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同一條街道上,開兩家店,是連鎖企業的禁忌。而如今,有不少餐飲品牌選擇反其道行之,在同一個商圈內密集。比如:喜茶、星巴克、外婆家…在連鎖擴張的過程中,密集選址似乎成了新的香餑餑,密集選址,那么茶飲加盟喜茶、星巴克什么地方都敢開店的底氣在哪!
一、半徑500米,喜茶要開6家店
在我們的印象中,排隊是喜茶的常態。回想起今年2月份,喜茶首店剛登錄上海的時候,多少人在上海來福士廣場排隊六七個小時,只為了芝(zhuang)士(b)奶(發)蓋(票)茶(圈)!但是,如果我告訴你,以后買一杯喜茶只需要15分鐘,你會不會開心到飛起?
“在廣州我們會持續、密集的,應該會**實現我們的戰略構想——大家不要等太久,在15分鐘甚至更短時間內可以買到。”喜茶創始人聶云宸曾對密集選址做過解釋,相對于業界的極速擴張的說法,喜茶的初衷明顯要簡單得多。
據了解,喜茶在萬菱匯、石牌橋(升級中)、VT101門店已經開業,而分別位于天環廣場、匯坊以及正佳廣場的三家門店,也將于今年年底和明年陸續開業。細致觀察過后,你會發現喜茶在同一個商圈內密集布局一點也不奇怪,原因有哪些呢?
① 喜茶在江門生根,從小就受到了粵語文化的熏陶,而廣州作為粵語區域的一個中心點,可以說廣州對于喜茶而言,是具有“家”和“大本營”地位的。在這里密集布局,目的也是為了讓品牌文化得以根植;
② 天河體育中心商圈是廣州一個資源集中的商業核心,集甲級寫字樓、社區日常、周末逛街、休閑旅游于一體,包括辦公室白領、周邊的居民、逛街的小情侶、游玩的旅客等,客源巨大。
然而,連鎖品牌的密集選址,遠不止喜茶一家。就同在天河體育中心商圈,星巴克已經開出了5家店,其中正佳廣州就有兩家門店;而Zara也開了3家店,分別位于天河城、萬菱匯及天環廣場,其中萬菱匯店是雙層大店,天環廣場店則是男女裝各自獨立的形象店。對于任何一個品牌來說,選址都是極其重要的一步,但在同一個商圈或者同一個區域內密集選址,究竟有何深意?
二、密集選址的優勢形成品牌效應、降低成本
相比于分散型的選址布局,密集選址有著不可多得的集團優勢。它不僅可在短時間內形成區域品牌影響力,同時也可也為者提升辨識度提供了認知平臺。
“火鍋黑馬”巴奴毛肚火鍋就是密集選址的翹楚選手。在連鎖經營的過程中,巴奴不是一個城市一家店的跑馬圈地,而是通過“步步為營”的城市戰來獲取市場。
2001年巴奴誕生,11年間只在河南發展,直到2012年8月,巴奴才以“跳躍式”的布局戰略去到千里之外的無錫,正式進入華東市場。
2015年,巴奴在無錫連開4家店,其中兩家開業時間相距不到1個月,其中兩家在同一條街,相距不到百米,甚至還創造了店店排隊的奇跡。
后來,巴奴擴張到常州,在翻臺率、上桌率、口碑、產品等方面都做得不錯,風頭直逼國內火鍋一哥海底撈。
巴奴的密集布局,不僅能有效的節約物流、人工成本,就連投放一次促銷活動的影響力和覆蓋率也變得事半功倍,尤其是當巴奴在無錫擁有6家店時,它在無錫的格局就完全不同了。
試圖彎道超車的海底撈開始在無錫海量布局,甚至不惜與巴奴在同街區當面對抗。即便如此,巴奴依舊在營收和翻臺率上略勝海底撈一籌,在無錫人心目中,巴奴當之無愧的火鍋一哥。
從上述案例可以發現,密集型選址的策略具有眾多優點,比起“點多線長”的全國覆蓋,巴奴在一個目標城市內密集布局的戰略實施,或許更加值得其它連鎖餐飲品牌參考與學習。
你的品牌適合做密集選址嗎?
在生意火爆、人流量爆棚的同一個商圈或者區域內密集,在一定情況下,確實可以形成壓倒性優勢,以達到規模效應的目的。然而,在餐飲界里流行著這樣一句話,選址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它決定了店鋪的60%生死幾率。
地址選對了,則有利于品牌勢能的聚合;但一旦選址選的不好,后期的經營或許就需要花費百倍的心血來彌補。然而問題來了,到底有哪些品牌適合密集選址?又有哪些品牌應該避而遠之?
三、可以通過密集選址布局市場的
一個適合密集布局的區域,必定具備很多優勢,或交通,或資源,或流量,什么樣的品牌可以進入這個區域,去分享這個優勢呢?
1、自帶流量的品牌
對于不愁流量的大品牌來說,在同一個商圈內多店分布,不但節省了消費者的排隊時間,也給他們帶來了更好的消費體驗,同時品牌也達到了獨享流量的目的。比如星巴克,正佳廣場店總是很多人,非常嘈雜,但是在百福廣場北側的那一間門店,地理位置也很不錯,距離地鐵口數十米,在鬧中取靜,生意也很不錯。
2、資金充足、團隊、標準化程度高的大型連鎖品牌
連鎖品牌擴張,首先需要資金,再次要有嚴格的管理系統,同時供應鏈必須完善。要想在同一個區域內布局幾家店,對產品的質量、資金的要求、團隊的建設以及供應鏈等方面也有更加嚴格的要求。所以,一個具備產品、資金鏈、管理團隊、供應鏈等各方面優勢的成熟大型連鎖品牌,才具備密集布局的資格。
3、具備“快消品”基因的餐飲品牌
快消品是指使用周期短,易重復使用和消費的品牌。包括飲料、煙酒…而快消品消費需求頻次高的特點,具備了密集型選址的優勢。在餐飲行業里面有哪些品牌是具備快消品性質的?如:喜茶、一點點等各式茶飲品牌、周黑鴨、絕味……
四、不適合做密集選址的
另外,一個適合做密集選址的區域,競爭環境、競爭對手必定也會更多,如果你的品牌在前沒有做好思量,必定會被市場淘汰。
1、品類在該空間已經飽和了的。
品牌所經營的品類在同一個商圈內都是有飽和度和邊界的,而這個邊界就是供需關系。餐廳的消費主體是人,所以在之前,我們要優先考慮門店供應數量和需求人數時間的關系。如果你的品牌所屬的品類在商圈內已經達到了飽和狀態,商圈內的需求人數小于門店供應數量時,則代表這個商圈已經沒有新增門店的空間。
2、盲目跟風,缺乏特色的品牌。
一個新的爆款品類出現,勢必會帶來很多跟風者、模仿者、甚至是抄襲者。有些品牌在獲取資本之后,想通過在同一個區域內開多家店的方式企圖占領市場。
但是有些品牌往往忽略了一點很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消費者的認知。
就好像潮汕牛肉火鍋,兩三年前開始爆紅,也引來了大批的入局者。僅2016年一年全國就新增了1萬多家店。但是它倒閉的速度同樣也很快,除了發源地潮汕地區和廣東地區,其它市場到現在可以說已經被“團滅”了。而餐飲市場的競爭本質上是消費者的競爭,誰占領了消費者的心智,就可以在競爭中占據主動權。
所以,即便你的品牌所屬的品類很火爆,但如果在品牌還不夠成熟、核心競爭力不夠強大的情況下選擇密集布局市場的話,面臨的很有可能是走得越快,摔得越疼的局面。
3、品牌勢能不足的。
我們都知道,餐飲開連鎖店需要極強的運營能力,包括供應鏈、標準化程度、團隊管理等要素,如果品牌勢能跟不上,必然會拖品牌的后腿。
“前網紅”品牌黃太吉***初是想做“類百麗”模式,意思是在同一個商圈內實現旗下多品牌集中,希望通過集中管控和店鋪之間拉動客流,來降低開發和維護客戶的成本,從而降低企業的內部運營管理成本。
為什么放棄多品牌集中,轉做工廠店?恰恰就是因為黃太吉自身的運營勢能不足,團隊上有運營缺陷,其中包含了企業文化、人才體系、運營管理體系等,但是運營需要時間夯實,即便建立了運營體系,也無法滿足其快速集中的需求。
這就是茶飲加盟品牌喜茶和星巴克什么地方都敢開店的底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