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未知 編輯:特許加盟榜 2020-06-10 14:36
賽迪顧問近日發布“2020中國縣域經濟100強研究成果”顯示,百強縣總體發展水平較高,人均GDP為10.6萬元,實體經濟是縣域發展的主要動力,百強縣第二產業增加值4.9萬億元,占比53.8%。同時,百強縣消費需求旺盛,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4萬元,高出全國平均水平30.8%。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賽迪顧問相關負責人表示,“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基礎在縣域,難點在縣域,活力也在縣域。”
東多西少、強省強縣
從分布上,百強縣呈現區域不均、東部占優的特點。百強縣東部地區占74席,中部地區占16席、西部地區占8席,東北地區有2席。與2017年相比,東部地區席位減少2位,中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各增1席。中部地區和東北地區振興發展初現成效。
同時,強省強縣,江蘇***。在百強縣前10名中,江蘇省占6席,并包攬前4位。江蘇、浙江、山東三省表現搶眼,分別占25席、22席和19席。黑龍江、吉林、山西、甘肅、青海、寧夏、云南等省份的縣域均無緣百強。
第二產業是發展主要動力
2017年,百強縣的土地總面積、總人口、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20.5萬平方公里、9105萬人、8.2萬億元,以占全國約2%的土地面積,不到7%的人口創造了全國11%的GDP。
百強成果顯示,第二產業是百強縣發展的主要動力。百強縣的三次產業結構為2.6:53.8:43.6。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4.9萬億元,占比53.8%,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3.3個百分點,也遠高于廣東、江蘇、山東等發達省份。百強縣發展的重中之重就是減少第二產業的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升第二產業整體供給體系的質量,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
科技創新為未來發展支撐
百強縣的人均GDP為10.6萬元,超過廣東、山東等發達省份,按照錢納里工業化進程階段劃分,處于工業化后期。
賽迪顧問相關負責人表示,“如何引導中國縣域從勞動和資本密集型產業為主導轉向到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導,進而到知識密集型產業為主導,是處在工業化后期的中國縣域在新形勢下應當積極把握的機遇。”
消費需求旺盛
2017年,百強縣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萬億元,占全國的8.5%,其中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4萬元,比全國平均水平(2.6萬元)高出30.8%,與廣東省持平。
較高的收入水平是消費需求旺盛的重要原因之一,百強縣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達到42417元、19955元,分別比全國水平高出17%、46%,也高于廣東、山東等發達省份,與江蘇省大體持平。
近日,相關機構發布了《中國餐飲報告2018》。該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餐飲業收入達到3.9萬億元,規模僅次于美國,預計2020餐飲業全年增速將維持在10%左右。而在2017年國民生產總值82.71萬億元中,跟“吃”有關的占比為16%,即近14萬億元,表明未來餐飲新零售進化空間巨大。
報告顯示,快餐、團餐、火鍋、小吃、商場餐飲、休閑餐飲生意紅火。高端消費比例下降,百姓消費成為主流。快餐在中央廚房和供應鏈支持下集中度不斷提高。餐飲業在擴內需、促消費、穩增長、惠民生方面作用強勁,餐飲市場繼續呈現穩步增長態勢。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據了解,中國餐飲行業從改革開放初期的54.8億元跨入4萬億元時代,增幅超過700倍。經營網點數量增長了39倍,從業人數也增長了近30倍。餐飲業正由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這塊大蛋糕也越做越大,中國餐飲行業也正迎來新的發展局面。
米線的味道獨特,在短短時間內就成功征服了眾多消費者的味蕾,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在我國不可勝數,它易消化,對腸胃好,具有美容養顏的功效,富含豐富的營養價值,真正做到了美味與營養兼具,老少皆宜,消費團體龐大,相信創業者投資后的收益會十分可觀的。
餐飲行業發展的方式正由外延擴張型向內涵企業型轉變,由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逐步在經營管理、品牌塑造、格式創新、技術應用、現代供應鏈供給等環節全方位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