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未知 編輯:特許加盟榜 2020-06-11 14:45
經常有人問我:看你天天大魚大肉,經常山珍海味地吃,到底什么食物能讓你百吃不厭呢?面對這樣的發問,我每次都會不假思索地作答:。
麻辣燙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據我常年保持每到一地必探麻辣燙的經歷,各地的麻辣燙都因沾染了當地特色而呈現出不同的形式和風味,東北麻辣燙分為骨湯和干拌兩種;江浙滬地區的麻辣燙也多以骨湯做底,但沒有東北骨湯麻辣燙那么厚重,也不配蘸料,不過,個別店家還會在湯底里加些花生醬,加重存在感。華南地區的麻辣燙會加入酸豆角和鮮辣椒,吃起來有種剁椒魚頭的風味。有人要問了,麻辣燙不是應該起源于四川嗎?四川的麻辣燙又是什么風格呢?雖然我去四川的次數不多,但四川人所說的麻辣燙,又名“串串香”,可以理解為火鍋的另一種吃法,而通行全國的那種麻辣燙,如果硬要在四川找出它的蹤跡來,便只能將目標鎖定在另一種形式相似的食物上,這種食物叫做“冒菜”。
說來說去,連我自己都要糊涂了。其實,名字只是個代號,給麻辣燙一個簡單的定義吧——就是那種把各種葷素食材丟在一鍋滾燙的麻辣湯底內煮熟撈出,再調個料底給這些食材碼味的吃法。因為可以自由選擇每種食材的分量隨意搭配,所以比起火鍋,麻辣燙更適合一人或兩人食。不過,麻辣燙店里出現的一人食主角通常都是女生,這些女生的碗里通常都會埋藏著幾根寬粉——這便是麻辣燙界的潛規則了。至于個中原因,恐怕只有神通廣大的朝陽區群眾能夠幫我解答了。
大概是我這個人比較各色,大多數人認為的稀罕之物,往往很難打動我,反而是那些被精心雕琢過的平凡之物,在我看來更為難得。所以,即便是一碗麻辣燙,想要做到令人念念不忘也絕非易事。從一人食,到拉上她一起食,再到親手為她煮食,麻辣燙也算見證了我由悲到喜的人生。所以,今天之所以要推薦這家麻辣燙店,是因為這里的麻辣燙初就是老板為了滿足女朋友挑剔的口味調制而成的,每一碗都飽含滿滿的心意,絕無任何添加,至于好吃與否——從前吃我煮的麻辣燙時,內人頂多算是眉開眼笑,而吃這兒的麻辣燙時,那簡直就是眉飛色舞。
這里的調料都是老板從四川采購的,成本自然比一般麻辣燙店高出不少。煮麻辣燙的程序也很復雜,將所選食材放到一種湯底中煮熟撈出,再放入老板秘制的另一種料底中上桌。這秘制的料底是美味的功臣,真正地將麻、辣、鮮、香融于一體,尤以麻味為突出,入口后絕不會讓你感覺到那種又傻又愣的辣,非常有層次,一口下去,就讓我心中麻辣燙***的名頭易了主,也難怪內人要眉飛色舞了。這里也采取食材按斤稱取的方式,可以自由把握每種食材的多少,豐儉由人。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的食材不僅新鮮,且品質上佳,以常見的蟹棒為例,現在大部分麻辣燙店用的都是吃起來像魚豆腐的劣質產品,這里的卻是真材實料,一如童年記憶中的味道。
如果說這里的麻辣燙好吃得令人感動,那酸辣粉則堪稱是超越感動的好味道。沒有什么四川名師指導,也沒拉什么彪形大漢現場拍粉,但湯底醇厚,酸味、麻味、辣味都很純正,集合在一起自然也沒的說。粉雖然不是現拍而得,但根根粗壯,***是無添加的正宗紅薯粉,這樣才能保證每根都吸飽了湯底的味道。除此之外,湖北籍老板娘還以熱干面里常見的蘿卜干替代傳統版本中的榨菜粒,因為這種蘿卜干甜度高、咸度低,倒讓這碗粉變得更易入口,吃上一口,只覺得根本停不下來,不一會兒一碗就見底了。
秘制手抓餅、臺灣鹽酥雞、甘梅地瓜條、香芋地瓜丸、脆皮香蕉、南瓜餅等這些臺式小吃一般都只出現在街邊檔口,在麻辣燙店里出現稍顯穿越,但卻很合乎情理。因為這里的麻辣燙屬于精工細作型,等待時間比一般店稍長,與其干坐著,不如先來點兒小吃解悶開胃。這里的手抓餅也是臺式的,餅身極其酥脆,上面窩了個雞蛋,再撒上秘制的調料,在同類產品中是毫無疑問的佼佼者,無論作為小吃還是主食都堪稱完美,趁熱吃,但即使涼了也一樣好吃。其余臺式小吃也都做得不錯,尤其是鹽酥雞,不僅外酥里嫩,難得的是能吃出雞肉的鮮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