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未知 編輯:特許加盟榜 2020-06-25 14:31
一個能稱得上“好”的logo,必須承擔起品牌推廣發展的責任。
市場日新月異,餐飲品牌也如人一樣真相往著更高的方向在努力。
曾經的小吃攤但凡不愿拘泥于現狀的,都開始想著“升級”,打造自己的品牌就是擺脫低端市場的入場券。
而設計一個與品牌定位相符的優質logo,就像是為自己的品牌設計了一張光鮮亮麗的“身份證”。
logo的存在也不僅僅是為了好看,更重要的是幫助消費降低認知成本與品牌的營銷成本。
它不是讓設計師揮霍創意的實驗,也不是企業為追求所謂的“文化”而刻意追加的一個東西。
它是一個信息壓縮包——應以精簡的形式,在短的時間,有效得向消費者傳遞品牌的核心內容或特征。
而所謂的“有效”,就是指:容易記得住,容易認得出。
容易記得?。?/p>
1.色彩方面
優質的logo一般不會超出3種顏色,顏色太多太花,logo整體就沒有記憶點。
比如我們說到星巴克,立馬就能聯想到草綠色,可口可樂,立馬就能想到熱烈的紅色,麥當勞,金色和紅色......
2.圖形方面
曾經聽設計朋友說過,一位甲方要做logo,為了體現品牌的尊貴與與眾不同,要在原本的文字logo上增加皇冠與蛇的元素。
后做出來的logo十分花哨,雖然看起來極富設計感與創意,看起來像是藝術品。
但就品牌自身的商業性質來說,創意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制造更多的問題。
像上文提到的皇冠、文字與蛇,每一個元素之間都是相互獨立且沒有必然的聯系,完全是東拼西湊起來的。
過多的元素勢必會增大logo的復雜性,不僅是看上去不夠干凈,拼貼感太強顯得LOW。
更重要的是:它增大了人們的心智負擔,既難識別,也難記憶。
3.輔助圖形
一般一個logo主要靠主題圖形與輔助圖形組成。
輔助圖形的作用在于增強logo的訴求力,以及使logo被實際運用時得以適應更多的場景。
比如瑞幸咖啡的輔助圖形就是分布在人物背后以及海報左上角的藍色圓形色塊:
西貝莜面村的輔助圖形是紅色和白色的方格:
輔助圖形一般以簡潔的方形、圓形、三角形等幾何圖形組成,重要的是輔助圖形必須與logo主題圖形有聯想感,能起到加強消費者對品牌印象的作用。
容易認得出:
所謂的“容易認得出”,主要有兩層含意——一是容易認得出這是誰家的LOGO,它需要跟同行保持一定的差異性;
二是容易認得出這個品牌具體是做什么的,它還需具有行業的特征。
1.如何體現行業特征?
不需要過多的思考。
如果你是做蝦的,那你的logo中就一定要出現“蝦”,不管是圖形還是文字。
而且要足夠顯眼——讓人晃一眼就能認出它是蝦。
千萬別妄想讓人仔細看,也別讓人去思考,因為他一思考很可能就想偏了,信息的傳遞就是無效。
要讓人“不思而得”,這才是境界。
2.如何體現自家的差異性?
這個就要從品牌已有的資產中挖掘了。
比如喜茶的logo看起來其實非常簡潔,與其品牌名所傳遞出來的“喜氣洋洋”頗有些差距。
喜茶創始人聶云宸也曾說過,“當初我們改名叫喜茶時,很多人覺得這個名字土,似乎是用紅色毛筆字手書的,但我們賦予‘喜茶’現代主義的字體,這就產生了一種唐突感。
我跟內部人說,如果你脫離了對雀巢、耐克已有印象,它們的名字很好聽嗎?今天人們之所以覺得它們的名字很酷,是因為它被賦予了整套VI,還有它們的品牌價值?!?/p>
做奶茶的很多,大家都是一樣的文藝小清新,可喜茶卻用logo為消費者樹立了一個,與品牌印象完全不同的形象,這樣自然就從眾多同行中脫穎而出了。
logo不是裱起來做裝飾的
logo僅僅是一個開始,真正能讓其發揮效用的,其實是后續一系列的媒體工程。
1.重復地讓消費者看到
宣傳的力量來源于重復,這是所有精明的政治家和廣告人都明白的一點。包括拿破侖也曾說過:“重復是一種重要的修辭手法。”
而上文提到的輔助圖形在這一步中就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不斷重復、且與品牌定位高度相符的輔助圖形通過不斷重復,就能給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像巴寶莉,幾乎所有與它有關的東西上,都會出現“交叉的三道杠”。以至于人們一看到這個圖形,哪怕只看到一點點,也能想到巴寶莉。
2.明確地讓消費者看到
不過也不是任何時候都要輔助圖形打天下的。
主體logo在外賣袋以及側招牌的運用中顯得至關重要。
因為外賣袋是很特殊的——它不僅面積大,而且數量多,它就是餐廳對外的廣告牌。
純粹的輔助圖形只能營造一種體驗,讓人在視覺上無時無刻都能感覺到品牌的存在,但它無法激起人們的興趣,尤其是沒在餐廳里的人。
3.更容易地讓消費者看到
在國外,尤其是開店密集的日本、美國等地,我們都會看到餐飲店家掛在門外的側招牌。
側招牌的作用就在于讓消費者能夠更加輕易地發現你。
如果門店所處道路的人行道不是很寬的話,主招牌其實更多是給街對面的人看的。而就在你這邊行走的路人,如果沒有側招的話,基本要走到店門口才能發現你。
另外,某些情況下,側招其實比主招更加重要。
因為主招主要是給街對面的人看的,你可能很難吸引他們專門找個斑馬線穿過來吃。
而側招就是給本側的人看的,你很可能在他們進入另一家餐廳之前,就提前吸引住他們的目光。
logo的進階:IP化
IP是品牌人格化的產物。
IP的作用看似與品牌相同,都具有強化信息與內容識別性的功能,終目的都是是占據消費者的優先選擇地位。
不同的是,IP主要通過“內容”實現人格化的構建,而品牌則是通過“產品與服務”支撐價值主張。
《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說,“互聯網時代,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品牌是基于人格魅力帶來的信任與愛,是品牌的去組織化和人格化?!边@就是品牌人格化。
比如三只松鼠、熊本熊。
很多品牌成立之初并沒有顧忌到這一層面,但這也并沒無法可解。
比如成都蜀大俠火鍋就以品牌文化以及地域文化延伸出了吉祥物俠寶。并以俠寶的形象去加強與消費者之間的聯系與交流。
不過IP化也需要看準時機,對中小餐飲品牌而言,相比于傳遞情緒,可識別度才是更重要的,不能太過夸張;
其次就是要想成功打造IP,品牌還需在內容生產方面投入大量的資源。
三只松鼠有一半的員工都在后端負責內容和客服,這才把IP建立起來,俠寶的策略也是在發展到較為成熟的情況下進行的。
由此可見,logo并非一成不變的,而是需要根據企業發展階段的不同去不斷進行調整,使其能夠更好地為品牌服務。
這也是為什么許多老牌餐飲,包括海底撈都選擇更換logo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