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未知 編輯:特許加盟榜 2020-06-12 16:25
的味道鮮美,但是很多人卻不是那么想,用水煮過的白菜幾乎入口即化;說白菜營養(yǎng),很多人可能也不以為然,但其實白菜富含水分和維生素。至于說白菜便宜,這個大家都***認(rèn)同,因為誰都知道這玩意就是白菜價。
冬天的菜市場里,大白菜占據(jù)半壁江山,北方每年過冬幾乎家家都會囤積它。大白菜一般都是兩年生植物。這兩年的時光通常是這樣度過的:8月初,當(dāng)白菜細(xì)小的種子發(fā)芽后,它們會在一個多月時間內(nèi)一股腦長出25片葉子,然后就停下來歇個10多天,俗稱“蹲苗”,此時葉子排列成蓮花座一樣,因此叫做“蓮座期”。蓮座期過后,白菜內(nèi)部的葉片就開始包裹起來,厚厚實實地長出一個碩大的葉球。到立冬之前,白菜會努力地光合作用,儲存大量的水和糖分,這個階段稱作“包心期”。
白菜喜歡水和肥,尤其是喜歡水,有言“淹不死的白菜,旱不死的蔥”,白菜在包心期用很多水來長葉球。冬天來臨,萬物凋零,白菜就會用它大個的葉球來過冬,待到來年春天抽苔開花結(jié)出像細(xì)長的角一樣的果實。
和卷心菜一樣,白菜過冬的時候外面的葉子凍死了,而芯子是不會死的。大白菜比卷心菜更耐寒,零下5度的氣溫都可以安全度過,其實它有這樣的能耐全靠存儲在白菜幫里的糖分,糖分可以讓細(xì)胞液在低溫下也不會凍結(jié),從而保護(hù)了自己。所以說“霜打的白菜格外甜”,立冬時分,正是我們吃白菜的時間。
大白菜的品種琳瑯滿目,一般常吃的有細(xì)嫩的包頭白、尖包白,適合炒菜的青麻葉、適合腌制的圓筒白,也有根本不會結(jié)球的散葉白菜。大白菜的身世可以追溯到七八千年前,詩經(jīng)有云:“采葑采菲,無以下體”這里的葑便指的是我們現(xiàn)在吃的兩種白菜的始祖。時間到了秦漢,從“葑”中演化出來一種口感細(xì)膩,叫做“菘”的蔬菜,再到唐朝,逐漸出現(xiàn)“白菘”,但是菘菜并不完全是現(xiàn)在的白菜,終在宋代,白菜這個詞才出現(xiàn)在記載里。那個時候的大白菜全是散葉白菜,葉子不能包成球,而有葉球的大白菜,則是在清朝才出現(xiàn)。
大白菜的起源其實一直都有爭論,但是占多數(shù)的觀點認(rèn)為:大白菜其實并不是土生土長的中國菜,它大概是蕓薹和來自西方的蕪菁的雜交品種。大白菜和小白菜是親的親戚,雖然它們的名字是不一樣,但是現(xiàn)在的主流觀點認(rèn)為,它們原本是同一種,只是在人們培育的過程中漸漸相互分化的變種。而它們的原種就是十字花科蕓薹屬的蕓薹。很多北方人把小白菜叫做作是“油菜”,而南方人則稱作“青菜”。雖然和大白菜雖然長得不一樣,但是它們的生活史卻是完全一樣,都是年長葉子準(zhǔn)備過冬,第二年開花結(jié)果。小白菜不如大白菜耐寒,但在南方過冬也是完全可以的。
小白菜和大白菜一樣也擁有眾多的兄弟姐妹:菜薹——也叫菜心,它是小白菜一個食用花莖和嫩葉的變種。北方常常把芥藍(lán)也叫做菜薹,因此兩種“菜薹”很容易被混淆。其實分辨兩者很容易,白菜薹的花都是黃色的,而芥藍(lán)的花朵通常是白色。另外它們的口感也不盡相同,白菜薹鮮嫩多汁,并不像芥藍(lán)那樣“脆美牙頰響”。這是小白菜的菜薹,和芥蘭菜薹的花色不一樣
烏塌菜,也叫菊花菜,它是小白菜一個食用葉的變種。烏塌菜的葉子密密實實的堆成蓮座狀,樣子小巧精致,如同盛開的菊花一般。烏塌菜口感肥嫩多汁,非常適合炒制和涼拌。
說到這里,北方的同學(xué)會有人站起來問,很多北方人把小白菜當(dāng)做是油菜,那么真正的油菜是什么樣子呢?答案很簡單,北方人說的小白菜其實就是散葉大白菜的幼苗而已。同理,雞毛菜就是小白菜(油菜)的幼苗。而“奶白菜”,其實就是大白菜的矮化種。
順帶一說,北方人說的小白菜其實就是散葉大白菜的幼苗。圓白菜:其實我是一種芥藍(lán)
有的地方會把卷心菜/包菜叫作圓白菜。那么,我們也來說說這種“白菜”。圓白菜/卷心菜應(yīng)該沒有人不認(rèn)識吧,它其實是甘藍(lán)的一個變種哦。
說了這么多,白菜是不是已經(jīng)不是你心中的白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