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加盟網 編輯:加盟君 2021-06-29 13:31
第三方餐飲平臺順應著互聯網潮流發展的風生水起,主要就是團購和外賣。在美團和糯米等第三方平臺上,可以看出團購和外賣也是比較親密的“鄰居”關系。但日常阿里旗下的口碑外賣,聯合了眾多餐飲商家發起“無團購周”活動,高舉“反團購”旗幟大旗,在消費者的眼中,這無疑是一種相愛相殺的戲碼!哦,補充一點,阿里旗下僅有口碑外賣無團購。
眾所周知,消費者通過團購獲得優惠,商家獲得品牌傳播,網站獲得抽成是團購的基本商業模式,而口碑外賣則是依賴支付寶優惠買單為商家沉淀會員,類似業務,美團有優惠買單,點評有閃惠,而且支持更多支付方式。從本質上來說,口碑外賣與傳統的團購平臺相比并無二致,只是以優惠買單代替團購券,換湯不換藥。
不過,團購曾盛極一時,如今卻備受詬病,那么團購到底招惹了誰
團購網站的興衰與轉型
團購確實為商家和消費者帶來了利益和實惠,但隨著用戶和流量積累,逐漸開始挾流量以令商家:單方面提高交易費率,強迫商家以遠低于成本的價格開展團購……面對平臺上激烈的團購競爭,商家不得不擠壓利潤空間低價做團購。另一方面,團購網站吸引來的價格敏感型消費者,對餐廳毫無忠誠度可言……商家對于團購“吸血”模式越來越反感,商戶抱團抵制團購網站的事件時有發生。
千團大戰之后,團購網站數量從5000多家銳減到100多家,死亡率超過95%,存活下來的網站或被迫轉型或被資本收購。滿座網在被蘇寧收購19個月之后宣布關閉;曾如日中天的拉手網也難逃被收購的命運。而加入BAT陣營的美團點評合并以后,占領了近八成的市場份額,百度糯米占兩成,其他的團購網站只能在夾縫中求生。
從團購網站的迅速膨脹到迅速衰落,可以看到,團購模式存在致命短板。張濤在執掌大眾點評時就曾表示,團購是通過平臺和用戶的數量綁架商家,團購的打法不會長遠。面對堪憂的前景,團購網站也開始尋求轉型。大眾點評推出閃惠業務,作為團購的升級產品;美團也推出類似的優惠買單業務,希望借此留住商戶和消費者。
去團購化大勢所趨,餐飲對待團購的正確姿勢
可以說,服務業反團購呼聲愈演愈烈,“去團購化”已成趨勢。作為服務業代表,餐飲商戶是否真的應該不遺余力的抵制團購?必須承認,團購網站對餐飲的推動作用,但單純將讓利作為噱頭的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整個行業的發展,浮于表面的變革終將被更加務實的模式顛覆。相關專家表示,現今餐飲行業的變革與發展,已經逐漸在向“互聯網+”深層次靠攏,由表及里的變革已經勢不可擋。
餐飲商家必須正視團購平臺的引流作用。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團購用戶規模接近2億,團購的用戶根基深厚,單純從引流的角度來說,團購網站在短時間內仍將發揮一定的作用。
同時,商家也必須學會從團購中吸取教訓:團購只是商家營銷的“入門級”應用,“打鐵還要自身硬”,必須要擺脫對平臺的依賴,避免被團購“ 綁架”,建立真正屬于自己O2O平臺,將消費者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自建O2O平臺,智慧餐廳助力餐企互聯網升級
從行業到餐飲企業,可以說已經開始覺醒并有所動作。例如,目前一些餐企開始推出“智慧”餐廳,以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及智能化設備來取代服務環節。無論是到辛香匯吃川菜還是去必勝客吃披薩,消費者只需用手機掃描店鋪二維碼,直接在手機上就可以自主點菜、提交,結賬也可以通過手機支付,整個就餐過程都是以消費者“自助”為主。
在這些餐飲企業不斷升級和改變服務模式的背后,實際上是一批推動餐飲服務模式變革的探索者。然而,把一個個餐廳的APP裝進用戶手機很難,既需要很高成本也占據顧客的手機容量,這樣的發展路徑顯然不夠“智慧”。這時,一大批開發者瞄準了微信這一入口,將解決餐飲企業運營和營銷等一系列環節的解決方案搭建于微信之上。眾所周知,微信月活躍用戶數接近7億,裝機量已覆蓋90%以上智能手機,加上微信公眾平臺的開放也給商家提供了一個直接與用戶互動的***平臺。
相比于團購等第三方模式,基于微信公眾號開發的餐飲O2O模式的優勢在于,它不僅能幫企業完成等位、排隊、點餐、支付等一系列業務場景,提升餐廳的服務能力,還能幫企業將用戶導流到公眾平臺上,把用戶牢牢的抓在自己手里,為其后續的產品推廣和精準營銷提供渠道。
不管怎樣,團購、外賣、自建O2O平臺都是互聯網餐飲發展到一定程度上的進化,隨著互聯網思維的不斷進步,未來餐飲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一切還未可知,餐飲人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