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未知 編輯:特許加盟榜 2020-06-19 16:31
南京東路到底是上海自租界時期就繁華著的地方,商戶林立,熱鬧非凡。按著預先的計劃,早就瞄定了南京東路上藏在角落里的一家湯包館。老盛昌是上海老牌的湯包館,現在大街小巷有的是模仿老盛昌經典的招牌與店名的山寨湯包店,盡管味道一般也過得去,但是總是不那么正宗的。
南京路上這家可有年頭了,店鋪在一樓只有一個很是不起眼的門,進了門就是上行的很陡的樓梯;二、三樓有四個一組的座位,每桌擺著一個紫砂茶壺(好像是真的紫砂),竟是裝了甜醋的。湯包館里有著半開放的廚房,出蒸鍋的籠屜和煮完的湯面連著澆頭,就從熱鬧忙活著的廚房逃出來,靜靜坐在出菜的長臺子上等著被端上桌。
坐在座位上望著廚房里熱火朝天的景象,是很溫馨和親切的。說起湯包店,大抵上經典的兩種食物就是小籠湯包和蘇式湯面吧。
鮮肉小籠包:小籠湯包用高湯凍與鮮肉為餡,薄皮帶湯,躺在屜子上微微晃動著,透著亮。后廚的廚子都是包湯包的老手,往往是3、4個人的流水作業:現在多是機器做的面皮,但質量亦不輸手搟面皮的筋而薄,左手輕持薄皮,從一大盆餡料中舀起滿滿一勺肉餡,按在皮正中,左右手攥起皮子,手腕轉動捏過一圈來,捏出均勻的包子褶來。有些湯包館做的湯包會稍大些,但在包子褶皺中藏了一個小口,蒸過后噴出緩緩的熱氣來,帶著香氣。
湯包大抵上就是鮮肉餡和蟹粉兩種經典款;
小籠湯包是上海小吃里的閨房小姐,矜持、羞澀、但小鳥依人,嬌小可愛。在調味上有著許多的微妙的不同,無錫風格的會很甜很甜,吃得一兩只即心滿意足,多了便會膩;上海本地的一些湯包則會極重湯汁的濃厚,鮮肉味重亦有些油膩,吃多也會膩。老盛昌湯包館的湯包在這兩種之間,微甜而香,吃來很適口,就著酸甜的醋來可以一個人吃下一整籠。
蟹粉小籠則可以說是到上海***不能錯過的點心,用從蒸熟的淡水蟹中精致卸下的蟹粉和蟹肉(有些地方會炒過增香)做餡,皮會比普通的鮮肉小籠厚些,多半是怕那貴重的湯汁有絲毫的泄漏吧;蒸過后,蟹粉小籠的包子口泛著淡淡的金色,一口咬開,蟹黃的濃香從裂口里噴發而出,瞬間充斥口腔、鼻腔;再看筷子里的包子,黃艷艷的鮮色油光,泛在色調溫柔的湯汁上。
這塊老牌子因為實惠的價格、親民的口味和上乘的質量,直至今日仍是滬上的湯包館不可超越的***。而藏在南京東路上的這一家,也在這熱鬧非凡、競爭激烈的南京東路上,占據著這幾乎藏匿起來的商鋪位置而存活至今,其中必有它的經營智慧。飲食即是飲食,民以食為天,吃即是要老百姓吃得好,吃得飽;真正的美食不只為社會的少數人而存在,而是屬于天下萬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