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未知 編輯:特許加盟榜 2020-06-12 16:05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餐飲行業每年大約有著百分之七十的洗牌率,火鍋行業也不例外,火鍋餐“一菜成席”、選擇多樣,一直受到眾多消費者喜愛。2017年,全國火鍋店數量由36萬家下降29萬家,整整關了7萬家門店。門店數量雖然減少了7萬家,但是總營收反而增長11%。
火鍋行業拓店速度快、客單價提升幅度大、利潤又很豐厚憑借上癮+可復制的特性,將成為餐飲業的賽道。火鍋已經成為餐飲業的大品類,人們對火鍋餐飲的喜愛,也讓火鍋經濟的規模越來越大。
隨著火鍋這一形態逐漸被熟知,逐漸被認可,火鍋近五年桌均價從111元提升至132元,提價近20%,是除小吃之外價格提升快的餐飲業態。客單價的良性上升,不僅說明火鍋業的利潤會越來越高,也映射出它在逐步脫離低趣味的價格戰。
火鍋業凈利潤高達20%~30%,是餐飲業利潤率的賽道;火鍋過去五年營業額復合增長率11.6%,也是發展快的餐飲業態。
雖然火鍋形式一片大好,但是各個火鍋品牌也不能放松警惕。
火鍋態勢也是多種多樣,以川渝麻辣火鍋為代表的南派,以北京、內蒙古的清湯涮肉火鍋為代表的北派,還有一些新興的時尚小火鍋……可以說,遍布每個城市街頭。
如今,消費者吃火鍋對于食材的品類和品質越來越講究,而便捷的物流不僅是食材新鮮的重要保障,還大大豐富了食材的品類。拿地腹中原的鄭州來說,依托鄭州航空港的區位優勢,不少國外優質食材也逐步走向火鍋行業。例如進口牛肉在火鍋行業的使用量一直呈擴大趨勢。
火鍋成為不少餐飲創業者的愛的另一個原因是其標準化高,不依賴廚師,擴張能力較強,雖然如此但是造成了明顯的馬太效應,強者恒強,弱者恒弱,后來者成功突圍的幾率走低。一線城市往往也是各個火鍋品牌駐扎的選擇。諸如于此造成了存量高、陣亡率高“雙高現象”,這需要進入者有足夠的準備。
隨著火鍋底料的革新及食材的升級,火鍋服務產業鏈的延伸,消費者健康意識增強,正在從吃調料逐步向吃食材的回歸。牛油鍋底逐漸向清湯鍋底、番茄鍋底轉變,更保護腸胃。
各個火鍋品牌也在逐漸重視火鍋食材的質量,比如大渝火鍋的毛肚,每一片都是精挑細選的葉瓣部分,入口時候舌尖與唇齒交錯,讓人有一種爽脆的快感。大渝的八秒鵝腸涮到第九秒都是種罪過。大渝黃喉的爽脆,能讓你瞬間忘了自己是不吃辣的。除此以外不少企業專業生產毛肚或腐竹等大單品,通過技術革新在專一領域深耕。
隨著食材的升級逐步完成,好吃是遠遠不夠的,當前中國餐飲業的粗放增長模式已經走到盡頭,企業只有在精細化管理和產品服務上有所創新,回歸本質,回歸大眾,才能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誰能實現特色化與服務精細化,便能占領競爭的新高地。
各品牌應當應從自主創新、信息化經營管理、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品牌戰略四個層面加速轉型、回歸本質,不斷提高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