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加盟網 編輯:加盟君 2021-07-12 10:19
今年以來,我國啤酒招商發展面臨多方面的考驗。先是成本上升,整個經濟環境通脹壓力增大;而后是自然災害和天氣異常,對啤酒消費造成較大影響;進入第三季度又遭遇了糧食上漲而帶來原料全面提價的沖擊。面對這些困難,我國啤酒行業依然實現了穩步發展。
2010年,全國共有規模以上啤酒生產企業 586 戶,從業人員24.21萬人。1月—10月,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啤酒產量達3727.8萬千升,比去年同期增長6.5%,2010年我國啤酒產量將達到4200萬千升至4300萬千升,有望贏九連冠、蟬聯世界首屈一指。
啤酒的產量趨向相對集中于華潤雪花、青島、燕京等大企業。以青島啤酒為例,2010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163.48億元,同比增加10.95%;實現啤酒銷售量528萬千升,同比增速為6.88%;單三季度增速13.02%,遠高于前兩季度銷量的增速2.90%。其中,青島啤酒銷量277萬千升,同比增長17.37%,單三季度增長21.74%。
資本改變競爭格局
資本和品牌正在改寫著中國啤酒資訊的布局。在中國啤酒市場基本成型之際,啤酒行業的整合、并購就成了國內啤酒業發展的必經之路,同時也是整合兼并的大好時機。
3月初,青島啤酒1.74億元接收趵突泉100%股權; 5月,華潤雪花收購河南悅泉啤酒;6月,嘉士伯將重慶啤酒12.25%的股權收入囊中,成為重慶啤酒首屈一指大股東;11月13日,燕京啤酒整體收購內蒙古金川保健啤酒;11月29日,華潤雪花競購獲得杭州西湖啤酒公司45%股權;12月7日,青島啤酒全資收購銀麥啤酒100%股權……
擁有資本就意味著擁有一切所需要的能力,全國性的和區域性的啤酒企業都在追逐一切可能的資本,來者不拒。2010年,青啤以山東為基地,并在華南、華東、東北和陜西等地取得了不錯的戰績;華潤雪花從東北起家,靠并購擴張,在東北、四川、安徽、天津、內蒙等地建立了根據地;燕京以北京為據點南沖北殺,三巨頭短兵相接,鏖戰爭雄。
世界杯掀起營銷戰
2010年夏天,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大戰,又一次呈現在大家面前,電視熒屏上,啤酒企業的廣告開始多了起來。世界杯與啤酒好似孿生兄弟,世界杯這個象征年輕和狂熱的盛會,成為了各大啤酒品牌展示自己的舞臺。
啤酒抄底世界杯?這個問題不難理解,因為體育越來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體育產業是一種陽光產業, 同時更是全世界關注度***高的一個產業。在國外,用于體育贊助的比例多達86%,而在國內,體育營銷和明星代言已經成為當今中國啤酒品牌***流行的兩大營銷手段。
看球離不開啤酒,啤酒的銷量隨著世界杯的開幕而迅速攀升,對于企業來說,如何進行有效地體育營銷向全體消費者乃至全世界推廣自己的品牌值得思考。
產品向中高檔發展
2010年,啤酒行業出現了精品化、個性化、品牌化的發展趨勢,市場上的知名高中檔啤酒價格有所上升。在廣東地區,啤酒消費量處于增長趨勢,特別是高檔啤酒和中檔啤酒。
據啤酒行業統計數據,全國中高檔啤酒銷售占啤酒總銷售的15%,但其貢獻利潤卻占總利潤的60%。以青島啤酒為代表的國內品牌則在近幾年力求“上浮”,將目光瞄準國內的高檔啤酒市場,向高端市場展開強勢進攻。華潤雪花推出高端啤酒雪花金標純生和雪花水晶純生;9月,青島啤酒低潤推出超高端啤酒又一力作逸品純生。
此外,2010年前三季度,青島啤酒的高端品種青島“純生”、小瓶、易拉罐啤酒銷量74萬千升,同比增長24%,要想進一步謀求發展,高檔啤酒市場必然成為其重點關注的地方。
世博營銷風生水起
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幾乎成為所有品牌的關注點,啤酒的特性更是使其成為營銷大中的“重要角色”,多家知名啤酒品牌紛紛打起了“世博牌”。
三得利成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冠軍啤酒類特許商品制造商,百威與上海世博局簽約成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啤酒項目贊助商,朝日、麒麟等啤酒品牌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參與世博、服務世博。一時之間,啤酒行業世博營銷風生水起。
相關資料顯示,上海市場啤酒年消費量約80萬千升,其中夏季啤酒的消耗占年消費量的一半以上。而2010年上海世博會為期6個月的展覽期給了啤酒企業充分的營銷時間。從4月份到現在,雪花、西湖等大眾啤酒品牌產品的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超過30%。
外資并購中國啤酒企業已是一種趨勢,也帶來了中國啤酒市場的變局。但筆者認為,沒有資本就沒有了企業控制權和市場話語權,原有品牌成為外資啤酒品牌做中國市場的跳板,在外資品牌成長成熟后,喪失了話語權的中資品牌結局自然就是淘汰、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