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未知 編輯:特許加盟榜 2020-06-13 14:41
如果你近去麥當勞的話,你會發現店里的品牌大使在極力向你推薦麥當勞的小程序。小程序很簡單,不需要下載或者注冊,微信內搜索并打開就能使用。
不僅是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喜茶……你叫的上名字的品牌,幾乎都開始用起了小程序。
為什么小程序如此火爆?首當其沖的原因是,客戶都在這里。今年 3 月,馬化騰在人大代表會議上說,現在微信的月使用活躍用戶數突破了十億大關。阿里 2017 的財報顯示,支付寶的年活躍用戶為 8.7 億用戶。
2017 微信與微信小程序的用戶數量,數據來源:即速應用
小程序也可以被看做馬云一直在提出的“新零售”當中的一環。
新零售是什么?簡單來說,你可以在品牌的網店下單,然后再去你家附近的實體店提貨;或者反過來,在實體店看到一件很喜歡的衣服,但是并不想這時候就買回家,于是你上網下單用快遞寄到家里。作為入口之一,小程序將線上線下聚合到一塊,讓線上線下的商家能夠接觸到更多消費者。
2018 年伊始,微信小程序就做到了日活 1.7 億、月活 4.3 億,參與開發者100多萬。近,一份由 TalkingData 發布的《場景+鏈接,數據視角下的小程序浪潮》更是指出,2020小程序數量將突破 250 萬,數量超越 App Store 應用總和。
毋庸置疑,這是個小程序的時代。
它是點評與外賣軟件之外的新渠道
現在,許多擁有實體的服務都開始支持小程序,不管是共享單車還是共享充電寶,只需要掏出手機掃一掃打開小程序,就能直接使用。
甚至美團、餓了么,也通過紅包在推廣自己的小程序。因為微信與支付寶的普及程度,拉新幾乎不需要任何成本。
這樣說來,是不是有了小程序,就不再需要外賣平臺了?其實并不是。誠然,對于餐企來說,小程序與外賣平臺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吸取流量。但是不同的場景導致了客群的不同。雖然微信、支付寶給出了流量入口,但更多時候商家還是需要自己去爭取流量。而外賣軟件的目的性極強,商家不用做太多努力就能獲得流量。
餐飲軟件的App是不是該退休了?
不過流量之外,小程序的確能夠幫助商家建立更多的服務。移動支付、社交分享,甚至會員系統的建立、數據沉淀、卡券發放等,都是外賣軟件做不到的。一位餐飲老板說,小程序能夠幫助餐廳在線上建立品牌,這一點是外賣軟件很難做到的。
不僅是線上,小程序天生的延展性,也讓它能夠適應線下的場景。例如一家餐廳在門口放上二維碼,顧客經過時,不用進到店里就能夠小程序知道店里的招牌菜品、剩余座位數量甚至顧客的評價。覺得好的話,他可以在進門之前就點菜付款。而在傳統的場景中,這種顧客可能是直接走掉的那一批人。
一切都是為了效率
小程序的火爆,或許可以用微信之父張小龍的一句話解釋清楚。
他說:“一個好的產品應該是讓用戶用完即走的,不應該黏住用戶。任何產品都只是一個工具,對工具來說,好的工具就是應該效率的完成用戶的目的,然后盡快的離開。”
而外賣軟件的存在,也是因為“有效率”
如果要提煉關鍵詞,那么只需要兩個字就能闡述一切:效率。客戶的時間很寶貴,要讓他們次使用就喜歡上你的服務,就需要讓他們以快速度享受到你的服務。
如果你突然想吃麥當勞或者肯德基,那么要讓你下載一個 App,或者要掃碼關注點餐的服務號,并花時間注冊才能完成支付,你會愿意繼續下去么?而如果讓你掃碼之后直接就可以購買,你下單的幾率會不會更高?
或者,我們可以設想一下這樣一個場景:中午時分,一位白領在寫字樓上等電梯的時候就開始打開小程序點餐,然后等進到店里的時候,他的餐點已經出爐了。這其中節省的時間,是不是會讓那些忙的要命的人喜歡上這家餐廳,并且常常因為效率問題來這里吃飯?
很多人對于小程序的疑問是:它是否能夠留存用戶。但試想一下,一個餐飲 App 的功能是什么?留存用戶是品牌要做的努力,而不是一個 餐飲 App 能夠做到的。解決問題才是它存在的基本意義與價值。而更值得討論的問題是:如果小程序足夠簡單輕便,那么是不是能夠吸引比 App 更多的用戶呢?
看起來是一個很小的動作,但對注重效率的快餐來說,已然能夠與競爭對手拉開距離。
去年 4 月,的“i麥當勞”微信小程序上線,截止今年年初已經累計了近千萬用戶。在這款小程序中,吸引顧客恐怕是消費所獲得的積分了,這些積分可以用來兌換不同的產品以及優惠券。
積分系統不僅能夠幫助麥當勞打造更好的消費體驗,對他們來說,更重要的是能夠幫助他們了解顧客。這些數據,除了麥當勞自己的手機 App 之外,很難從外賣軟件或者點評軟件上收集而來。但在這個手機內存嚴重不足的年代,還有多少人會專門去下一個餐廳的手機 App ?
這些通過小程序收集來的數據,能夠幫助餐廳更清楚地了解顧客的消費模式、歷史訂單、門店喜好、消費時間等數據。而當這些數據累計到一定程度,就能夠對餐廳未來的戰略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麥當勞的“i 麥當勞”小程序
但并非只是收集數據這么簡單。顧客不一定能夠感知到數據收集這件事,但他們一定能夠感知到服務流程的優化。傳統的餐飲服務,需要服務員足夠機靈與主動,這其中的變量太多。而如果使用小程序的話,能夠將很多本來需要服務員承擔的部分減少。
我收集了幾個周圍人們交口稱贊的小程序,或許能給你一些參考價值。
1.周黑鴨
周黑鴨的零售特點,讓它十分注重線上的布局。在小程序上,周黑鴨想實現的是激活弱場景連接——那些低頻的顧客不會為了一盒鴨脖或者鴨架去下載 App,而小程序在簡單直接實現他們需求之外,又能夠在不經意之間展示更多。周黑鴨試圖通過小程序關聯的微信會員卡、券形式維護用戶,激發復購率、帶來銷售額。
2.Coco 都可
Coco 都可的小程序,讓傳統奶茶店排隊等候的痛苦不再出現。在它的微信小程序中,用戶可以點擊范圍內任意一家奶茶店、選擇產品并完成支付。支付結束后憑訂單信息頁面就可以向門店出發行進,到店即可拿到奶茶。自助點餐+支付雖然看起來是一個十分小的細節,但它大大緩解了客流壓力,并為門店節省了更多的人力成本。
3.老鄉雞
對于老鄉雞所代表的快餐來說,門店的經營效率是位的。老鄉雞將外賣系統與小程序結合,利用微信支付達到自助點餐、支付、訂單查詢等消費場景。并且老鄉雞還能夠通過這些消費數據對用戶的消費行為、習慣、喜好等數據進行分析,與門店運營、業務以及營銷方面進行聯動。
4.星巴克
星巴克的小程序“用星說”非常簡單:你可以購買咖啡飲品券或者電子星禮卡,并通過微信送給朋友。對方收到之后,卡券會儲存到個人的卡包當中,到門店后只需要點開出示二維碼即可購買咖啡。看上去是很小的業務,實際上卻將消費包進了“社交”當中。
你明白了嗎?擁有與 App 一樣的開發邏輯,讓小程序能夠做到更多功能。例如團購、秒殺、抽獎互動……這些本來需要花大力氣跟外部資源對接的活動,都能夠被放進小程序里。或者像麥當勞肯德基一樣在小程序中設置客服功能,能夠實時了解客戶的意見。
而做一個小程序要多少錢?我詢問了幾家小程序開發商。目前,小程序的開發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模塊化的小程序,商家只需要告訴服務商需要哪些功能,然后服務商會根據需求建立起一個小程序。這樣的小程序加上開發與運營,價格從 3000 到 20000 不等。而如果是需要根據商戶需求完全定制的小程序的話,價格則從幾萬到十幾萬不等。
這錢值不值的花?或許一個更關鍵的問題是:用戶體驗對你多重要?小程序只是增強用戶體驗的一個環節,但如果只想用小程序來構建用戶體驗,那么你還得再考慮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