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新社 編輯:NEWS 2022-06-25 09:46
(香港回歸25周年)香港青年深圳創業十余載:冀更多港青做灣區“聯系人”
中新社深圳6月24日電 題:香港青年深圳創業十余載:冀更多港青做灣區“聯系人”
作者 朱族英
走進位于深圳市龍崗區的深港中海信科技園,香港青年潘智豪正和公司技術人員對產品進行測試。待各項性能測試通過后,該樣品將會被寄送給客戶,確認訂單后,進入批量生產階段,推向市場……
從小在香港長大,潘智豪近日接受中新社采訪時說,自己有兩個夢想,一個是成為演員,一個是成為企業家。選擇了后者的他,除2008年和2010年先后在香港創辦兩家公司外,還在深圳創建了集高清視聽數字技術研發和應用一體化的博勝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帶領一百多號員工在灣區建設發展。
潘智豪將自己定位為灣區發展“聯系人”,他表示,希望以自身經歷,向更多***香港青年講述灣區發展潛力,祖國發展前景,吸引更多香港青年加入灣區“聯系人”隊伍。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創業代表之一,潘智豪擔任如香港中文大學MBA校友會副會長、香港青年聯會常務會董及深圳市青年聯合會委員等職務。他不遺余力地把香港許多***創業項目帶到灣區內地城市落地孵化,如專注于科研的萬御科技、Helios等項目,目前也已獲得100萬元(人民幣,下同)到300萬元不等的創業補貼。
講起十余年來在內地的創業經歷,潘智豪說:“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時,香港承辦了馬術比賽。當時香港特區政府也在大力推動HDMI(高清多媒體接口)高清奧運播放,因為這個機遇,我和合伙人投身HDMI行業。”
拿起手中的HDMI產品,潘智豪邊與公司研發人員探討產品生產細節,邊介紹說:“公司生產的HDMI端口系列、Type—c系列、無線控制系列及智能語音系列等產品,目前已走向全球13個國家,被沃爾瑪、亞馬遜等企業所青睞。”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出臺實施,潘智豪感慨,相比之前,現在政策扶持涵蓋面越來越廣,包括研發投入、稅收及場地租金減免、社會保障等方面。在政策支持的背景下,越來越多香港青年被吸引至灣區內地城市創業就業,享受“拎包入住”的便利。
潘智豪說:“公司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一員后,每年都會拿到政府給予的研發、參展等20萬元補貼。龍崗區也為我們提供創業場地,如入駐深港中海信科技園創業基地,開展人才招聘等活動。”
在潘智豪眼中,灣區融合發展為個人和企業的發展帶來無限生機。“內地的人才資源優勢很明顯,特別在深圳,還擁有一個完善的生態鏈;香港作為國際化都市,能快速推動產品國際化。兩者優勢相結合,可加速產品研發落地。”
恰逢香港回歸25周年之際,談及未來發展,潘智豪希望通過精細化追求,把企業打造成國際知名品牌,同時繼續在產學研方面,成為灣區科創發展的推動者。
“目前公司在香港設有品牌營銷中心,在香港科學園及東莞松山湖還設有研發基地。我們一邊研究商業模式和創科生態,一邊把大學里成熟的科研成果與內地的產業鏈結合,轉化成可市場化、規模化的商業應用。”潘智豪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