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微信公眾號IT時報(ID: 編輯:孫鵬飛 2021-07-28 15:09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IT時報(ID:vittimes),作者:孫鵬飛,編輯:郝俊慧 挨踢妹 ,圖源:攝圖網。
這可能是資本的又一場“盛宴”,盡管宴席的主菜只是一碗面。
7月15日,五爺拌面獲得頭部資本高瓴創投A+輪融資,但未披露融資金額,而在6月24日,它剛剛宣布完成3億元A輪融資。
參投面館似乎與高瓴創投以往的投資偏好有所不同。根據企查查提供給《IT時報》數據,今年以來高瓴創投累計有20筆投資,主要集中在AI、醫療健康和鋰電池領域。
今年年初,高瓴創投對外稱,成立一年間投資超過200個項目,其中技術驅動型公司占78%。
對面食情有獨鐘的資本不止高瓴創投一家。7月8日,和府撈面獲得8億元的E輪融資,投資方包括CMC資本、眾為資本、騰訊投資、龍湖資本。企查查數據顯示,2020年11月16日,和府撈面完成4.5億元D輪融資。8個月內獲得12.5億元融資,創下今年國內連鎖面館***高融資紀錄。
此外,7月14日,遇見小面再度獲得由碧桂園創投領投的超1億元戰略投資,其估值也由3月11日的10億元上升至30億元。短短四個月,估值漲了2倍。
一個新風口正在發酵。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告訴《IT時報》記者,由于面食的賽道比較寬,對應人群和場景比較多,這是資本開始布局的重要原因之一。
只是,風口之下,狂歡和隱憂從不缺位。
每天傍晚四點半,成濤(化名)便開始等候用餐高峰。他的面館開在浙江某二線城市,店鋪面積只有二三十平方米。每天,標價20元左右的杭幫面能賣出數百碗,業績好時營業額有5000-6000元,即使雨天客流變少,依然能有3000元左右進賬。
盡管年近六旬,但成濤每天都在采購、煮面、打掃、收拾中匆匆度過,還未考慮退休。他告訴《IT時報》記者,做面館是一門賺錢的生意,毛利率能有五六成。
事實上,成濤曾想過再開一家面館,但遲遲未能邁出***步。他無法確認自己的面館模式能否復制,也擔心店面裝修和管理成本的重壓,“畢竟我們夫妻倆精力和資金有限。”他說。
成濤認為,傳統面館對應的多為需求式顧客,只為快速解決一餐。如果走連鎖路線,顧客群體對應的是吃快餐的白領,對于店面裝修和服務的要求更高,成本投入也更大。他沒找到合適的合伙人。
中餐走向連鎖是大勢所趨。
美團發布的《中國餐飲大數據2021》顯示,中國餐飲市場連鎖化進程不斷加快,餐飲連鎖化率已由2018年的12.8%增長至2020年的15%。中金研報顯示,2018年美國、日本的餐飲業連鎖化率分別在54%和49%。
在一位餐飲業內人士看來,未來中國餐飲將會涌現一批快速增長的連鎖品牌,通過連鎖化實現優化效率,降低經營成本,“倉配一體化的中央廚房能讓餐飲店利潤率提升超過10%,配送成本減少三成”。
火鍋店、快餐店是以往常見的中式餐飲品牌,號稱中式快餐***的老鄉雞,成立于2003年,到2020年底,開了800多家直營店,并預計在2023年擴展到1500家,而在2021年興起的這股新消費投資風口中,面食店,卻成為資本寵兒。
一位深圳投資人告訴《IT時報》記者,面館是剛需、高頻場景,具有較好的群眾基礎。假設一家面館每天銷售額能有一萬元,如果連鎖加盟店能開出了一千家,那么這個品牌每日流水可以達到一千萬元,“如此好看的數據會吸引資本矚目”。
和府撈面的創始人李學林曾對外稱,全國有三萬多億的餐飲體量市場,面類占據了其中的8000億,且每年均呈兩位數的體量增長速度。
這是一塊資本不愿放過的蛋糕。
資本涌入,風口升溫,一些連鎖面館品牌通過加盟方式開疆擴土。故事似曾相識。某創投基金管理人王旭(化名)直言,這是將互聯網打法應用在面館生意上,通過加盟形式將大部分擴張成本轉嫁至加盟商身上,從而實現門店數量的躍升。
以五爺拌面為例,官網顯示,品牌成立于2018年,目前門店數量超過700多家。到2022年,五爺拌面計劃突破1500家門店。這意味著,它每天將開出2家新店。
一位五爺拌面招商經理告訴記者,加盟商需要支付10萬元左右的加盟費,包括8萬元的設備費用、4000元裝修圖紙費用、一萬元保證金以及開業后退還的五千元加盟誠意金,其他諸如裝修費用、店租、員工工資等則需要加盟商自行承擔。
該招商經理透露,一個80平方米的店鋪需要配置4-5個服務員,不需要配備后廚,因為食材只需微波爐加熱即可上桌。
此外,五爺拌面按日營業額5%收取服務管理費,加盟商有二萬元訂貨額度,需向品牌方購買除青菜及酒水外的食材。五爺拌面以每15天為一周期結算一次,扣除服務管理費及訂貨款后打入加盟商賬戶。
《IT時報》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按照日流水5000元和65%的毛利率計算,那么每月毛利潤在十萬元左右。如果按照杭州一間80平方米店鋪算,裝修費用大約在八萬元,租金也要超過十一萬元(日租金每平方米4元)。此外,加盟商每年需要做好至少三十六萬元員工工資、二萬元水電費、六千元服務管理費,三四萬元其他費用,以及十萬元加盟費,一年總支出大約在七十萬元。
按照這個邏輯,如果五爺拌面有1500家門店,通過加盟一年可省十億元左右擴張成本,就加盟商而言,每月能賺三萬元左右。一位上海五爺拌面加盟商對此頗為心動,由于門店所在美食城仍未開業,但他已躍躍欲試。
但這是理想狀態。
事實上,日均營收達到5000元并非易事。
記者發現,五爺拌面走大眾平價路線,根據招商經理提供的菜單,一碗川香麻辣面售價15元,***貴的醬牛肉不過24元,只是在“江浙滬地區,菜品單價會上調3-5元”。
大眾點評顯示,上海目前只有一家五爺拌面,客單價在30元/人。
也就是說,如果日流水要達到5000元,這家五爺拌面平均***要有150多位客人光顧,賣出200-300碗面。
另一方面,五爺拌面發跡于東北地區,盡管官方稱已有超過700家門店,但如今能在江浙滬體驗的門店并不多。其招商經理表示,目前上海地區只有一家門店開業,在金山區,而浙江省僅嘉興市內有一家。
南方人能否適應北方的風口?可能是加盟商需要考慮的問題。
對于面館賽道,王旭有諸多擔憂。
“中國餐飲業要在A股上市很難!”王旭表示,***主要的問題在于餐飲企業很多時候不開發票,在稅收方面存在不透明的情況。因此上市時,監管層會對餐飲企業的審核更加嚴格。
據前述投資人預估,因為考慮到上市難,早期投資人在餐飲行業的投資周期可能為兩到三年,等新投資人入場后,大賺一筆離開。
這是一場擊鼓傳花的資本游戲。王旭擔心與資本風光退場形成對比,是加盟商真金白銀投入助推品牌門店數量后,可能會成為“韭菜”。
事實上,在資本入場前,餐飲市場也曾有明星跨界做面館的熱浪。“很多明星利用自己的流量進入實業,但***終倒閉的不在少數。”他說。
2014年,借著《非誠勿擾》的熱度,主持人孟非在南京開出一家重慶小面館,售價***低的一份小面也要28元。據報道,開業之初,因為諸多明星捧場,店鋪火爆,甚至出現排隊三四個小時進店,黃牛現場賣號的情況。
此后,孟非的重慶小面館開出多家連鎖店,但到2018年,有媒體報道,已關閉超過三分之一。
“誰能保證面館一直火爆下去?”王旭說。
如今各家面館走出裝修、社交功能等差異化路線,但王旭認為,面館的社交屬性似乎是個悖論,“很少有人會在面店看書、談大生意”?
逐利的資本,升溫的行業,歷史似乎是循環的。一飛沖天與一地雞毛間,成敗皆風口。或許這一次預示著面館站在風口上八“面”威風,也可能只是風口之下的一“面”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