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日報 編輯:NEWS 2023-05-31 08:57
“很高興以靈鏡中人的形式與大家交流。”當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錢學森的音容笑貌出現在全球觀眾的面前時,這個以人工智能等技術還原的數字世界中的錢學森形象,令在場所有人動容。
5月30日,2023中關村論壇閉幕。過去6天,這座全球科創“會客廳”開門迎客,人們借助科技力量連接古今與中外,在思想激蕩中共謀人類發展與未來。
前沿成果迎“高光”時刻
中關村展示中心,成果發布會的舞臺上,炙熱的聚光燈與頻頻亮起的閃光燈聚焦在同一群人身上。“夸父一號”衛星工程首席科學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甘為群,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黃鐵軍,中科院高能物理所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直線加速器負責人李京祎……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及其背后的科研人員成為舞臺上的***主角。
連日來,前沿科技成果迎來“高光”時刻。多模態人工智能大模型、超低功耗處理器芯片、離子阱量子計算機……量子科學、區塊鏈、高端制造、基因與細胞治療等前沿領域近千項***新成果在論壇期間展示亮相。
創新成果頻結碩果,與深植創新之“根”的努力緊密相連。在論壇期間成為吸睛“頂流”的眾多硬核科技中,來自北京的成果成為一股關鍵力量。
“希望智源大模型成果讓通用人工智能加速走進千行百業、萬戶千家。”黃鐵軍介紹,此次論壇期間,智源研究院發布的通用分割模型SegGPT,將讓機器人具備類似人類那樣的通用視覺能力。2018年,聚焦人工智能、原始創新和核心技術的新型研發機構智源研究院成立。2020年10月,智源組建了大模型研發團隊,經過5個月研發推出悟道大模型,成為我國***早系統化布局大模型技術的機構。
“蘋果不會掉到離樹太遠的地方,基礎研究、原始創新,***有可能落在支持它的地方。”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曉東說。
在北京,新型研發機構憑借新的運行機制、財政支持政策、績效評價體系等全新管理模式,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自主權、更靈活的管理模式和更精準的資源支撐。一棵棵孕育前沿創新成果的“蘋果樹”在這里深植并逐漸長大。
“去年中國提交了7萬份國際專利申請,是10年前的4倍。今天,近八成的世界知識產權申請來自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其中三分之二來自中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干事鄧鴻森說,中國的創新成就與科技進步令世人矚目。
科創力量齊聚機遇之城
“中關村論壇就像一個信號放大器,讓我們的硼中子俘獲治療技術獲得社會各界的關注。”中關村國際技術交易大會是中關村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連續參加大會的感受,國科中子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創新感慨道。
***近幾天,諾誠健華也帶著兩款在研創新藥首次亮相2023中關村論壇。這已經是公司連續三年參加中關村論壇。2015年,中國醫藥市場創新的新芽剛剛開始萌發,市場存在大量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患者對創新藥渴望已久。同年,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和崔霽松博士在京創業建立諾誠健華。為什么選擇北京作為公司的發源地?“因為北京具備了創業者需要的四大要素:人才、資本、產業、政策。”諾誠健華公共事務高級總監鄭慧銘說。
通過中關村論壇這個大舞臺,北京為全球科創力量創造了眾多跨界融合、碰撞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也成為全球創新創業者的“機遇之城”。據不完全統計,論壇期間,累計簽約129個合作項目,簽約金額超過810億元;發布招商引資項目152個,預計投資總額1430多億元。
唱響國際合作“和音”
“幾年前,‘共享未來’的理念還難以產生共鳴,如今已是不可否認的事實。”美國微軟公司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在視頻演講中如是說。
加強科技交流合作,破解共同發展難題,是中關村論壇的重要主題。本屆論壇,國際科創力量集中亮相,50余名外籍專家學者發表主旨演講,包括16位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圖靈獎獲得者,美國、英國等5個國家工程院院長及非洲科學院院長等外籍院士;平行論壇560名演講嘉賓中,外籍嘉賓占比超四成。論壇期間,超過200余家外國組織和機構參與論壇各方面活動,165家外資企業參加展覽,49家外資研發中心授牌,5個國際科技組織宣布落地,國際機構與企業參與度進一步提升,論壇已成為鏈接全球智慧的科創“會客廳”。
“中關村論壇不僅彰顯出中國對促進全球開放創新與交流合作的堅定承諾,更是讓世界看到了中國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所孕育的巨大潛力。”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王海濱感慨,中國這片創新的沃土為前沿技術提供了豐富的落地場景,也讓他切身感受到中國正在從世界工廠邁向世界“創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