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未知 編輯:特許加盟榜 2020-06-15 15:13
很多人認為新零售就是傳統零售業的升級版,百度百科上對于零售的解釋是,零售是指包括所有想終消費者直接銷售商品和服務,以供其作個人及非商業性用途的活動。所以零售的關鍵詞是商品和服務。按照這個定義,當然屬于零售一部分。
餐飲行業跟其他行業很大的一個不同點在于他們數字轉型較晚,目前仍然是從人力管理慢慢轉向數字化管理,經營重點也慢慢轉向線上。近日,星巴克宣布和阿里合作,將旗下所有星巴克咖啡店入駐餓了么外賣,借助外賣拓展咖啡的銷量。之前星巴克一直堅持要給客戶營造一種非家非辦公的“第三空間”經營理念,就是讓客戶在星巴克能有片刻的放松時間。
星巴克中國選擇在這個時候切入外賣,一個合理的解釋就是:有錢有閑到店消費,以享受這個“第三空間”的目標用戶,現在越來越少了。這可能是一個迫不得已的決定。隨著線上購物的發展,越來越多人不愿意跨出家門或者公司,而是選擇線上外賣的方式,更方便快捷地滿足自己的放松需求。
為什么外賣會給傳統餐飲行業帶來較大的沖擊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客戶體驗感的破壞,準確來說顧客到店時的消費場景和服務體驗感的破壞。很多餐廳以及部分茶飲店都會把店鋪里裝修出獨特的風格,營造一種好的消費場景提供更好的服務。但隨著移動支付、美團等生活平臺的發展,咖啡廳的線上消費超出了到店消費,開通了線上團購的餐廳客流量大于傳統餐廳,餐飲業如果不積極實現發展轉變,就只能被擠壓市場。
新零售浪潮之下,餐飲行業該如何實現自己的發展?現在零售行業的互聯網平臺這么多,究竟該如何選擇?僅僅靠打通外賣渠道是否能挽回已經失去的客戶?
新零售帶來的只是消費形式的轉變,并不是商業本質的改變,一切方式都是為了商品銷量。皮諾客科技曾經推送過一篇文章關于如何培養商戶自己的私域流量,有一個AARRR 模型,包括五個環節:拉新,促活,留存,轉化,傳播。核心的就是人,怎么拓展新的客戶,促進客戶消費,不讓客戶流失從而通過口碑吸引更多客戶等等都是圍繞人來開展的。拓客方式有很多,比如線上加盟美團、餓了么等大型的生活服務平臺,借助平臺的流量主推自己的線上店鋪。但有效的是線下拓客,即在門店引導顧客關注自己的網絡平臺,通過用戶運營維護好客戶關系,從而培養品牌的私域流量。
維護好客戶關系,對商家而言簡單接觸消費者的渠道就是會員體系,準確來說商家需要一個專屬會員后臺體系。與線上電商不同,餐飲行業的會員一般都有地域限定,絕大部分的會員都是同一個城市,區域重合度高。因此,更多更全面的掌握會員資料是商家必然訴求,可以根據會員的年齡、性別、等級來安排相應的會員活動和會員福利,如微信卡券、滿減、支付領會員、消費返紅包等。除了這些營銷功能還有會員消費統計功能,幫助商家了解近期會員消費變化。
未來新零售必然是越來越多地融合線上線下消費場景,人、貨、場三者中人會占據越來越多的地位,科技全方位為人服務,餐飲行業要嘗試借助新零售軟件系統實現盈利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