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找項目開餐廳的時候,大家都很重視選址,那么選址***重要的人流量又該如何測試調查?選址人流量有沒有什么“虛火”呢?如何避免人流量的陷阱?
餐廳選址大家***關注的要素是人流量,看中地段的優劣,如下圖所示:
地段的優劣還是租金、力等其實都是可以有跡可循的,通過一般的調查就能得出相對準確的數據。但是人流量應該怎么算呢?節假日人肯定會多,周一至周五和周末又不一樣。那么應該通過什么標準來測算呢?
1.餐廳選址的人流量怎么科學計算
很多餐飲老板在選址的時候測算人流量一般會選擇蹲點,選取某幾天的飯點來計算別人店鋪的進店率,晚上就去數一數附近的樓盤燈光,但是這些都是有隨意性的。那么如何科學地選址呢?
人流采點是商鋪選址評估必須執行的一個步驟。有了實際采點的人流量,乘上評估店的客單價及捕獲率(入店率),就可得出該店鋪的每日營業額,進而得出每月營業額及每年營業額。
(1)初步選定的店址是否為客流量大的集客點?
主要是通過人潮流量來檢驗,一般采用兩種采點人流量的計算方式:
• 全日采點法及時段采點法。如果是快餐或咖啡、面包行業,建議采用全日采點法;
• 如果是開中餐,也**采用時段采點法,人流量***高的時段在中餐時段11:00~14:00及晚餐時段17:00~21:00,如有供應下午茶,再增加時段14:00~17:00。
• 對于金額比較大的商鋪,**采點周一至周日(七天)及重要時段(四個時段)的人流量,連續測七天,任何情況下不要中斷。平均每小時人流量至少在2700-3000人。
(2)采點應遵守的原則
• 正常情況,采點應在工作日平日(周一至周四)選1天,周五、周六及周日各1天,合計4天。至少應采點平日1天及周末1天,并應避免國定節日。
• 不得因為天氣因素而調整實測人流量;如遇特殊的天氣(如:臺風、暴雨),則應延后再測。
• 全日采點時,應在采點日采集全日的營業時間,每個時段分別記錄。
• 統計的人流,應當是店址一側,經過門店主入口正前方的人流,包括經過的騎自行車及電動車等每輛計入1。經過的機動車(汽車、摩托車、公交車)不予計算,無消費力的兒童(小學以下)不予計算。
(3)道路對面人流是否計入,以下兩種情況則須計入:
• 在居民區、商業/居民區的商圈或是在小城市,店址正前方的道路寬度小于雙車道(道路寬度小于12米),且道路中間沒有障礙和隔斷,可自由穿行,則將道路對面人流的50%計入。也就是:總人流量=店址一側人流量+店址對面人流×50%。
• 如果店址正前方的步行街寬度小于20米,且步行街中間沒有任何障礙,則可將對面人流全數計入。如步行街寬度大于20米,或者馬路中間有障礙存在,則一律不得統計對面人流。
• 若店址所在商圈為旅游景點,則需取得該旅游景點年客流量,以該客流量為人流量估算。
(4)如果店址(A)附近有較大規模的市政建設,因此導致封路,變道或特定時間內的人車管制通行,而影響了正常人流量,則可參考以下變通方法統計人流量:
• 在距離店址不超過100米的范圍內,選擇平時人流量與店址相當的點測試人流量(如圖B點);若B點也有問題,可選擇C點。
• 如果上述地點均受市政建設影響,導致人流量驟減,則可以考慮找類似的商圈的對等店的方式來預估人流量。
• 如果以上幾點均因故不適用,方得考慮以A點的實測人流量為基礎,乘以X倍,來預估人流量。系數X是經過市場的反復判斷后認定的店址在市政建設前的大約人流量為現在實測人流量的倍數。
(5)如果店址位于正在施工一棟樓房(或一片區域)中,因此而影響了正常人流量,則可以參考以下變通方法來測人流量:
• 可以考慮避址,而在其旁邊正常營業的街(路)來測人流(如圖之A點)。
• 可以考慮在附近不遠處的馬路上測人流量(如圖之B,C處,但應優先選擇距離新址***近的馬路(盡量不超過100米)。
• 如果A,B,C處均因故無法測試,可以在店址的對街處(如圖之D處)來測人流量。
• 同時,也可尋找類似商圈的對等店以做平衡比較的取舍。
(6)店址位于轉角處的人流量測算方法:
• 分別在兩條街的A、B兩點統計人流量,所測人流為靠近店址一側的雙向人流,即A和B。
• 在C處統計在店址轉角處拐彎的人流,即沿箭頭1和2拐彎的人流。
• 扣除重復統計的人流,則公式為:總人流量=A + B – C,其中,C統計雙向拐彎人流,即:C=1+2。
因此,對于店址位于轉角處的情況,在測算人流量時,至少有3個人在3個點(A, B, C)上同時測算。
2. 餐廳選址的10個常規判斷要點
(1)交通便利在主要車站的附近,或者在顧客步行不超過20分鐘的路程內的街道設店。選擇哪一邊較有利于經營,需要觀察馬路兩邊行人流量,以行人較多的一邊為好。
(2)接近人們聚集的場所。
如劇院、電影院、公園等娛樂場所附近,或者大工廠、機關附近,這一方面可吸引出入行人,另一方面易于使顧客記住該店鋪的地點。
(3)選擇人口增加較快的地方。
企業、居民區和市政的發展,會給店鋪帶來更多的顧客,并使其更具發展潛力。
(4)要選擇較少橫街或障礙物的一邊。
許多時候,行人為了要過馬路,因而集中精力去躲避車輛或其他來往行人,而忽略了一旁的店鋪。
(5)選取自發形成美食街或者餐館集聚的地段。
在長期的經營中,某街某市場會自發形成銷售某類商品的“集中市場”,事實證明,對那些經營耐用品的店鋪來說,若能集中在某一個地段或街區,則更能招徠顧客。因為人們一想到購買某商品就會自然而然地想起這個地方。
同樣地,餐飲美食也有這樣的集聚效應,如廣州體育西橫路、番禺的美食一條街等,都因為集聚而成為顧客的覓食地。
(6)根據經營內容來選擇地址。
餐廳人群定位不同,其對店址的要求也不同。有的店鋪要求開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比如小吃店、美食街。有些需要開在地方比較大,但是租金相對便宜的,比如農莊、園區餐館;還有一些做購物中心的店,這個就是位置的問題;如果是做社區店,那么居民區、車站什么的那就很合適。
店址好與不好其實是相對的,合適你的品類你的人群定位才**。
(7)要有“傍大款”意識。
即把店鋪開在**連鎖店或品牌店附近,甚至可以開在它的旁邊。與超市、商廈、飯店、24小時藥店、咖啡店、茶藝館、酒吧、學校、銀行、郵局、洗衣店、沖印店、社區服務中心、社區文化體育活動中心等集客力較強的品牌門店和公共場所相鄰。
例如,你想經營吃的,那你就將店鋪開在“麥當勞”、“肯德基”的周圍。因為,這些**的洋快餐在選擇店址前已做過大量細致的市場調查,挨著它們,不僅可省去考察場地的時間和精力,還可以借助它們的品牌效應“撿”些顧客。
不過傍大款這些年也不太現實,因為像麥當勞、肯德基等地有雄厚的資本和品牌辨識度,租金和名氣很多時候真的比不上。
(8)位于商業中心街道。
東西走向街道**坐北朝南;南北走向街道**坐西朝東,盡可能位于十字路口的西北拐角。另外,三叉路口是好地方;在坡路上不可取;路面與店鋪地面高低不能太懸殊。
(9)要選擇有廣告空間的店面。
有的店面沒有獨立門面,店門前自然就失去獨立的廣告空間,也就使你失去了在店前“發揮”營銷智慧的空間。
(10)選擇由冷變熱的區位。
與其選擇現在被商家看好的店鋪經營位置,不如選擇不遠的將來由冷變熱、目前未被看好的街道或市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