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加盟網 編輯:加盟君 2021-07-01 10:52
大舉收購
淡季也是各啤酒巨頭并購舉動***頻繁的時期。僅從去年10月至今,先是燕京啤酒完成對內蒙古金川啤酒96%股權的收購,接著雪花以2.68億元拿下西湖啤酒45%股權,隨后青島豪擲18.37億元全資獲得山東新銀麥啤酒100%股權。而今年剛開年,百威英博即宣布收購遼寧第三大啤酒大雪啤酒100%股權,進東北市場,緊接著雪花又宣布收編江蘇三泰啤酒。此外,還有傳聞稱,雪花正在洽購茅臺啤酒業務及河北秦皇島公牛啤酒。
周思然認為,淡季收購優于旺季,因為選擇淡季收購對企業業績的影響較小,淡季啤酒產銷量小,這樣有效地緩解了因收購產生的資金緊張、管理混亂等問題。再者,淡季收購有利于企業對被購資源的整合。銷售旺季時企業根本無暇顧及兩者的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兩者的協同作用。若選擇銷售淡季,則可以利用此段時間加緊整合資源、技術及人才方面的優勢,為銷售旺季做好鋪墊。
調整渠道
其實淡季的市場機會也有很多,對于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來說,淡季市場要做的是把工作做細、做實,才能為企業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業內人士認為,淡季需要加大核心整合,著力調整渠道,拓寬及優化銷售網絡,對經銷商隊伍進行評估整頓,視察評估各終端市場網點,提高產品鋪貨能力,并制訂詳細的企業營銷規劃。
一位啤酒生產企業負責人介紹,淡季與旺季的啤酒銷售渠道也有很大的不同。在淡季,通常的旺季主力渠道都會大幅度萎縮,但另外一些銷售渠道則開始展現其價值。除了走商場、超市、零售點等傳統渠道外,不少啤酒企業冬季會更偏重餐飲渠道。因為餐館、酒店是實現啤酒銷售的***直接場所,尤其是像酒吧、火鍋店、燒烤店等,更是銷售啤酒的核心渠道,往往也是這個時節啤酒企業的利潤中心所在。
研發產品
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啤酒產品的需求也在日益地發生著變化,企業只有不斷開發新產品,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周思然表示,消費淡季,啤酒企業會加大銷售旺季啤酒的開發,改進產品口感、質量和保健功能或改變產品包裝,以備在銷售旺季時推出,滿足消費者的獵奇心理。
有的啤酒企業在寒冬的淡季,推出適合冬季飲用的滋補啤酒,如“暖啤”、“紅棗啤”、“姜汁啤”、“枸杞啤”和“銀杏啤”等。這些啤酒產品除了力求與普通啤酒在口感、風味上有較大程度的繼承,同時還調高了原麥汁濃度和酒精度,使其具有生熱、驅寒、保肝、健胃和免疫調節等功效,改變啤酒單純消暑驅熱的固有特質。
設備檢修
此外,設備檢修也是企業在啤酒淡季的主要工作之一。燕京啤酒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企業設備檢修是企業生產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啤酒銷售旺季,企業的全部精力都在產品生產及市場的開拓上,對于設備的檢修都是小規模的。只有在淡季產量需求不多的時候,進行大修,除了對設備進行解體或局部解體、直接了解和掌握每臺設備的狀況,還要更換已磨損件,恢復和提高設備性能,使機器設備能正常生產,以保證來年銷售旺季的正常供應。
對于大多數啤酒企業來說,每年10月份至次年3月份,由于氣溫較低,消費者對啤酒的消費熱情下降,是比較明顯的啤酒銷售淡季。很多人對啤酒企業在銷售淡季里在做什么很是好奇。記者通過調查采訪揭秘在產銷量下降的情況下,各啤酒企業到底在忙些什么。
低調漲價
有業內人士表示,春節前的淡季是啤酒業提價的***好時機。這個時候調價也是一種營銷策略,因為歲末年初正是新一年合同簽訂之時,為抓住經銷商,廠家都會提前一個月甚至兩個月出臺提價措施。“選擇在淡季漲價,其實也是為了‘避風頭’。冬天喝飲料和啤酒的人少了,這時候漲價,多數人不會特別在意。”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也表示,這主要是對消費者的一種心理培育,等到了銷售旺季,消費者對漲價后價格的敏感度已經大大降低,這樣對銷售旺季業績的影響就得以消化。而且,淡季漲價對銷量的影響較小,同時對整個產業鏈參與者的影響也較小,包括上游廠家、中游的經銷商和下游的分銷商。
縱觀北京啤酒行業近年來主要的幾次大規模提價,均在淡季執行。
2007年12月底,燕京10度清爽、青島大優、華潤雪花10度純爽等瓶裝啤酒的零售價格全面上漲,從之前的每瓶1.5元左右變成了每瓶2元;去年1月,燕啤等個別產品再次提價;今年1月,燕京再次率先提價,引發行業的整體提價,漲幅達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