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品牌擺脫了對人流量、“黃金地段”的依賴,但不意味著你可以隨便找個便宜的地兒開工。實際上外賣餐廳的選址,有著一套跟線下餐廳完全不同的邏輯。
那么做外賣盒飯加盟項目,在互聯網外賣平臺充分助力的時候,外賣選址怎樣做才賺錢呢?
一、外賣選址兩大核心
1、密集度:是否有寫字樓和住宅樓扎堆
外賣雖然擺脫了對人流量的以來,但依然要選擇在寫字樓和住宅樓扎堆的地方。***是因為人流量足夠大,才會有足夠的外賣用戶;第二是因為距離較近便于配送,縮短配送時間,對用戶體驗也至關重要。
2、考察目標用戶的年齡層次和能力
分析用戶群體是一個比較復雜的事情,因為各異從各個維度去分類,即使同樣是寫字樓,面對的用戶可能也不一樣,尤其在北京,有的是創新公司比較多,有的是金融公司比較多,有的是傳統公司比較多,這些不同公司的消費能力、消費特點都不一樣。
第二是看一下周邊有沒有大學,因為大學生的消費能力和消費理念跟白領又有不同。
另外,針對住宅樓,就是要了解住宅價格,包括二手房和新房的價格,因為價格代表了這個小區的消費能力。還要看小區的年輕人是否多,因為現在年輕人很少在家做飯,雖然中午小區訂餐較少,但晚餐和夜宵也會帶來巨大的單量。
二、線上線下,雙管齊下
1、線上數據的收集
首先是建立一個excel表,每天去各大外賣平臺抄數,進行數據統計,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數據:
計算半徑三公里,排名前100的外賣商戶總的銷售單數是多少,人均是多少,整體的銷售額是多少。
這個數據就代表了一個地區外賣的熱度,有的地區前100加起來可能只有幾萬單,那這種情況搶生意實在是太困難了統計半徑三公里內,做同一個品類的商家的單數。
比如麻辣香鍋,可以從三大外賣平臺直接抄數,看所有做麻辣香鍋的他們有多少單,那么就可以判斷,周邊有多少人會喜歡這個品類,自己做這件事成功的幾率有多大。
統計半徑三公里對應食材的銷售數據。
還是以麻辣香鍋為例,它的很多食材是跟麻辣燙相關的,有蔬菜有葷菜,且產品定價、售賣模式都類似。那就要去看半徑三公里內麻辣燙的單量有多少,自己的價格能夠比他高多少,能不能從麻辣燙的用戶群體挖掘到自己的客戶。
2、線下數據的收集
光做線上數據的收集肯定不行的,線上數據不代表完全真實的市場情況,更何況各大平臺還有數據造假的情況,所以還要去線下盯店,怎么盯呢?
分別去附近不同的門店,包括競品,從早到晚,連續盯幾天,主要記錄一下幾個核心數據:
1、餐廳的上人時間,從幾點開始;
2、不同時段,一個外賣員取餐拿了幾單,一單點了幾份;
3、高峰期有多少外賣員在外面等著拿單,這個就可以知道門店的出餐速度,產能、效率上可能存在什么問題;
4、高峰期的翻臺率是多少,這里面主要是外賣+堂食的門店;
5、**一點是用戶構成,主要針對堂食,關注去吃飯的人的年齡、性別,一般幾個人一起吃,刻畫這類品牌的用戶畫像。
小結:
傳統線下餐飲存在了幾十年,早就有一套完整的、成熟的、針對各類門店、各種品類的選址模型。
而外賣是在O2O盛行之后出現的新的餐飲的模式,它的選址跟傳統線下餐飲的選址,是不同的邏輯。更系統的選址方法,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本文整理的幾個方法,可操作性很強,希望對餐飲人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