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完成10億人民幣私募,以薛蠻子、閻焱、帥初等一票大佬站臺,以“量子”、“太空”、“衛星”等一堆高科技關鍵詞為外衣,太空鏈風光“ICO”后,卻在一個月內即破發,價值接近為零,一切都看起來匪夷所思。
在白皮書的描述中,這是一家致力于利用航天技術與太空資源優勢,將區塊鏈分布式核心理念擴展至太空領域的項目。作為一個集采集、計算、應用、存儲為一體的太空區塊鏈平臺,太空鏈在白皮書中設想把衛星作為區塊鏈運算節點,在星上直接完成數據處理,并用量子通信等加密方法實現安全的太空數據存儲。
就是這樣一個遍含“區塊鏈”、“太空平臺”、“衛星載體”、“量子通信”等**科技概念的ICO創業項目,在近期成為了眾多投資人舉報維權的標的,也自然成為區塊鏈幣圈與鏈圈共同的熱門話題。
近日,一家自媒體稱,因為發布關于太空鏈項目方涉嫌涉嫌詐騙的文章,接到太空鏈(Spacechain)項目CEO鄭作舉報,涉嫌文章侵權,其公眾號已被封禁。
這家裹挾了“涉嫌欺詐”、“代幣破發”、“創始人跑路”、“虛假包裝”等等爭議和傳言的ICO項目,背后究竟有多少紛繁復雜的迷局?
太空鏈成為中國火熱ICO那90%以上不靠譜項目中一個經典且又復雜的范本,為此,鏈得得App研究團隊以此為樣本,全面展開了深度調查,也對事件各方均進行了深入溝通,事件真相逐漸清晰,更借此一窺ICO全貌。
**完成10億私募
太空鏈SPC(Space Chain)是一家主體注冊在新加坡的公司,成立于2017年4月。2018年1月進行ICO,1月10日向私募投資人發行代幣SPC,當天完成私募。
北京時間1月16日,太空鏈登陸交易所開始公開交易。據鏈得得APP整理統計,太空鏈目前上線4個平臺,分別為Exx、幣蛋-CoinEgg、CEO交易所、Allcoin。其中Exx平臺截至3月12日晚23:50數據顯示,目前價格為0.00001566BTC,折合人民幣為0.918元,而太空鏈SPC在Exx的發行價約為2.6元。破發后的SPC只剩首日發行價的35.3%。
(鏈得得注:SPC在交易所交易以來的價格曲線圖,截取日期3月16日凌晨)
根據太空鏈官方說明,SPC總發行量為10億個,目前總流通量為5.1億個,其中1000萬個是通過公開募集渠道在EXX上進行發售的。目前SPC沒有剩余代筆的分配手段,所有流通SCP都是通過私募和公募的渠道進行流通的,由此可知通過私募分配的SCP達到了5億個。
根據太空鏈創始人鄭作對鏈得得App的描述,官方對ETH比例為1:3200,所以太空鏈在私募過程中獲得了約15.6萬個ETH。從2017年12月20日至2018年1月15日,ETH價格平均約1000美元,也就是說,太空鏈僅通過私募便籌集了近10億人民幣。而這個過程僅在1月10日**。
當然,在此之前,從12月底開始,代投就已經將一份私募白皮書(下稱“私募版”白皮書)發給了若干投資人以吸引資金。
私募白皮書被指嚴重造假
一切都要從2018年1月15日晚11點20分,距離太空鏈于交易所上幣的幾個小時前,一條震驚太空鏈核心社區的微信告知函說起。
這個微信群名為“太空鏈SpaceChain社區1群”,是太空鏈項目在微信上***早期的核心社群,其中包括了太空鏈項目的創始團隊成員、項目站臺大佬、核心投資人以及潛在資源方。其中也包括了一家業內知名的衛星創業公司——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文統稱“九天微星”)的負責人也被拉進了群里。
晚上11點20分,在群內的九天微星工作人員突然知曉太空鏈即將于幾個小時之后在數字貨幣交易所上線ICO,同時也發現手上的白皮書內容與事實有出入,于是臨時決斷,在群內發布了一則名為《九天微星致SpaceChain基金會及鄭作先生本人的告知函》的文檔,該告知函中詳細描述了太空鏈白皮書中關于虛假宣傳和盜用九天微星品牌及侵犯其知識產權等種種質疑。
質疑點一:太空鏈白皮書第2頁提及的“太空鏈基金同時也在努力研發和發射自己的衛星系統,系統將服務于太空鏈社群。2018年2月太空鏈將發射其***個立方體衛星驗證區塊鏈單節點的在軌工作。”
太空鏈白皮書第18頁提及的“1、 2017年12月完成基于立方星的***代智能衛星平臺及載荷設計;2、 2018年2月發射太空鏈的首顆驗證衛星,驗證Qtum節點太空運行。”
九天微星澄清,此顆衛星為九天微星自主研制的3U立方星,2017年6月設計搭載了九天微星與Qtum基金會(即量子基金會)合作的區塊鏈驗證載荷。此顆衛星僅為九天微星與Qtum合作項目,當時并未有太空鏈項目。如太空鏈基金會對外聲稱該衛星為太空鏈的首顆驗證衛星并大肆宣傳,國家相關部門會追查此事。據統計,在2018年2月并無新加坡公司發射衛星的計劃。
質疑點二:
九天微星表示,上圖中左半部分涉及的衛星模型圖片為九天微星3U立方星設計圖,右半部分為太空鏈聯合創始人Jeff在九天微星實驗室與九天微星衛星合照,兩張圖片均未經過九天微星同意擅自使用,有誤導大眾認為Jeff參與研制九天微星3U立方星的嫌疑。因九天微星在向國家相關部門申請此顆衛星研制評審材料中,并未報備有外籍人員參與研制衛星,且Jeff(美國人)僅參觀并未參與研制過程。
質疑點三:白皮書第20頁關于SpaceChainOS的太空RISC-V軟核&FPGA硬件開發板及教程方面。其內容均為九天微星團隊正在研制的衛星芯片項目內容,該部分內容并未與太空鏈商討過合作意向,且未經九天微星同意擅自發布在白皮書內,涉嫌泄露九天微星商業機密。
質疑點四:
未經九天微星同意,合作伙伴中羅列了九天微星LOGO。
白皮書第39頁,未經九天微星同意,在附件二中披露了九天微星物聯網星座組網衛星設計圖。該衛星為九天微星投入幾千萬研發成本獲得的科技成果的一部分,太空鏈涉嫌泄露九天微星核心技術機密。
告知函一經發布,群里立刻炸鍋。這引起了群中太空鏈工作人員的強烈反彈,并對九天微星的工作人員惡語相加,甚至進行了人身威脅,隨后將九天微星的所有人踢出群聊。與此同時,在這個敏感時間點出現的變數也在大量區塊鏈社區內迅速擴散開來,引發了眾多太空鏈項目投資人嚴重關切。
在《告知函》中與SpaceChain一并提到的人是鄭作,太空鏈項目的“90后”創始人、CEO。當鏈得得將《九天微星致SpaceChain基金會及鄭作先生本人的告知函》的內容向鄭作進行求證時,鄭作說:“這份白皮書(私募版白皮書)只是‘草稿版’,我們從來沒有往外發過。”鄭作指出。
那么所謂的“草稿版”白皮書是否就是在私募階段就已流出的募資的版本呢?
答案是肯定的。
這份很可能誤導投資人判斷的“草稿版”白皮書,在九天微星發布《告知函》前、太空鏈項目ICO私募階段就已流傳開來。太空鏈的ICO私募開始時間為2018年1月10日,并于當日結束。ICO私募階段是太空鏈項目獲取資金***多的環節。
某投資人拿到“草稿版”白皮書(或者私募版)后向九天微星求證
據鏈得得App調查,九天微星獲取的“草稿版”白皮書(或者說私募版白皮書)并非來自太空鏈的核心社區,而是15日晚發布《告知函》的前**,14日下午5點50分,由某投資人將太空鏈“草稿版”白皮書發送給謝濤并求證九天微星在其中涉及的相關內容。該投資人同時也表示會參與一些私募。
可見直到在《告知函》發布的前**,這份“草稿版”白皮書依然在投資人群體里流通。
在鏈得得App研究團隊的走訪中,在目前諸多冠以太空鏈維權群的微信社群里,有許多在私募階段入局的散戶投資人在2018年1月初,便從代投處獲取了這份“草稿版”(又稱私募版)白皮書。在維權投資人群體中,這份“私募版”白皮書大多來自于代投的散播。
一般情況下,區塊鏈項目在ICO之前,沒有實際產品、沒有現實的經營活動和收益、更沒有可供參照的樣本先例。項目創始方提供的只是一種商業應用理想和回報預期,投資人僅能從這一點上對項目投資價值進行判斷,而這里***的信息載體就是項目ICO的白皮書。
客觀上,在投資人對太空鏈項目進行投資評價時,這份白皮書關于九天微星的內容,無疑為項目吸納融資提供了直接的增信和引導背書作用。直接影響私募投資人的行為決策。
W先生來自重慶,是太空鏈項目的ICO私募投資人。他在2017年9月4日監管政策之前就開始了解太空鏈。那時的太空鏈正直火熱期,在W先生眼里完全屬于賣方市場。他回憶在“9·4”之前自己就進入了太空鏈的社群,當時薛蠻子和王利杰也在群中,大家在討論中多次提及有關九天微星與太空鏈深度合作的產品及技術方案,包括后來在白皮書里看到的相關內容。談起投資的原因,W先生說:“整個過程里很少接觸太空鏈的人,我只是以為九天微星參與了。”
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發布《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根據《公告》的內容,監管部門指出,在代幣發行融資活動項下,籌集比特幣、以太幣等所謂“虛擬貨幣”屬于非法融資行為。《公告》中并未明確涉及跨境ICO活動的監管態度,從措辭來看,《公告》主要關注國內的ICO活動。在境內開展的宣傳、募集、發售代理、跨境支付,或利用境內網站、APP或社交媒體進行的募集活動均屬于非法集資。
太空鏈的注冊主體雖位于新加坡,包括目前維權群體在內的該項目大量私募投資人都是境內公民,且參與的ICO從宣傳包裝、社群交流到投資交易全過程都位于中國境內展開。在白皮書總代幣流通盤的說明中,太空鏈發行代幣SPC總量為10億個,有5.1億個SPC進行流通,私募數量5億個,公募1000萬個。依據鏈得得接觸到的投資人平均每個SPC需3塊多人民幣的私募入場價格,按照代投比例1:3200計算:在ICO私募階段,太空鏈就獲取了等值近10億人民幣的融資。
此外,這筆通過ICO募集而來的巨額財富,存放于與太空鏈項目關聯密切的太空鏈基金加密錢包當中,缺乏獨立第三方的披露和監管。
太空鏈有沒有盜用九天微星的名義?
《告知函》發出之后,鄭作指責九天微星,將太空鏈上線交易所后幣價下跌的原因,歸結為這次九天微星“不仁義”的行為。
九天微星方面解釋:“在對鄭作和太空鏈的《告知函》里,原定是私下給他們3天時間改正白皮書的內容,但我們在群里臨時發現太空鏈即將在交易所上線的消息,為了避免更多的投資人被這份不真實的白皮書誤導,也為了避免公司的聲譽和知識產權受到侵害,我們遂臨時決定提前將這份《告知函》發到群里以正視聽。”
太空鏈為何膽敢在白皮書中堂而皇之地使用九天微星的諸多產品與資料,且故意混淆?
結識九天微星CEO謝濤前,鄭作從未參與過航空航天領域的相關工作。據接觸過他的人觀察,這是一個非常聰明的“90后”,思維敏捷,之前做過一個幫助高凈值家庭子女定制出國留學服務的創業項目。
2017年6月,在鄭作的介紹下,量子鏈創始人帥初與九天微星相識,并洽談簽署了一項將量子鏈的區塊鏈運算節點通過九天微星搭載至太空的服務協議。
而在這項2017年7月簽署的協議中,并沒有列入鄭作本人及太空鏈作為相關合作方(此時太空鏈這個項目尚未成立)。協議僅在簽署雙方,即量子鏈和九天微星之間生效。
在鏈得得App獲得的該份衛星發射運送協議上,還有這樣一行條款:在沒有得到另一方書面許可的情況下,任何一方不得將本合同規定的權利和義務部分或全部轉讓,否則轉讓無效。
量子鏈和九天微星協議中,關于權利與義務轉讓的排他性條款
這一背景也直接引發了九天微星對太空鏈“私募版”白皮書內容的質疑。在太空鏈白皮書中有提及“2017年12月完成基于立方星的***代智能衛星平臺及載荷設計;2018年2月發射太空鏈的首顆驗證衛星,驗證Qtum節點太空運行。”其中前者指的就是九天微星與量子鏈合作的衛星,這里并無太空鏈參與合作。而對于后者所謂“2018年2月即將發生的驗證衛星”,九天微星表示,自始至終從未與太空鏈簽署過任何合作協議。
鄭作的解釋是,由于當時太空鏈在新加坡的公司主體尚未注冊成功,無法與其它公司簽署公對公協議。鄭作遂舍棄以太空鏈為主體的方式,利用量子鏈的主體和九天微星簽署合作協議。所以,在他看來即便沒有與九天微星直接的協議關系,自己也能夠通過量子鏈的協議,間接動用九天微星相關資源,例如寫進白皮書里做宣傳,這也成為了他們一大賣點。
可這份協議從雙方商討到簽署,再到執行的全過程中,九天微星主要管理層均對鄭作的操作不知情。
量子鏈創始人帥初則告訴鏈得得App,“當時太空鏈主體空缺,我們也需要他們攜帶一個節點去太空,在量子鏈和九天微星的溝通過程中鄭作幫了很多忙。但根本上說這個協議不是給太空鏈的, 當時也沒說是幫太空鏈去簽的這個協議,法律上這肯定是Qtum和九天之間的協議。”
量子鏈與九天微星的協議中,有供應服務經費。鄭作卻始終將這份對九天微星貢獻收入的功勞算在自己頭上。
“他們2017年接近一半的收入是我提供的。而且我是九天微星上一輪的股權投資人,合作伙伴和客戶。”鄭作對鏈得得App說。
為了表明太空鏈和九天微星的合作伙伴關系,鄭作還提供了一份由九天微星官方微信公號發布的文章。文章內容顯示,太空鏈聯合創始人Jeff Garzik前往九天微星交流。文章結尾提到,未來太空鏈將在Jeff Garzik的帶領下與九天微星形成深度戰略合作,共同推進衛星智能化進程。
對此,九天微星負責接待的工作人員則回憶,此文章中所寫的當天活動主題僅為交流參觀,在這次參觀過程中沒有談及和簽署任何的合作內容。此外,Jeff身著白大褂在九天微星的衛星前拍攝照片放置在白皮書里進而造成投資人誤讀,也來自此次參觀。Jeff也從來沒有參與過九天微星的衛星研發設計過程。
“而且九天微星的實驗室是不允許拍照的,Jeff穿著白大褂與衛星合影的照片,從拍攝到白皮書傳播均未經過我們的允許。”
關于鄭作貢獻一半年收入和股權投資人身份的說詞,九天微星直言,“我們2017年的合同收入有幾千萬元。其中與量子鏈帥初的合作只占當年收入很小的比例。鄭作作為這單生意的中間介紹人,沒有給我們提供過任何收入。”
工商資料也顯示,在九天微星上一輪融資的股東信息里,并沒有看到鄭作本人及其關聯投資機構的蹤影。
多次刪改的白皮書和一再變更的站臺大佬
太空鏈一共制作過三份白皮書,***份于2017年9月1日公開發布,卻因為三天后的“9·4監管”而擱置。第二份便是2018年1月15日被九天微星《告知函》質疑的“私募版”白皮書。第三份是2018年1月16日ICO交易所上線時所發布的白皮書(本文又稱公墓版白皮書),這份白皮書在公開發布后沿用至今。
三份白皮書都在不同時間段,不同傳播程度的在ICO私募及“公募”投資人群體中流傳,都對太空鏈ICO結果起到了增信和背書的作用。尤其是太空鏈前兩份白皮書,都載有包含九天微星、不實核心團隊與合作伙伴等相關有爭議的內容。
左邊為“私募版”白皮書的核心團隊,李一男赫然在列,身份為首席技術顧問。右邊為第三份白皮書同位置內容,李一男被孫斌替代
而這些內容在第三份白皮書中被大量修改。鏈得得App研究團隊對比第二份私募白皮書和第三份公募白皮書,對其中的顯著變化做了些總結:
在第三份太空鏈ICO白皮書中,九天微星《告知函》所提及的質疑警告內容已被刪除。同時被修改的部分還包括:
將第二份私募白皮書里,太空鏈核心團隊成員小牛電動車創始人李一男,替換成了潤浙資本合伙人孫斌;
在現有成果展示的內容中,刪除了驗證衛星的內容和九天微星的衛星主體結構圖;刪除了同意為太空鏈空間應用提供空間網絡資源的企業。
在合作伙伴一欄,更是進行了一次大換血。被刪除的合作伙伴包括:北京大學、斯坦福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九天微星、上海埃依斯有限責任公司、ASES、Airbus空中客車集團、SpaceX、Gomspace、Spacetech GMBH、達華智能、英國航天局、長城工業,與之前版本的白皮書存在巨大的宣傳內容偏差。
創始團隊到底是誰?
從“私募版”白皮書的核心創始團隊成員,到第三份白皮書只字未提,小牛電動車創始人李一男的消失,讓許多投資人疑慮縱生。
鏈得得App獲取的小牛電動車創始人李一男微信對話截圖顯示,在太空鏈ICO私募期間,有人將太空鏈“私募版”白皮書發給李一男求證,是否作為核心創始團隊參與了太空鏈項目,遭到了李一男的堅決否認并表示:“我已經明確拒絕了,他們居然這么不要臉,都是騙子。”
在太空鏈現行公開的***新公募版白皮書核心團隊板塊,依然清晰地展示著幾個在區塊鏈和資本行業耳熟能詳的名字:“中國風投教父”閻焱、量子鏈創始人CEO帥初、比原鏈創始人段新星、比特幣核心開發人員Jeff Garzik等等。另外,薛蠻子也作為太空鏈明星投資人被反復提及。
身處太空鏈核心團隊介紹頁面的量子鏈創始人帥初對鏈得得App說明,量子鏈基金會當時購買過一些太空鏈的Token,因為太空鏈在衛星上無法會用POW的節點,所以當時他們選擇POS技術的Qtum作為其區塊鏈底層。
“我個人當時口頭同意,可以無償免費提供一些區塊鏈技術方面的顧問。除此之外,沒有特別大的關系。”帥初說。
在***近的舉報風波中,閻焱、薛蠻子和段新星等,尚沒有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