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南日報 編輯:記者?范平昕 2023-09-02 08:21
以賽為媒,海南自貿港女性創新創業大賽架起人才、技術、企業、市場的對接之橋
她們如何撐起創新創業“半邊天”?
見習記者 宋靈云
海南日報記者 范平昕
海南自貿港正成為吸引全球人才創新創業的“強磁場”——這是2023海南自貿港女性創新創業大賽參賽選手的共同感受。
大賽自6月啟動以來,吸引了海內外526個***項目報名,其中省內參賽項目290個,省外參賽項目199個,海外參賽項目37個,參賽項目領域涵蓋自貿港四大主導產業。
8月30日至31日上午,大賽迎來收官之戰,40家***企業、團隊齊聚海口上演***對決。從南藥非遺、文昌雞到疍家民宿、茶業突圍,從人機交互、清潔能源到人工智能、芯片技術……一項項創新創業項目亮相大賽現場。此次大賽有哪些亮點?擂臺比武怎樣“賽”出新干勁?如何以賽為媒,為海南自貿港建設貢獻巾幗力量?
賽事升級
海外組帶來國際范兒
總決賽上,澳門勞校中學高三學生黃寶晴一出場,就讓評委眼前一亮。
這位16歲女孩帶來的項目“微檢”——基于物聯網的電機故障檢測系統,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安防強三個特點,成功摘得海外組桂冠。
“趁著比賽間隙,我們還以線上的形式參加了其它兩場比賽。”黃寶晴隊友、清華大學電機系學生黃嘉瑋告訴海南日報記者,“選擇赴海南線下參賽,是被自貿港所吸引。”
自貿港建設需要借力海內外***人才。首次增設海外組,是本屆大賽的顯著特點。
記者了解到,大賽吸引了來自美國、法國、加拿大、馬來西亞等12個國家及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的37家企業和組織報名。
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參賽選手,帶來了極具創新性、科技含量十足的競賽項目,增強和擴大了賽事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評委黃芬認為,海外組項目含金量很高,不少瞄準解決該領域“卡脖子”技術難題。
比如,新加坡華僑團隊帶來的手持網分認證測試設備項目,測試Cat6A線纜速度達6秒,在體型、精度方面也有質的突破。
項目豐富
“高精尖”VS“鄉土味”
本屆大賽共有526個***項目報名參賽,在規模增長的同時,參賽項目覆蓋領域的廣度寬度更加凸顯,“土專家”與“洋博士”同臺競技。
五指山市水滿鄉苗族姑娘梁妹珍和家人們共同創建苗綠香品牌,把從小到大手工制作的紅茶,做成暢銷品牌,帶動附近200余戶村民就業。
面向未來,啟視優樊(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帶來智慧座艙“魔窗”項目,曲面柔性3D全息互動透明顯示屏將透明度做到80%以上,汽車前擋風玻璃秒變顯示器,乘客裸眼可看到懸浮影像,且觸手可及。
不少評委告訴記者,以往大家認為,女性創業主要集中在第三產業中的服務業、手工業,而在本屆大賽中,科技含量高、極富創意的項目也大放異彩。
進入總決賽的多支隊伍,瞄準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把項目立足于自貿港重點產業需求。不僅折射出女性創客的眼界與胸懷,也體現了她們參與自貿港的熱情與擔當。
服務熱帶特色高效農業,三亞帶來了“現場化全自動植物檢疫性病害多目標快速檢測系統”項目,實現了從樣品的核酸提取到結果判定的全自動化,彌補了國內農業檢疫市場的空白。
在省外組決賽上,上海企業帶來的“腦健康光生物治療數智一體化服務商”項目,與來自江蘇的“球囊導管”項目正面PK。她們都認為,海南將現代生物醫藥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企業發展帶來重要機遇。
以賽為媒
引才聚智促發展
選手陳玉妹是第三次參賽,獲得了本屆大賽手工組一等獎。熱情參賽的背后,除了***直觀的物質獎勵,參賽帶來的業務指導、品牌曝光、人脈鏈接,也十分誘人。
評委李帥濤說,不少創新創業項目正處于發展期,亟須專業力量指導,理清下一步發展思路。正因如此,不少選手都是大賽的老朋友,她們每年帶著不同的項目參賽,期待評委團指點迷津。
擂臺比武,臺下的故事也精彩。
思路創新、業績不俗,讓非遺黎錦品牌《吉虹云裳 黎羅》現場收獲了一批粉絲。創始人吳虹剛下場,尋求合作的企業便圍了上去,遞名片、加微信,約好時間詳談。
看中自貿港捧出的政策“大禮包”,部分省外、海外企業已在對接落地事項。
安徽省東超科技有限公司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帶來的“可交互空中成像”項目獲得評委團青睞。這幾天,團隊一邊參賽一邊忙著考察。
以賽為媒,架起一座人才、技術、企業、市場的對接之橋,這正是舉辦海南自貿港女性創新創業大賽的題中之義。
“我們希望借助賽事,吸引海外女性創客攜帶***的項目在海南落地,與海南本地女性創客互促發展、良性競爭,共同為自貿港建設貢獻巾幗力量。”省婦女聯合會黨組書記、主席陳健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