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母嬰行業觀察 編輯:加盟君 2019-12-07 12:58
何為社交電商?本質上是借助社交網站、SNS、微博、社交媒介、網絡媒介的傳播途徑,通過社交互動、用戶自生內容等手段來輔助商品的購買和銷售行為。
社交電商的優勢在哪里,為何能成為風口?
首先我們從社交電商的發展之路看起,***開始的傳統電商模式,都是通過被動式搜索尋求增量,消費者想買什么就搜什么,但消費者慢慢會發現搜的商品越來越難挑了,因為商品太多了,同質化嚴重,難以區分。
這個時候就出現了一些導購網站,來幫助大家優選一些品質好、質量佳、性價比高的商品,然后消費者再從優選圈中進行挑選,從海淘進化成精挑,消費者的眼光和消費水平也開始在不斷提升。
再接下來人們的消費場景就開始變化了,不再滿足于搜索,不再滿足于導購,開始從純粹的消費需求演變為社交+消費的升級需求,社交電商應運而生。人們開始通過分享裂變、朋友圈分享、朋友圈的口碑推薦,以及基于各個平臺網紅、KOL的推薦,比如像網紅達人李佳琦的淘系、微博、抖音賣貨直播等等方式開始“享受”式消費。
這其中由于社交朋友圈中本身存在的信任背書或KOL達人自身的流量背書,極大的拉動了用戶消費的剛需,讓更多消費者從“理性”消費中脫離出來,形成“沖動”消費的營銷場景,激發被動消費需求。讓消費者并沒有明確和強烈的消費需求,只是在社會交往過程中受到商品信息的促發而產生了消費需求。
然后從下沉市場開始分析,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
2018年中國人口總人數為13.9億,其中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的人數只有不到1億,即使算上新一線城市,也是不到3億的人口數量。剩下的10億人,分布在中國的300個城市、2856個縣、41658個鄉鎮和662238個村落中。
可以看出,一線城市負責創造互聯網形態,三四線城鎮才是主流消費市場。所以無論是拼多多、有贊還是云集、貝店,它們敢于跳出一二線城市的紅海廝殺,真正致力于解決下沉市場用戶的剛需,搭建深入底層毛細血管網絡的服務。
其次,下沉市場用戶對價格極其敏感、品牌認知度低,而當產品的調性接地氣且低價時,且在產品設計和推廣過程中融入利益誘導,用戶就會心甘情愿為幾塊錢的紅包去簽到和分享,因為這類分享信息對他們而言并不是一種干擾,反而是一種維系感情的方式。
***后從社交電商的升級模式分析,為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以及獲得更多的用戶,社交電商的模式和形態一定會隨著市場的變動不斷進行升級和演進。社交電商經歷了1.0的野蠻成長和2.0模糊的快速發展期,由此社交電商3.0必須要到來。這個類型的社交電商不應該是血洗流量,不應是價值悖離,應該是攜供應鏈的品質化,社交推廣的產業化,服務售后的正規化以及口碑式裂變的商業化,把社交電商帶入3.0時代,讓從業者安心的發展,讓消費者可以安心的消費,全面帶動產業的升級。
在面對下沉市場的消費升級態勢和分享式裂變營銷趨勢下,口碑將決定社交電商平臺的生命周期,同時口碑也是社交電商的“命脈”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