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應開店加盟餐飲項目,有人說,***重要的不是選址,但選址沒做好,肯定會要了你的命。所以如果不經過認真而科學的選址,而倉促的話,通常很難擺脫關店的厄運。選擇店面時,要先看清楚店面的使用類型,了解周邊顧客的性質、需求和店面內部的硬件設施,以免店鋪“未開先爛”。
我有個做餐飲的朋友,在某大廈底部開了家快餐廳,位置不錯,交通便利,人流量也很大。然而有**,他卻告訴我:因為店鋪選址沒做好,店內都沒有什么客人,所以不得不轉讓了。
當時我就十分詫異,如果說他這個位置還不好,那就真的沒有好位置了,每次路過這個地方,都能看到洶涌的人潮。懷著好奇的心情,我決定去朋友那兒了解下情況。
這天,我特意選在高峰期來到他的店里,現場看到的景象讓我更加納悶兒了,店鋪整體上座率不到一半,柜臺處只有稀疏的幾個人在點餐,這和馬路上的人流完全不成比例。
吃完飯后,我沒有立刻離開,而是在這座大廈里逛了一個小時,結果三大發現讓我恍然大悟:
***,忽略了大廈內的競爭者
這所大廈的地下一層也有個快餐廳,是大廈物業自己辦的,產品種類豐富,米飯、面條、風味小吃應有盡有。內部空間寬敞明亮,衛生條件很好。在這里一般都是用卡,因為可以打折,所以大廈內部員工的三餐基本都在這里解決。餐廳內部有電梯,直接與大廈電梯相連,出入十分方便。
第二,大廈外的人流沒有消費需求
大廈內的顧客抓不住,單靠外面街道上的人流也夠養活這家店了,可為什么這家餐廳還是門可羅雀呢?答案很簡單,因為過往行人根本沒有需求。馬路上的人基本上都是匆匆一過,眼神很少往大廈這邊瞟,更不要說走進來消費了。大廈下面的停車位也很少,而且基本上都被內部員工占用了,所以就更難吸引過往的食客了。
第三,內部員工常在外就餐
在圍繞大廈考察的時候,遇見了一個身著制服的保安,看他也無事,就與他閑聊了起來。交談中我漸漸發現,這座大廈的員工很多都要外出跑業務,例如銷售、記者,基本上每天早上打卡上班后就要外出見客戶、做采訪了,吃飯也基本都是在外面解決。
所以精明的餐飲創業者在開店加盟的時候,會充分調研一番,能夠識別避開“假流量”,一般生意都做的比較火爆。
這座大廈看似位置好、人流量大,其實都是“假流量”,真正能抓住的客人少之又少。所以在考查選址的客流量之前,一定要對其進行細致的摸排,不能只看光鮮的表面。好好調研顧客的屬性,如果它和你店鋪定位不相符,客流量再大,也都是無用的。
我總結了四種選址策略,分別對應不同需求的消費人群,選址的時候可以一一對照,以免再犯這種錯誤。
位置特點:購物中心、大商場周邊用餐時段:10:30~14:00;18:30~20~30。與之對應的消費人群主要是游客和購物中心的員工。對于游客來說,購物和游玩才是主要的目的,吃飯只是中場休息,所以他們一般都會挑選比較快捷的就餐方式。購物中心的員工同樣也不能忽視,他們的數量十分可觀,由于工作的原因,他們也會更傾向于選擇快餐。所以品質快餐肯定是有市場的。
位置特點:辦公樓、寫字樓周邊用餐時間:11:30~13:00;17:30~19:00。寫字樓里上班的人無外乎兩種,一種是入職沒多久的小白,一種則是擁有多年經驗的高管,相對應的,餐廳有兩種定位可以選擇,一個是快餐,一個是**餐廳。
快餐對應職場小白,這些人初入職場,沒什么錢,快餐的價格不宜太高,經濟實惠的快餐***容易走量。另外他們中午休息的時間也都比較短,所以老板要盡量提升速度,減少排隊等待的時間。**餐廳對應的則是一些老板和高管,有格調的裝修、優雅的環境可以吸引這些人洽談業務,沒有油煙、適合聊天的西餐廳是很好的選擇。
位置特點:居民區周邊用餐時間:11:30~13:00;15:30~21:00。一般居民區更適合早餐和晚餐,而不適合做中餐,為什么這么說呢?居民區大概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要工作的人,以年輕人為主,他們一般早早地就要去上班了,很晚才能到家,午餐都是在公司附近解決;另一種是退休或者失業在家的人,這些人要么精打細算要么沒錢外出吃飯,所以不管哪種人做中餐都是不合適的。在居民周邊,大排檔、餃子、風味小吃等是比較好的,既可以與消費者家中的飯菜形成補充,又可以滿足其宵夜的需求。
位置特點:校園周邊用餐時間:大學生,11:30~13:00,15:30~21:00;中小學生,6:30~7:00,11:00~12:30。如果餐廳開在大學校園附近,就一定要做到多樣化,以滿足來自不同地方的學生的口味。如果是在中小學附近,則要考慮到中小學生的作息安排,經濟實惠的營養早餐是不錯的選擇,午餐注重口味和葷素搭配,價格盡量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