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特許加盟連鎖新黑馬餐安小餐如何逆襲成為新零售
來源:餐飲界
編輯:木子
2018-12-17 15:56
2018年餐飲行業峰會數據統計,我國擁有4萬億的餐飲市場,然而,數據卻顯示,在廣闊的市場空間下,我國近600萬家餐廳的平均壽命還不足2年,僅為508天!2017年底,全國餐飲門店為581萬家,比上年同比下降3.48%,21萬家餐廳在一年內“消失”。
餐飲業進入年復一年的“淘汰賽”,面對激烈的競爭,越來越多的餐飲人開始“另辟蹊徑”。網紅餐廳的層出不窮,餐飲供應鏈企業的崛起,以及自熱方便食品的盛行等等,競爭的加劇也在倒逼著餐飲人尋找更多元化的發展途徑。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個在餐飲倒閉潮下,一路邁著逆襲腳步而來的自熱便利餐品牌——安小餐,看看它如何用黑馬之姿演繹餐飲業的“別樣”活力?
懶人經濟風口下的自熱便利餐
11月24日,蘇寧金融研究院聯合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PP財經發布《中國居民消費升級指數報告(2018)》。報告中顯示,國民消費正在向發展與享受型傾斜。蘇寧體系線上線下銷售大數據中,以掃地機器人、電動牙刷、洗碗機為代表商品的智能家居風刮得正盛,同比增長分別為132%、122%、121%。懶人經濟時代已經到來!而作為懶人經濟下餐飲業的代表性產品,自熱便利餐也迎來了它發展的春天。
“懶”對應的是“效率”
加班至深夜,當肚子的抗議聲響起,一份簡單的泡面已經滿足不了腸胃的需求。此時,拿出一份安小餐-自熱便利餐,10分鐘的時間,揉揉肩膀閉上眼睛養神的功夫,麻辣牛腩飯的濃香就已撲鼻而來。這是屬于奮斗者的一盒美味簡餐。
奮斗的路上,匆匆的旅途中,大多時候,安小餐出現的場景與“懶”并無關系。所謂懶人經濟其實對應的是現代人的“高效”。正如智能家居用品一樣,它們解放的不只有人們的雙手,更有人們的時間。以此為背景,方便快餐成為社會快節奏趨勢下的必然需求。
要“快”不要“應付”
方便餐品正盛行,方便面的銷售情況卻并不景氣。有人指出是消費升級正在“殺死”方便面,其實不然,消費升級只是在淘汰落后的產品。當人們愈發講究生活的品質,注重食品的安全與健康,“快”亦不能成為人們讓品質讓步的理由。
所以,安小餐一再強調產品的健康與安全。曾在2017年與大型峰會供應商簽約戰略合作、**生產,精選五常大米等,以及健全的國家A級檢測體系,有這些“標簽”的安小餐才讓人們吃得安心又放心。
渠道與營銷的力量
“為世界做一盒好飯”,是安小餐品牌的初心。由此可以看出,即便是做一盒便捷為核心的自熱便利餐,安小餐依然沒有脫離餐飲的本質與初衷——餐品。如果說對餐品品質的強調是安小餐打開市場的***步,邁出第二步則還需要一系列“武器”的加持。

話題榜截圖
話題頁面截圖
大型會議與熱點活動中頻繁“出鏡”
深圳磨房百公里徒步走活動、企叮咚千人峰會、中國旅游小姐深港澳總決賽現場、服裝大鱷杰尼威尼8000人經銷商大會……都有著安小餐的“身影”。作為餐品**商或是能量供給點,安小餐開始頻繁出現在一些會議或活動的報道中。對于安小餐來說,每一次出現是一次成功的商業合作,更是一次產品形象的宣傳
會議、活動是安小餐的重要銷售渠道,在今天看來,這些銷售渠道的打開遠非提升業績那么簡單,它對安小餐品牌影響力的提升以及對產品的潛在宣傳,還讓渠道同時具備了營銷的力量。并且,相對于“自嗨式”的營銷方式,這種來源于用戶的反饋顯然更具口碑裂變的潛質,這大概也是安小餐頻繁“出鏡”的一大原因。

新零售,新渠道
人工、租金、原材料、外賣配送費成本高被稱為餐飲四高癥,餐飲業“四高”已經成為壓垮很多餐飲人的**一根稻草,而餐飲新零售模式的誕生則被認為是解救“四高餐飲人”的“良藥”。去中間化,讓消費者不但可以提前購買到想要的餐品,而且購買的餐品安全、實惠、高品質。海底撈、小龍坎的自熱小火鍋,柳州螺螄粉,川菜餐廳內自產自銷的川味辣醬等,新零售模式加載的餐飲業開始迸發出新的活力。
作為一個自帶零售屬性的餐飲品牌,安小餐亦成為餐飲新零售的代表性品牌,線上與線下的無縫接駁,讓安小餐的“便利”不僅因為其用餐方式,還來源于它的銷售與購買渠道。目前,安小餐已經形成了包括社交電商平臺、直播、自動售賣機、線下商超等在內的穩定新零售商業生態。創新新零售模式與完善合伙人機制的支撐,也被認為是安小餐迅猛發展的關鍵助力。
結 語
懶人經濟的到來為“安小餐們”提供了成長的沃土,并且,懶人經濟下,餐飲人可以做得還有更多。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創新發展,不僅是一種自救,亦是激活整個餐飲業的一種希望。
未來,在餐飲業還將有更多“新”的“安小餐”誕生,它們的成功必然將擁有一種“共性”——恰好迎合一個時代的消費偏好與需求,恰好講究傳統與創新的有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