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做好外賣市場請做好這五點
來源:互聯網
編輯:教育行業觀察
2018-06-20 19:19
談起今年的
餐飲市場,發生變量更大的板塊是外賣。你還在猶豫時,外賣競爭已經進入了下半場......
隨著外賣逐漸滲透到日常生活中,其市場發展已從爆發期進入過渡期。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在線餐飲外賣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000億元大關,商家已經超過500萬家。增速雖然呈現放緩狀態,但市場規模繼續擴大。外賣市場下半場的競爭已悄然開始。
傳統餐飲加入戰局
外賣市場下半場的主要挑戰,一方面是線上流量紅利逐漸消失,另一方面則是愈演愈烈的競爭:老餐飲人先后殺進外賣市場。
2017年8月份,成都
大龍燚開發出新外賣品牌——包煮婆,3個多月時間,3個站點的銷量已經達到300單/天;中國鮮凍水餃品牌船歌魚水餃,外賣銷量從去年的不到10%,今年甚至可達20%;上海盤古餐飲在新美大平臺上,外賣全品類排名第8,烤肉品類排名第1,外賣占比15%-20%;......
2017年11月26日,在麥香村的舊址上,西貝莜面村開了**純外賣店。如果說過去的外賣只是把堂食菜品打包放到線上,現在可不是了。**外賣店意味著西貝開始在外賣端精耕細作,不論是產品結構,還是菜品包裝。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不少線上外賣品牌的單量下降,開業僅僅3、4個月就關閉的線上外賣站點,更是不計其數……
初期,外賣市場走的是野蠻擴張路線,一些“野雞”品牌靠著低價刺激、平臺補貼活得有滋有味,然而隨著基礎設施、第三方配送服務等技術逐漸成熟,外賣平臺上商家數量急劇膨脹,競爭進入拼基本功的階段。像西貝這種傳統餐飲大佬,雖然沒能趕上早期的流量與補貼紅利,但是現在進入外賣市場依然可以憑借扎實的品牌與產品很快站穩腳跟。
可見,外賣市場正迎來一輪新的洗牌,而這場洗牌會非常快。
浪沙淘盡,外賣該如何走
打造品牌力
今時不同往日,越來越多的傳統餐飲大佬進入外賣市場,單純靠價格取勝已經不再受用了。當消費者選擇越來越多的時候,自然會選擇實際體驗感、品質感更好的品牌,尤其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因此各商家要投入精力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良好的品牌吸引力才是支撐企業走向長遠的利器。
注重消費體驗
現在是全民體驗時代,消費者對體驗感的要求越來越高。體驗感不好,對品牌的影響是致命的,所以在線上的體驗設計,例如在產品包裝、店面VI設計等方面,餐飲商家也要考慮得更多,把體驗做到 。
線上線下結合
線上流量紅利出現消耗殆盡的趨勢,“新零售”的概念興起也說明了布局線下的重要性。門店是天然的流量入口,也是和消費者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通道。線下體驗好,會帶動線上的銷量,線上和線下兩個場景不斷強化,充分建立在消費者心中的信任感。
強化系統運營能力
外賣的運營一定是系統化的,比如線上定位、產品體系、包裝優化、流量獲取、平臺營銷、提高轉化、客戶復購、評價體系、會員營銷等。外賣商家未來的競爭力一定程度上可以體現在銷售額、回款率(商家扣除平臺傭金與營銷費用之后的回款金額)、增長率等運營指標上。銷售額和回款率決定了品牌的盈利能力,增長率決定了品牌的未來發展潛力。
供應鏈體系支持
有沒有強大的供應鏈體系支撐,是眾多品牌餐企能夠快速把小商家排擠掉的重要因素。這就像淘寶當年的“淘品牌”,初始期大家確實賺到了錢,淘寶也大力扶持了一把。但隨著像優衣庫這樣的品牌商家發力,稍加運作就能夠在淘寶、天貓上名列前茅,而淘品牌基本上全軍覆沒。
未來競爭才剛開始
現在在中國,每10個人中,就有1個人點過外賣。隨著外賣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未來的市場競爭將集中在服務體驗和食品健康安全上。如何深化流量入口,提升盈利能力,或許將成為外賣市場競爭核心。
此外,外賣也在不斷開拓市場。2017年7月,鐵路部門宣布正式推出動車組列車網上訂餐服務,全國27個高鐵站點試點互聯網訂餐。這意味著以后旅客乘坐高鐵列車時,將有望通過統一的網絡平臺,依據個人喜好訂餐,所有餐品將明碼標價。
以往在線下進行的殘酷競爭淘汰,今后將陸續在線上上演。還是那句話,誰能把早一步把自己的品牌打造好,把服務體驗和平臺運營系統打造好,誰就能先分得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