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加盟網 編輯:加盟君 2021-06-29 12:58
從外表或淺談,我們無法判斷趙盛的內心有多豐富和寬闊。
就像你***眼看到他,以為這只是一位老成持重、不擅言談的人,但真正坐下來深聊,才發現外在的沉默只是因為沒有找到***佳的切入點。一旦話題與“菜”相關,趙盛便言辭暢快,話語機敏,脫口而出的是一個接一個妥切形象的比喻。
可如果想從他身上挖攪什么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注定要失望。從17歲學廚到31歲創業,再到38歲成為擁有7家餐館的盛和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趙盛的一路未必沒有曲折,但一步步走來,他的眼界只在當下和將來,所謂利益瓜葛云淡風輕,全心掛念的,唯有“餐飲”二字。
天道酬勤 玉汝于成
1月22日,采訪就定在人民北路“巷子里趙家菜”,青磚黛瓦,燈籠高掛,裝修的基調是木、磚、瓦,裝飾的物品是碗、盤、勺子、刷子,極簡極樸反而襯出一種極雅***,置身其中,藏于味蕾深處的美食情懷便撲面而來。
所有的設計靈感都來自趙盛,一個從方城趙河鎮走出的農家子弟?!拔覜]下過地?!彼f。一個農家孩子不下田地,要么是大富之家,要么是嬌溺過度,但他兩者都不是,“不下地”,只因為“后勤做得好”。哪怕是焦麥炸豆的農忙時節,蒸饃、做飯、炒菜、喂養家禽還是少不了的,而這些正是趙盛從小就喜歡的,因為喜歡,所以擅長,因為擅長,所以“家里的飯菜都是我做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與一些懵懵懂懂不知如何選擇職業的人不同,趙盛一直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17歲那年,父母問輟學在家的他想干什么,他毫不猶豫地說想當廚師。他要的,是享受做菜的過程。但學廚之路并不容易。先刷碗,碗刷好了才能打荷,打荷好了才讓學炒菜。那時候機會少,有的師傅也不肯用心教,趙盛就站在遠處偷偷學,抽空把悟到的做菜技巧記在本上。打烊后,別的年輕小伙要么忙著談戀愛,要么相邀跑著玩,趙盛卻忙著讀筆記、看餐飲書,鉆研著如何把一道菜做得更入味。雖然年紀小,但他是老板***喜歡的伙計,因為善學習,人勤快,眼里有活,一個可以干兩個甚至三個人的活,“走遍天下繞不過一個‘勤’字?!痹谒砩铣浞煮w現出來,“勤快”讓趙盛受益匪淺,學徒不過一年,他便開始掌勺炒一些簡單的菜食??梢哉f,從成人到三十而立,他***典型的形象就是要么拿著筆記本讀讀記記,要么在后廚灶臺前忙忙碌碌。日漸精進的廚藝,讓他在餐飲舞臺上開始自如地閃轉騰挪:他曾被多家酒店聘為總廚,也多次在國內烹飪大賽和國際大賽中嶄獲獎項,并在2009 年獲評中國“***受矚目的青年廚師”。2015年12月獲法國藍帶榮譽主席榮譽勛章,當年,他做的一些菜都是店內的招牌,吸引了大批慕名而來的食客。
對一個廚師來說,擁有諸多成績和榮譽,夫復何求?但對趙盛來說,所有做過的菜都是奮斗和成長的印記,也只是他今后人生之路的積累和沉淀,他追求的,遠不止此。
菜如其人 味為之魂
31歲那年,趙盛從賓館總廚位置上辭職,年逾而立之年,他決定自己創業。當時,手里的積蓄尚不足以支撐他的夢想,于是,他賣掉了僅有的一套房子,也借遍了親戚朋友,終于拿下了自己的***家店——盛和果木烤鴨。
“借那么多,失敗了怎么辦?”這個問題,趙盛好像沒有認真考慮過,他凝視著手中剝開的蜜橘,一臉淡然,那時候在想“失敗了,好辦得很,大不了自己繼續掂勺子,一切都來得及。”看似淡然,其實他還是有底氣的,這底氣除了自己的廚藝,還有自己的標準和理念:他的飯店,絕不使用食品添加劑,也絕不使用味精,更不會使用地溝油和轉基因食材,“做餐飲就是做良心,你習慣站在自己立場上考慮,朋友少、顧客也少,你習慣站在別人立場上考慮,朋友會多、顧客自然也會多?!彼皇謩摿⒌内w家菜,除了“粗菜細做、用料考究、口感醇厚”特色外,***重要的就是“原汁原味、不濫用調料”。這似乎有難度,一個廚師你只讓他用油、鹽、醬、醋等***基本的調味品,卻摒棄那些提味提色的調料,他會習慣嗎?所以,趙盛培養廚師長,不講哪個菜怎么做,只講“綠色健康的大道理”。***初,也有廚師偷偷自己買味精使用,但在趙盛的“嚴打重壓”下這種事很快絕跡。為了菜的品質,諸如此類斗智斗勇的事兒其實不少,如剩下的菜不能再下一頓用、采購的食材不能貪圖便宜。深知好食材出好品質,即使免費送的東西,他也決不允許“湊合”,比如盛和送的豆漿,一定是細膩濃稠且不限量,不一定是***貴但要***好,“有人認為送的東西不用太好,這是個誤區。比如你送人家一支筆,沒用兩下就壞了,人家會想筆都這么差,店里其他商品的品質也好不到哪兒去。”
說來說去,趙盛想表達的意思很清晰,“人人心中都有一桿秤,你付出多少,才會收獲多少?!痹谒磥恚霾司拖褡鋈?,你珍惜每一份食材,它就會回報以美味;你珍惜每一位顧客,企業才能做得長久。
正是這***樸實的理念和對廚藝無止境的追求,讓趙盛這位勤勉敬業的農家子弟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甚至在近幾年餐飲業整體形勢不佳的大環境中,一再逆勢大幅擴店,除了盛和家園張衡路總店、兩相路的“蒸蒸日上”、人民北路的“巷子里趙家菜”,他的“盛和家園酒店”還相繼落戶淅川、社旗、唐河、方城。
腳踏實地 專注如一
盡管擁有了7家店,趙盛卻從不認為自己是成功人士,干得越久,他反而越感到自己的不足、越想把許多東西做得更好。這些年,外在誘惑很多,但他一直不跟風,不膨脹,不跨行,一如既往地“只喜歡做菜”。在他心里沒想把連鎖店開往國內各地,目標只是讓南陽的每個百姓都能品享到盛和果木烤鴨,因為他怕擴張太快自己“靜不下心研究趙家菜”。
一邊說,趙盛一邊忍不住對面前的蜜橘“指手畫腳”,就像他開車時看見路邊攤出售的山藥不錯,就忍不住在心里盤算做成什么菜好。一個不擅廚藝的人,也許無法理解他“一瞅見食材就激動”的心情、靈感頓時呈現。但對他來說,做食材就像談戀愛,你得知道對方脾氣,以物尋性,與其溝通,對其和善,“你付出真心了,下功夫了,才能得到回報。”為了做好餐飲,平時儉省的他曾特意去臺灣品嘗了一萬多臺幣一碗的“世界上***貴的面”,也曾來回跑千里去嘗一碗驢肉餃子,這一頓聽說哪兒的飯菜做得好,下一頓他就一路奔波到了那兒……“我和員工也經常參加國內高規格的培訓,必須不斷學習,總結與感悟才能與時俱進,才能精益求精”。
***讓趙盛欣慰的,是自己沒有模仿別人,他的店,從盛和烤鴨到蒸蒸日上再到巷子里,都別具一格,菜肴上都有著鮮明的趙家特色。但他自認不是個爭強好勝的人,還把名字從“趙勝”改成了“趙盛”,只想腳踏實地干好自己的事兒。在專注餐飲中,他悟到不少東西,也喜歡以菜喻人,諸如“有的菜好看不好吃,就像做人華而不實,朋友就會遠離”之類的比喻都是隨手拈來,但喻來喻去,***終落腳點都在“實在、用心、大氣、良善、孝道”上。他不斷開發的新菜品中有一道“五更湯”,原料是兩年以上的老母雞加入干貝等數種珍貴食材,從五更一刻一直熬至午時一刻,達六個小時之久,濃香可口,營養豐富,他稱之為“孝心湯”,制作時一心想著年邁的父母,“我每周都會讓父母喝一次這個湯”。
不僅自己孝敬父母,他內心已決定時機成熟時,規定周日晚上不營業,讓企業所有員工回家陪陪父母和家人,“雖然一個月會受損失不少,但帶來的無形精神資產會更多”。其實,這與他篤信“***好的味道是愛的味道”有關,“帶著愛去做菜,味道肯定不一樣”。
幾個小時的采訪,除了說菜,還是說菜,趙盛總不由自主地感慨“我是發自內心地喜歡做菜”。記者看到他的微信,起的名字是“尋找美食的路上”。是的,他一直在這條路上,一路走來即使身份由學廚逐步成為擁有七家店的趙董,我們看到的,仍是一個連靈魂都被浸染了的、純粹的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