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頂端新聞 編輯:frank 2021-06-18 10:24
眼看又到暑假,網上的一句流行語是這樣說的:一到假期,學生只有兩件事能做,一個是在補課,一個是在去補課的路上。這不僅加重了中小學生的校外課業負擔,更成為不少家庭日漸沉重的經濟負擔。
終于,國家出手了!這回***是重拳出擊!6月15日20點,教育部官方微信公號微言教育發文《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一石激起千層浪,校外培訓全面治理或拉開序幕?教育消費如何回歸理性?監管機構、校內老師、校外培訓機構和家長看法如何?一起來看頂端新聞記者采寫的深度報道。
教育部官網截圖
1.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的主要職責有哪些?
6月15日,也就是昨天,又一校外教育培訓監管的“靴子”落地了,教育部召開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會議——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成立啟動會。
會議指出這次機構增設,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工作的高度重視,對新一代少年兒童的關懷,對于深化校外教育培訓改革具有重大意義。會議強調,要把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打造成更具人民情懷、更具斗爭精神、更具法治思維、更具工作策略的司局,以“釘釘子”的精神推動“雙減”工作落地見效,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百年華誕。
教育部官網顯示,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的主要職責是:
承擔面向中小學生(含幼兒園兒童)的校外教育培訓管理工作,指導校外教育培訓機構黨的建設,擬訂校外教育培訓規范管理政策。
會同有關方面擬訂校外教育培訓(含線上線下)機構設置、培訓內容、培訓時間、人員資質、收費監管等相關標準和制度并監督執行,組織實施校外教育培訓綜合治理,指導校外教育培訓綜合執法。
指導規范面向中小學生的社會競賽等活動。及時反映和處理校外教育培訓重大問題。
與此同時,基礎教育司職責相應調整。頂端新聞記者查詢教育部官網信息顯示,基礎教育司原“指導中小學校的校外教育”的職責被刪除。
說明什么問題呢?值得我們好好研究一下。
“雙減”大家都知道,就不啰嗦了,一個是減校內作業負擔,一個是減校外培訓負擔。會議強調,新成立的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要推動“雙減”工作落地見效。也就是說,設置這個監管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推動雙減落地。
上面說到,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設立后,基礎教育司的工作職責有一處調整,增加了“組織管理學校開展科技、文藝、體育等多種形式的教育輔導活動”。
這些多種形式的教育輔導活動,其實就是“校內課后活動”。
6月7日至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西寧考察時再次指出:“學校不能把學生的課后時間全部推到社會上去。”
教育部官網截圖
2.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監管誰?管哪些?
教育部官網信息顯示,首先,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被明確為面向中小學生(含幼兒園兒童)校外教育培訓承擔管理工作。這是專門針對基礎教育的校外教育培訓開展監管,而不包括高等教育和成人職業培訓。
也就是說,這是專門針對基礎教育的校外教育培訓開展監管,而不包括高等教育和成人職業培訓,做職業教育的中公、華圖們可以偷著樂了。
其次,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的工作職責再次點明了校外培訓治理的重點,即校外教育培訓(含線上線下)機構設置、培訓內容、培訓時間、人員資質、收費監管等。
這條工作職責再次完善了監管對象的范圍,以及治理重點。也就是說,無論線上,還是線下,無論你是做中小學的培訓還是幼兒園啟蒙教育,你怎么收費、怎么上課、老師有沒有教師資格證,從業資格等等,全部在監管范圍之內,跑不了。
這個從***近教培幾家頭部企業被頂格罰款就可以看出來,執法力度空前,而且,跨部門聯合作業,黑白名單通報。
之前都是市場監管部門出通報,現在好了,有了主了。家長投訴無門的狀況可以得到明顯改善,校長們不要再心存僥幸了,退費的話就利索點吧。
另外,這次還明確面向中小學生的社會競賽等活動也由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負責指導規范。
這也就意味著,無論你是搞數學比賽、還是英語比賽、演講比賽等,以后都有正規的監管部門了。
3.校外監管“從處級提到司級”深意何在?
長期以來,教育行業備受資本青睞,每年均有大量熱錢涌入。但與此同時,虛假宣傳、惡性競爭、師資力量參差不齊等行業頑疾難以清除,尤其是在線教育企業身上,該問題更為嚴重。
據6月1日新華社報道,從全國12315平臺投訴舉報情況看,近期校外培訓機構亂象社會關注度越來越高,群眾反映日益強烈。2020年全年受理教育培訓服務投訴舉報15.5萬件,占投訴舉報總量的8.2%,在服務類投訴舉報中排名第4。
2021年***季度,教育培訓服務投訴舉報達到4.71萬件,同比增長65%,排名升至第3。可以看出,校外培訓已經成為百姓生活的痛點、堵點,監管鐵拳也就隨之而來。
頂端新聞記者從教育部官網查詢得知,原來能夠監管校外教培的是教育部發展規劃司的下設單位民辦教育處,屬于處級,但是現在直接提到司級,明顯監管升級了。
據教育部官網信息顯示,教育部此前曾設立基礎教育一司和基礎教育二司,但兩種職能并不是根據校內和校外教育劃分,而是分別負責不同階段的基礎教育指導管理工作。
2017年,基礎教育一司和基礎教育二司合并,新成立的基礎教育司設有校外教育與培訓監管處。此外,教育部發展規劃司設有民辦教育處,承擔民辦教育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和宏觀管理的有關工作。
可見,此前,不管是與校外培訓機構直接相關的校外教育與培訓監管處,還是間接相關的民辦教育處,教育部的機構設置只到處級,此次設置專門的司,對校外培訓機構監管工作明顯升級。
圖片來源于圖蟲
4.“緊箍咒”越來越緊,培訓機構瑟瑟發抖了嗎?
昨晚,“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刷屏后,頂端新聞記者采訪了鄭州一些培訓機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從業者表示,有主管部門對整個行業是件好事,這意味著:一、校外教育培訓行業告別野蠻生長階段,開始進入有序的合理發展時期,這是利好;二、有主管部門也就有了向上溝通的渠道,如果說之前是九龍治水,各唱各的調,現在只有一個嗓門,一個聲音。
校外教育培訓行業有“娘家”了。
另一位校外培訓機構負責人則表示,去年因為疫情,線下培訓機構已經散的散,亂的亂,能生存下來的是少數。線上培訓原本借著疫情大暴發,不承想,幾波監管政策下來,線上培訓也被打得稀里嘩啦。而隨著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的設立,接下來估計又會出臺一系列合規政策。培訓機構要想過關,不脫幾層皮,是不可能的。大量的培訓機構,已經無皮可蛻,只能解散掛掉。少數錢袋子充實的,估計可以熬下來。
對此,中華教育改進社理事、多平臺優質教育領域創作者繆登峰認為:“教育部下屬共27個司局和辦公室,27個部門中,‘管理’體現三次,分別是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監管’一詞卻還是***次使用;國務院下屬各部委中,‘管理’二字出現在應急管理部、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機關事務管理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二字,從未出現。而‘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沒提到理,基本是管,說明文化課培訓收窄是大勢所趨。”
5.重磅整治校外培訓,校內老師啥反應?
國家此次重磅出手整治校外培訓,校內各方老師如何反應?
河南大學教授郭橋說:“校外培訓以掙錢為目的,不顧人的全面發展,且往往存在虛假宣傳、包裝過度,此弊端也;可以彌補學校課堂教學的不足,例如缺乏針對性,此其利也。”
而對于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成立的目的,河南省青聯委員、鄭州東楓外國語學校副校長、鄭州市***班主任呂鵬飛認為:“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重視兒童健康(近視、鍛煉時間、睡眠)和發展規律,此次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成立,再次表現出國家重視兒童成長發展規律,關心兒童發展質量,促進兒童健康成長的決心,有利于規范指導校外培訓機構、防止‘知識學習’方面的嚴重內卷、促進兒童全面發展等。同時,也再度表明了,國家重視家風建設,重視兒童核心素養發展,重視兒童理想信念教育。”
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成立后,從校內教育角度來講,對校外培訓發展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鄭州高新區朗悅慧外國語中學教學校長袁艷磊說:“教育部成立校外培訓監管司強化綜合執法、綜合治理,促進校外培訓在監管中得以規范,在規范中得以轉型,在轉型中得以重新定位,在重新定位中健康發展,***終服務于學校教育減負增效,服務于學生興趣特長發展,服務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今后,我國對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的監管,將會從‘有人管’到‘有專人管’,從‘用人管’到‘用法律法規管’,不得不說是法治的進步,也必將會帶來教育的進步。”河南省實驗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河南省特級教師、河南省***教師宋文峰說。
鄭州市金水區***教師、河南省實驗小學十佳教師潘志永認為:“這是從國家層面專門成立規范、領導、監督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的官方機構或部門。將對今后各個層級的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的規范化發展起到良好的引領作用和監督作用,是校外培訓發展中的一件大事、好事。”
家長們如此瘋狂給孩子報班,是“傳說”中的老師課堂上不好好上課嗎?
對此,國家高級教師、鄭州外國語學校楚天義老師說:“有些人始終認為補課風行是因為老師課堂上不講,逼迫學生課后補課。有沒有這種情況呢?我不清楚,但我周圍的同事是不存在這種情況的,有些同事不但不存在上課不講,甚至下課都要把學生叫到辦公室上課。就我個人而言,我是反對校外補課的,因為我認為完全沒必要,利用好課堂四十分鐘是綽綽有余的。學生也不想補課,那怎么會出現如此龐大的補課市場呢?有需求就有市場。誰有需求?家長!怕自己的孩子比不過別人,看別人的孩子在補課就讓自己的孩子也去補課。我曾經問過幾個補課的學生補課效果如何?答曰收效甚微。那為何要去?因為爸媽交錢了。有些學生連自己的薄弱環節在哪都不清楚就盲目補課,結果可想而知。”
圖片來源于網絡
6.“高壓校外培訓”,家長會是一片叫好聲嗎?
國家此次重磅出手整治校外培訓,頂端新聞記者也采訪了一些家長,來看他們怎么說。
“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負責校外培訓的監管工作。作為兩個孩子的家長,特別是也報了不少校外興趣班的家長來講,這個監管特別重要。”鄭州市聚源路小學一位劉姓的家長說。
“校外培訓是目前家庭教育很大額的一部分開支,在鄭州很多孩子一年少說也有3萬-4萬輔導班費用,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因此更需要真正有能力有資質有水平的培訓機構,讓家長的錢花得真的值!”鄭州康平小學一位張姓爸爸說。
鄭州市春華小學一位吳姓媽媽更是坦言:“在我看來,不僅僅是校外機構的監管,還需要價格的監管。現在校外機構一小時200元都算便宜的,上不封頂難以追趕,這讓太多家長的負擔太重。夏令營冬令營什么的都以萬為單位計算了。過個寒暑假爸媽一年工資都進去了。這是培養興趣嗎?這是發展愛好嗎?這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嗎?這分明是堆砌金錢啊!”
那么不報輔導班行不行?“你來,我們教會你的孩子;你不來,我們教會你孩子的對手。”鄭州市文化路一小一位李姓媽媽說,“這種言語轟炸,有幾個家長受得了?或許有幾個家長不去上培訓機構,但是當多數家長都陷進去了之后,其他家長陷進去只是時間問題。”
以前教育焦慮寫滿了他們的臉,如今,他們緊皺的眉頭終于可以舒展開了。
“教育培訓是近些年才發展的,尤其網課才幾年?北大清華成立多少年了?北大123歲了吧?以前的孩子,都是怎么上清華北大的?”鄭州九十六中一位不具姓名的家長說,“終于等來了國家重磅出手,希望孩子們別再內卷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
7.2021年校外培訓監管“升級”大事記
早在去年12月舉行的全國培訓教育發展大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校外教育與培訓監管處處長徐攀說,要進一步強化對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管,聯合相關部門定期開展排查檢查,嚴查嚴辦違法違規培訓機構,及時問責通報,動態更新黑白名單,廣泛接受各方監督,實現全面監管,不留死角。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表示,“培訓亂象,可以說是很難治理的頑瘴痼疾。家長們一方面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個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唯恐孩子輸在分數競爭的起跑線上。別的孩子都學那么多,咱們不學一下還行啊?于是爭先恐后。這個問題還要繼續解決”。
4月,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意見主要內容是不得提前授課、設學前班、布置讀寫算作業。另一方面,市場監管總局對15家教培機構頂格處罰3650萬元,這一表態也意味著,在線教育行業極度依靠的線上廣告渠道,被徹底卡死。
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強調,“對存在不符合資質、管理混亂、借機斂財、虛假宣傳、與學校勾連牟利等問題的機構,要嚴肅查處。要明確培訓機構收費標準,加強預收費監管,嚴禁隨意資本化運作,不能讓良心的行業變成逐利的產業”。
“校外培訓已經成為百姓生活的痛點、堵點。”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局長袁喜祿在今年6月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6月7日至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西寧考察時再次指出,“首先這件事要由學校來辦,學校不能把學生的課后時間全部推到社會上去。學生基本的學習,學校里的老師應該承擔起來。不能在學校里不去做,反而出去搞校外培訓了,這樣就本末倒置了。現在教育部門正在糾正這種現象”。
截至目前,青海西寧、福建泉州、南京、貴陽、長春、重慶等多地已經展開針對校外培訓機構的集中整治,而河南也將會迎來對校外培訓機構的新一輪集中整治。
對此,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場監管科科長劉娟說:“為規范校外培訓機構合同行為,化解校外培訓合同糾紛,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近日,經開區市場監管局正聯合區教文體局對轄區內校外培訓機構進行檢查,集中整治校外培訓機構利用不公平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違法行為。”
原標題:《教育部重磅發文!》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