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未知 編輯:特許加盟榜 2020-06-13 18:37
我們生活中,關于煎餃和,你一直認為它們是同一種東西,還是有所區(qū)別呢?很多人簡單理解是:鍋貼是不封口的,煎餃是封口的。其中摘抄了天涯社區(qū)、果殼網(wǎng)、知乎、百度百科等平臺的種種討論。盡管,終,也不敢說哪一方的意見就是對的,中國地大物博,離開了地域來討論二者的區(qū)別,可能是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情。
煎餃和鍋貼的區(qū)別:
1 煎餃可以只煎底部,也可以翻面煎,而鍋貼不可以翻面,否則就會露餡兒
2 煎餃可以煮熟再煎,也可以生煎,鍋貼必須生煎
3 煎餃煎的時候可以灑水,也可以不灑水,鍋貼煎的時候一定要灑水
4煎餃封口,鍋貼不封口
花樹延伸一點,其實無論煎餃還是鍋貼,均可以做成發(fā)面或死面兩種類型的。
有趣的一句總結(jié)來自《中華小當家》,劉昂星說,煎餃和鍋貼的區(qū)別就是味道包起來和味道散出來的區(qū)別。你同意嗎?不過,話說回來,無論煎餃還是鍋貼,無論封口還是不封口,本質(zhì)上都是面包餡,好吃才是王道。
今天就分享兩道主食的做法:一為雞蛋莜面煎餃,一為莜面鍋貼。
道主食:雞蛋莜面煎餃
北方的冬日,外面冰天雪地之時,房間里卻會溫煦如春,這個季節(jié)適合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頓火鍋,包頓餃子,有句話是“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過倒著”。餃子無論煎著吃、煮著吃、蒸著吃,怎么都會覺得很滿足,但在普通面粉基礎上再加上莜麥,營養(yǎng)價值會更高。
莜麥是燕麥的一種,學名為顆粒類型燕麥或裸燕麥,是原產(chǎn)中國的燕麥品種。華北稱之為油麥,中國西北稱之為玉麥,中國東北稱之為鈴鐺麥。莜麥的營養(yǎng)價值極高。其種子內(nèi)含蛋白質(zhì)、脂肪的含量超過其他糧食類作物。
你需要準備
五花肉:200g,香菇5朵,木耳10g,料酒一大勺,杏鮑菇1個約120g,五香粉適量,普通中筋粉100g,莜麥面粉50g,雞蛋若干個,生抽2大勺,香油2大勺,胡蘿卜1/3根約60g,鹽1小勺,糖1小勺,溫水適量,有機花生油適量
做法及步驟
1 將五花肉剁成肉餡
2 杏鮑菇洗凈切碎
3黑木耳和香菇泡發(fā)后切碎、胡蘿卜切碎
4杏鮑菇、將胡蘿卜、香菇碎、肉餡全部加入一個深盆,加入料酒鹽、香油、、生抽、糖、五香粉朝一個方向攪打上勁,喜歡吃姜的可以再加入一些姜末
5普通中筋粉和莜麥面粉的比例可以是1:1,也可以是2:1,完全使用莜麥面粉也ok。往面粉內(nèi)加入適量溫水,或者直接用蛋液和面,和好的面團包裹好保鮮膜,備用
6 將大面團分成兩份,再搓長,切成小劑子,并將小劑子壓扁,再搟成薄薄的餃子皮
7 包入調(diào)制好的肉餡,包成餃子
8可以將包好的餃子略微捏一些小褶,看起來更漂亮一些
9取兩枚雞蛋,洗凈后用分蛋器將蛋黃和蛋白分離,只需要一個蛋黃用來刷餃子表面,一個全蛋加一個蛋白用來澆在餃子底。也可以一個蛋黃刷表皮,而煎餃的底皮全用蛋白來制作
10 平底鍋燒熱后,倒入適量有機花生油,用鏟子將油抹勻后將餃子碼放整齊,并將全蛋液沿餃子四周均勻倒在鍋里,再在餃子表面刷上蛋黃液
11 刷完蛋液后撒上黑芝麻,也可以撒蔥花、彩椒丁之類的作為點綴,小火加蓋再燜煎12-15分鐘即可關火,直接端鍋將煎餃倒入盤子里或者面包板上,喜歡蘸醋吃的,可以準備一些蒜泥餃子醋
花樹碎碎念
1 關于餃子面,和面應略硬為宜
2 至于是否添加莜麥面粉,各隨心意,也可以加其他雜面,比如黃豆面、玉米面之類
3 餡料更是不必拘泥,如果喜歡吃素的,也可以不加肉
4 也可以不用雞蛋煎制,而是采用面粉加水調(diào)成稀面漿,均勻倒在鍋里使每一個餃子底下都有面漿,就成了雪花煎餃
5 撒不撒黑芝麻全憑個人喜好,也可以撒蔥花,也可以什么都不撒,都好吃
6 拌餡的調(diào)料各家都有不同喜好,不必拘泥
7 此為一家三口的量
第二道主食:莜面鍋貼
花樹教做的鍋貼沒有采用上漿的方式,所以一個個并沒有黏連在一起,另外就是,鍋底放油不多,食用更健康。
你需要準備:
莜面50g、普通中筋粉50g、雞蛋一枚、培根三片,茭白兩根、香油1大勺、生抽1大勺、研磨黑胡椒少許、白糖1/2小勺、有機花生油或橄欖油適量
做法及步驟:
1 茭白洗凈削去老的部分,再切成碎粒
2 培根切成小長條,不必切太碎,待會兒拌餡時就基本拌碎了
3 加入少許研磨黑胡椒、一大勺生抽、1/2小勺糖,一大勺香油、喜歡香菜的可以加入一根切碎的香菜
4 將餡料拌勻備用
5 像和餃子面一樣,用溫水或者雞蛋和面都可以,和好的光滑面團稍微醒發(fā)10分鐘
6 將面團搓成長條后切成小劑子
7壓扁
8搟成鍋貼皮/餃子皮
9 把餡料包裹到面皮中,兩端不封口
10 平底鍋燒熱后倒入少許有機花生油或者橄欖油
11 將鍋貼碼放在鍋底,小火慢慢煎制
12 淋入一次水后鍋內(nèi)會發(fā)出噼里啪啦的聲音,等鍋底水分蒸干后再從鍋四周淋入一次水
13 水干后,鍋貼底部呈現(xiàn)略黃的狀態(tài),鍋貼變得水潤潤的即可出鍋,除了加水兩次開蓋外,全程都需要加蓋煎
好吃的鍋貼,你會做了嗎?喜歡的話,就把本文分享出去,讓你周圍的朋友也可以吃到這么好吃的鍋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