳的社交媒體營銷是印象、是產品、是服務、是口碑、是人脈、是資源、是品牌。當社交元素與餐廳碰撞出火花,營銷也有了溫度,通過口口相傳的社交媒體,使得餐飲企業有了更大的發揮余地,社交媒體也將成為諸多餐飲品牌兵家必爭之地。
以前:經營產品
現在:經營人群
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2013年餐飲消費調查報告顯示,私人社交需求成為餐飲消費***大訴求,并且這個需求正在逐年擴大。以前是經營產品,現在是經營人群,說的一點都不夸張。
現在的餐飲,不再是餐廳能夠提供什么的問題,而是消費者想要什么,餐廳如何滿足他們需求的問題了。
別小看當我們把思維從產品端轉移到人群端,你的餐飲生意的商業模式都會發生巨大改變。
而這也正是為什么被很多傳統餐飲老板不屑一顧的黃太吉、人人湘、伏牛堂、新西少等餐飲新人卻大受資本青睞的根本原因。因為他們懂得社交,懂得如何經營和討好這群有著強烈社交需求的用戶。
2016,注定是社交營銷年!想要順應這個趨勢,餐飲商戶必須培養玩社交的能力,把餐飲店改造成一個社交化的平臺,知其所好,投其所好,把顧客變成朋友,關心他,維護他,建立起一個良性的餐飲社交化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