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未知 編輯:特許加盟榜 2020-06-14 22:01
2014年4月8日,西少爺家店在宇宙中心五道口開業,主要售賣,以及搟面皮、小豆花、胡辣湯等具西北特色的快餐食品。該品牌的創始人孟兵曾擔任騰訊、百度的高級工程師,創立之初就掀起一陣“互聯網+”熱潮,成為爭相學習的創業典范?,F在,西少爺的實體店已經在北京開到第20家。
為什么西少爺如此成功呢
一、選址,跟著精英走
西少爺的店鋪,主要分布在中關村、國貿的大型寫字樓附近,客單價在23-30元。選址的策略很明確,跟著精英走。
以200平米的“五道口宇宙總店”為例,一個月光租金就需要16.2萬。但五道口店的月收入在120萬左右,所以地租成本并不是問題。
收入高也得益于“外帶策略”制定,外帶收入占西少爺總收入的30%。
二、以“產品經理”的思維做餐飲
孟兵倒一直在以“產品經理”的思維做餐飲:新流量(新顧客)、留存率(復購率)以及產品商業化(盈利)。策略是發力“復購率”,目前超過87%的用戶都是老顧客。
對于拉新所需要的產品營銷,并沒有投入太多。有媒體問需不需要寫公關稿件,基本都拒絕了。
三、出品標準化
“標準化”,首先是做到機械化生產。從制作饃到壓饃以及擺盤,西少爺都有自己的機器。并且根據口味的變化不斷迭代。
在后端管理上,西少爺對于店長的KPI考核標準也并不是營業額,而是產品質量與服務質量。西少爺內部有專門的品質控制團隊,會有“神秘顧客”對門店進行不定期的抽查。檢查指標非常細致,包括衛生情況、食物熱度、餡料濕度以及分布情況、出餐速度等等。
肉夾饃系列
原味臘汁肉夾饃
這幾年餐飲大熱,特別是黃太吉后,很多設計師都在餐飲上創業。
我想把西少爺和黃太吉作個對比,并非成王敗寇的論述,而是對設計師創業的一點警示。
一、職業慣性的對比
出身于騰訊、百度工程師的孟兵,他的思維是做出一個好產品,然后不斷的打磨迭代,精益求精,這和他現在做肉夾饃是同一思維慣性。我看了幾年孟兵的訪談,說來說去都是怎么把產品做得更標準化、更好吃了,沒啥新意,唯有的打磨產品。
而出身廣告公司的赫暢,思維非常活躍,不斷追求創新,在營銷上創新、在模式上創新。每隔一段時間,都能給行業刮目相看的新思維、新玩法。
我覺得,這同樣是一種職業思維慣性。在廣告公司,創意人每天都要應付不同項目,想出多個奇思妙想的創意方案,久而久之,大腦就會非常有靈感,一點小的感悟和啟發,就會閃出一個大的創意方案。
越是的創意人,越是創意澎湃,越難壓抑自己的創新!
讓創意人每月做出一把新刀,很容易;讓創意人連續幾年都堅持打磨同一把刀,很難。
二、關注重心的對比
西少爺從創業到現在,關注的重心一直在產品上,把錢和心思都都花在這上。品牌的設計一直很土,近才好些,而且在廣告營銷上沒啥花招,連預算都沒有。
而很多設計師的餐飲創業,關注的重心一直都在設計上,心思和錢都砸在設計和物料上,追求視覺效果和營銷效應,反而容易忽視了產品本身。
所以,我見到很多設計師開的店,因為品牌視覺好、營銷水平高,很快就竄成為了網紅,但也又很快就沒落了。
這都是我多次目睹,深為嘆息的……
很多設計師創業前很清醒,但一旦做起來,不知不覺就深陷其中了。設計方案不斷的改來改去,力求完美;不惜成本的添加物料,增加品牌體驗感;營銷方案一輪又一輪,奇招迭出,一不小心就偏離了產品這個核心,把心思和成本都用到了設計和營銷上,這都是職業慣性。
所以,做餐飲,我建議設計師不要單獨創業,讓其他合伙人約束自己。品牌視覺也不要太高要求,不要怕沒面子。在創業初期,其它做差點沒關系的,60分就行了,產品才是關鍵,要做到100分,這才是值得花心思和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