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未知 編輯:特許加盟榜 2020-06-17 15:29
進入2018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店面賺錢的模式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尤其是下面的這六條,為2018年店面的經營和發展指明了方向。
1、18年后餐飲進入厚利時代
世界上所有能夠讓別人忘記成本、忘記渠道、忘記價格的東西,基本上就是那一類,也就是被我們常說的各種***品牌。
品牌的特點之一,是具有傳承價值,我們總能找到它本身蘊含的各種邊緣價值和文化價值等,因此100塊錢的東西可以賣到1000甚至10000元。
中國在很長一個時期里都在流行港臺的餐飲文化,因為他們經濟比我們強,但是現在情形不一樣了,很多港臺明星要跑到大陸來唱歌、演戲、參加綜藝節目了,因為大陸變的比他們有錢了,隨著大陸經濟的增長,大陸的文化一定會越來越有影響力。
對實體店來說,另外一個拉高價格的辦法就是增加體驗,比如很多餐廳在你吃飯的時候都有特色舞蹈,這就從買賣關系升級成為一種服務關系,也是一種提升產品附加值的表現。
2、市場在細分
傳統零售,先后經歷了:小批發、大批發、品牌、商場、專賣的路線,這也是隨著城鎮化出現的大量的街道而發展的。電商也是一樣,都會從大一統的市場走向細分。從趨勢上看,細分是時代的訴求,餐飲業將會在細分市場上不斷發展壯大,那些做精準餐飲品牌的店面,在未來將會受到消費者青睞,相反追求大而全的店面將更加困難。
3、消費的精準化
以前中國人真的是窮慣了,窮的時候中國倡導的是產品野蠻生產,凡是在野蠻生長中分得一杯羹的人都成了暴富者,只要是品牌甚至門店裝修的像品牌,就會有人買,因為錢突然多了。
現在不同了,薄利時代把所有的產供銷環節壓縮了,中間環節得到程度壓縮,消滅了一批暴發戶,接下來消費一定會趨于理性,趨于精細化,能不能更加的找到消費者變得很重要。
未來需求會越來越多元化、個性化,也會越碎片化,要想找到消費者,傳統方式顯然太落后了,一定要有更多成熟的經營策略和經營理念去匹配。與此同時,也為店面品質化提升和降低生產成本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
4、一切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出發點
無論是企業還是店面,終都要依托于零售才能實現全產業鏈的變現。一個餐品成本是10元,賣到消費者手中可能就是20元,這多出的10元就是店面服務的價值。這個也很好理解,同樣的產品消費者常常會選擇品牌店面或者服務好的店面,一方面是消費習慣,另外一方面就是為了有一個良好的消費體驗。
掌握好消費者的需求,這是未來店面盈利的關鍵因素。商業也是這樣的,我們只要挨個找到消費者的需求,找到一個就去疏通一個,終新零售的局面就會形成了。
5、從“互聯網+”到“+互聯網”
經過這幾年的探索,很多人終于發現了這個道理:互聯網去+店面,這條路是走不通的,因為他顛倒了主次,這只能造就虛擬經濟的泡沫,因為互聯網沒有創造實際價值,只有去實地開發地球的天然資源,或者用勞動技能去加工,才能創造出價值,互聯網只能提供重新分配的平臺,它應該是配合的地位。
要讓店面去+互聯網,這種邏輯強調的是要注重互聯網的應用,餓了嗎、滴滴打車等都是實業+互聯網,沒有餐館餓了嗎不行,沒有車滴滴也不行。
6、三點確定一個商業模式
數學上有個概念,兩點可以確定一條直線,三個點確定一個平面。
商業的本質是面,不是直線,更不是點。也就是說所有成功的店面模式成立都需要三個點,個點:你提供的餐品是什么?第二個點:你的消費者在哪里?第三個點:你的店如何吸引并留住消費者?
往往很多人有一個點的時候就去開店了,比如很多人都只是知道我們的產品好,可以賣給誰,但是這里只確定了兩點,只能確定一條直線,之后還是有無限的可能,所以必須抓到第三個點。
今后的開店,如果不能從全局去考慮,比如理清楚整個或者供應鏈的邏輯,然后貿然的開始開店一定會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