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未知 編輯:特許加盟榜 2020-06-12 14:27
1、未來趨勢:多品類衍生經營
單品類經營不再適合未來發展趨勢。的確,這兩年單品很受投資創業者青睞,“小而美”、“精而專”、“匠心烹制”、“古法醞釀”、“單品為王”、“差異化”、“成本控”,都一個勁的往單品靠,也確實走出了不少單品走紅的餐飲店家,但我只想說,那些因單品而熱賣或在互聯網上迅速走紅的餐廳,大多數都是投機取巧而來,或是站在浪尖,一旦潮流褪去,就很難生存。
未來餐飲一定是以單品類新款作為突破口,展開其他品類的推出,或者相似品類產品線衍生,就像星巴克早的時候是堅決不上架三明治的,可后來隨著餐飲的發展和競爭的激烈還是上架了,甚至現在賣起了麥芬、冰激凌、意面,近就在打酸奶沙冰的主意。可見,單品經營不再是未來餐飲發展趨勢。
2、社群化:粉絲成主要經濟來源
未來餐飲即將社群化,誰能吸引更多的粉絲誰才是贏家,抓不住粉絲經濟的餐飲企業,將寸步難行。越來越多的餐廳,開始注重提高自己品牌的知名度,建立自己的粉絲群,通過特別的活動來增強粉絲的黏性,提升餐廳的復購率,增加餐廳的回頭客。
說到餐飲社群,大家首先想到的會是伏牛堂的張天一,他從一碗米粉發展到人,創建一個又一個的社群小組,將品牌融入自己的見解與想法,目前微博粉絲量將近60萬,霸蠻社成員總計超過了20萬,這在社群運營的歷史里,是首屈可指的。他把一碗米粉玩成了社群,并且輕松獲得1700萬的融資。一旦手里有20萬粉絲,他們認可你,你有什么事情辦不成呢?
3、轉型:緊跟市場,傳統將做創新
更多的傳統小食以“重塑”的方式涌現,傳統小吃披上現代化、年輕化、時尚化的“外衣”,例如匿藏在廣州坊間檔口的街邊牛雜,以小清新的“牛雜杯”方式出現;大理的喜洲粑粑變大,在披薩店里亮相。
前幾年去北京大柵欄的時候還能見到許多中華老字號的餐飲,可是上個月去就少了很多,廣州也一樣,曾經歷史上有一百多家的老字號,現在大部分都已經消失殆盡,去廣州我只能看到陶陶居、蓮香樓、太平館、榮華樓、致美齋等這樣的餐飲店,掰開手指,好像再也數不出來了。
餐廳、餐飲商業模式的不斷發展、不斷更新,也就代表著老字號改革或轉型成為必然。改革不是擯棄傳統,而是為了更好繼承傳統;轉型不是轉行,而是轉變思維。
4、餐飲O2O規模飛速增長
互聯網浪潮沖擊下,餐飲行業的互聯網化飛速發展。從初的點評模式開始,團購、外賣等諸多模式不斷涌現,當前,餐飲行業已成為本地生活服務行業中互聯網化程度的行業之一,訂外賣、在線預訂、團購都已成為消費者就餐的常規選擇。2017年,中國餐飲O2O行業市場規模已達7799.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7.0%,發展速度令人驚嘆。
未來,O2O的模式可能會發生巨大裂變,餐飲O2O不再局限于外賣,可能是餐飲晚宴私人化上門定制服務、私廚上門、共享廚房、在線訂座,甚至會出現更多類似盒馬鮮生、永輝超市、基于LBS技術的營銷方案等O2O閉環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