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未知 編輯:特許加盟榜 2020-06-13 15:30
行業看似低門檻,進來之后你就會發現,這不是低門檻的行業,而是海拔非常低的大坑。了解餐飲行業的一些趨勢:
1、野蠻生長
從3.9萬億到14萬億,餐飲新零售進化空間巨大
2017年,餐飲行業總規模是3.9萬億。未來的空間有多大?
前不久英國的一個咨詢機構做了一個全球有價值的餐廳品牌榜單:在美股、港股、A股上市的一些餐企的信息,市值特別高的,像麥當勞、星巴克、百勝等都是具有零售化特征的。
像周黑鴨這樣的品牌,可以說只是從正餐中分化出來的一個涼菜品類,卻做到的市值是正餐的好多倍。這是非常值得深思的現象。
還有廣州酒家,市值是西安餐飲以及早些年上市的全聚德的兩倍,甚至更多。因為它將近40%的營收是零售化產品,比如月餅。
從上述的內容里,總結出兩個信息:凡是零售和連鎖特征非常明顯的中餐品牌,收益都非常高。凡是復雜一點的,產品線也比較豐富的正餐類的餐飲品牌,市值或者收益卻沒有那么高。
也就是說,現在中國的餐飲行業,雖然競爭比較大,空間也很大,但真正的大企業還是比較少。
2、殘酷淘汰
近兩年倒閉餐廳平均壽命是508天。
近五年是跨界餐飲創業者涌入的高峰期,而這幾年餐飲企業倒閉的概率也比較高。尤其是在2017年,餐飲門店的關店數是開店數的91.6% ,平均每個玩家的生命周期不過一年半的時間。
總得來說,餐飲業看起來很好做,但是觀察幾年以后,就會發現,餐飲行業的積累以及門店實戰的積累反而更重要。我們看到,近這幾年像西貝、喜家德等有厚重積淀的餐飲品牌集中爆發。
3、飲品崛起
“飲”和“餐”平分秋色
在北上廣深幾乎所有的熱門商圈,茶飲店百米之內可能有好幾個,密集分布。以平均25元左右的單價直追咖啡在國人心中的心理價位。
同時我們看到新茶飲在這兩年融資也在集中爆。好像很多的餐飲投資人、投資機構,聊到新茶飲行業都特別的感興趣,好像特別想參與其中的感覺。這幾年飲品行業投資真正沖到了餐飲的一半,甚至更高。
4、外賣通殺
外賣取代的不是堂食而是在家做飯。
根據消費大數據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來,外賣不一定是堂食的消耗,反而是增量。
2017年, 線上外賣市場規模 3000 億;和2011年(203.7 億)相比,增長了 13.7 倍;
外賣住宅區訂單交易額占總交易額的百分比已經達到了50%。
外賣目前主要滿足的需求是在家吃飯的需求,它替代的也是在家做飯的場景,有一個網友曾經說過,現在的年輕人守住廚房卻叫了外賣。
5、麻辣失寵
從眾口難調到“重口難調”
從去年的整個餐飲數據分析中,看到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大家一直特別看好的重口味、川菜、火鍋系列,從去年開始下滑。有幾個非常主要的原因:
店鋪變化:全國川菜店一年減少了幾萬余家,甜鮮口味的餐廳比麻辣口味的餐廳多出90多萬家
消費升級:客單價50元以下的低端川菜店淘汰率是的
品類分化:酸菜魚、酸辣肥腸粉等單品川菜走紅
大家覺得川菜靠辣椒、麻椒重口味的調味品做出來的一些菜品已經很難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還有關于消費升級和消費特點的原因。
即使是我們常吃的川菜也在進行升級。現在很多川菜館不再講調料的故事,更多的開始講食材的故事。火鍋店都在宣傳正宗的呼倫貝爾牛羊肉,在講食材本身的故事。
總結為一句話:消費者從“吃調料”轉變為“吃原料”,更講究食材本身的新鮮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