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未知 編輯:特許加盟榜 2020-06-14 16:17
當時流行于90年代初,酸菜魚起源于重慶江津的江村漁船。據傳,漁夫將捕獲的大魚賣錢,往往將賣剩的小魚與江邊的農家換酸菜吃,漁夫將酸菜和鮮魚一鍋煮湯。
四川酸菜魚屬四川菜系,四川菜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譽,此菜雖為四川民間家常菜。以其特有的調味和獨特的烹調技法而著稱,各地也有稱之為“酸湯魚”。以鮮草魚為主料,配以四川泡菜煮制而成。
酸菜魚的來歷,有多說法
傳說一
始創于重慶市江津縣津福鄉的周渝食店,80年代中期經營酸菜魚,頗受食者贊許,此店陸續收了不少徒弟,藝成之后,離店自立門戶,該店的拳頭品種也隨之流傳四面八方。
傳說二
酸菜魚始于重慶江津的江村漁船。據傳,漁夫將捕獲的大魚賣錢,往往將賣剩的小魚與江邊的農家換酸菜吃,漁夫將酸菜和鮮魚一鍋煮湯,這湯的味道鮮美,于是一些小店便將其移植,供應南往北來的食客。酸菜魚流行于90年代初,在大大小小的餐館都有其一席之地,重慶的廚師們又把它推向祖國南北,酸菜魚是重慶菜的開始先鋒之一。
傳說三
重慶市壁山縣來鳳鎮,此鎮位于成渝公路側,壁南河穿街而過,鮮魚產量多,烹魚高手輩出,有“來福小鎮鮮魚美”之譽,橋頭一小食店,干脆以“鮮魚美”名店,由全國***書法家楊宣庭寫的“鮮魚美”三字,吊掛店前,既作市招,又是店名,它在推出“水煮魚”風靡數年之后,又推出“酸菜魚”。
酸菜魚故名:四川民間,初冬用青菜腌漬酸菜,大壇貯存,隨用隨取,可食至來年夏天。多以酸菜合雞、鴨、魚、肉做湯菜。
主料:
草魚1條(兩斤左右),陳年泡青酸菜250克。
輔料:
雞蛋清1個,混合油40克,胡椒面4克,料酒15克,湯1250克,姜片3克,蒜瓣7克,泡辣椒末25克,花椒10粒,精鹽4克,味精3克。
制作過程:
1.將炒鍋置火上,放少許油燒熱,下入花椒料、姜片、蒜瓣炸出香味后,倒入泡青酸菜煸炒出味,加湯燒沸,下魚頭、魚骨,用大火熬煮。撇去湯面浮沫,滴入料酒去腥。再加入精鹽、胡椒面備用。
2.將草魚去鱗、魚鰓、剖腹、去內臟洗凈,用刀取下兩扇魚肉,把魚頭劈開,錢骨制成塊。泡青酸菜洗后切段。
3.將鍋內湯汁熬出味后,把魚片抖散入鍋。用另一鍋入油燒熱,把泡辣椒末炒出味后,倒入湯鍋內煮1至2分鐘。待魚片斷生至熟,加入味,倒入全民中即成。
4.將魚肉斜刀片成百姓0.3厘米的連刀魚片,加入精鹽、料酒、味精、雞蛋清拌勻,使魚片均勻的裹上一層蛋漿。
酸菜魚是四川有名的特色菜,以鮮草魚為主料,配以四川泡菜煮制而成。此菜雖為四川民間家常菜,但流傳甚廣,成菜肉質細嫩鮮香爽口,開胃健脾,醒酒提神,湯美適口。
服務員如何做好擺菜工作
擺菜就是在餐間服務中根據菜的顏色、形狀、菜種、盛具、原材料等因素,進行有目標的擺放,講究一定的藝術造型。有以下幾個細節應當注意:
1、員工平時要多加強對自己酒店菜品、餐具的了解,特別是異形餐具(現代餐飲的異形盤越來越多)的認識和了解,平常訓練時要經常用異形盤多練習,找出其中的布置規律。
2、擺菜時要使菜與客人的距離保持適中,散座中擺菜時,應當將菜擺放在靠近小件餐具的位置上,餐廳經營高峰中兩批客人同坐于一個餐桌上就餐時,擺菜要注意分開,不同批次客人的菜向各自方向靠攏,而不能隨意擺放,否則容易造成誤解。
3、現代的中餐宴會,一般是順桌順次擺放,中間的菜品為自然推進,也的在餐桌中間擺上藝術造型、或鮮花、或看盤。過去中餐宴席中,一般將大菜中頭菜放在餐桌中間位置,砂鍋、燉盆之類的湯菜通常也擺放到餐桌中間位置。
4、菜肴上有孔雀、鳳凰圖案的拼盤應當將其正面放在主人和主賓的面前,以方便主人與主賓的欣賞。
5、遵循“雞不獻頭,鴨不獻尾,魚不獻脊”的傳統禮貌習慣,即在給客人送上雞、鴨、魚一類的菜時,不要將雞頭、鴨尾、魚脊對著主賓。而應當將雞頭與鴨頭朝右邊放置。上整魚時,由于魚腹的刺較少,肉味鮮美腴嫩,所以應將魚腹而不是魚脊對著主賓,表示對主賓的尊重。
6、要將這一面擺在適當的位置,一般宴席中的頭菜,其觀賞面要朝向正主位置,其他菜的觀賞面則對向其他客人。注意好菜點適宜觀賞一面位置的擺放。
7、當為客人送上宴席中的頭菜或一些較有風味特色的菜時,應首先考慮將這些菜放到主賓與主人的前面,然后在上下一道菜時再移放餐桌的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