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網 編輯:網絡 2018-06-20 19:50
3月10日上午,在福州東街口一間極富特色的辦公室里,我與一位生鮮電商創業者進行了1小時的深度溝通。幾天以來,我一直在深度思考,興奮而擔憂。我的原則是非本地化不碰,而生鮮電商明顯就是本地化業務,迄今為止我們還拿它無能為力。我希望我的思考對于所有這個領域的創業者能有所幫助,特別是剛剛開始創業的L先生。
一、L先生目前情況:
L先生40歲左右,IT業務背景。他的創業初衷是用生態、有機產品改善大眾的生活,實現自己的價值。然而與每一位創業者一樣,事業開始之后,都面臨著非常骨感的“現實”,他幾日前給我的QQ留言是:“比單純平臺來說,跨入了一個陌生的領域——農產品和物流,信息量很大,快爆了!”
***近他正在嘗試的生鮮產品是水果,單量目前處于個位數。總結他告訴我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幾條:
1、產品很關鍵,每種產品都有每種產品的特點。例如不同的橙子,個頭、甜度都有特點。供貨的變化也很大,說不定供貨商昨天告訴你水果產地是美國,今天到貨的就是墨西哥的。選擇適合電商而又盈利的種類很不容易!
2、物流成本高:本地物流公司,5元起價,按照公斤加價。30公斤的送貨費高達30元左右!
3、高端才能贏利:越低端越難做,利潤率低,產品一致性差,存儲周期短。
4、必須本地化:保鮮成本很高,損耗很大,不本地化一定完蛋!
5、有一些競爭對手:很多人幾桿槍租民房就干起來了。
6、打算從產品入手,嘗試商業模式。
7、包裝成本很高,試錯代價很高,所以比較慎重。
二、我的出于理論的分析和建議
我搜索了一下生鮮電商,發現這竟然是近來炙手可熱的創業領域!加之O2O概念,**的朝陽行業呀!
從劉先生目前的目前情況看,我給了幾個具體建議:
————分割線,以下是行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