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編輯: 2018-12-13 16:26
泓德國學簡介
【泓德國學】基地坐落在依山傍水、風景優美的南通園藝博覽園里,多年來全體教職員工在校長—易醫國學講師俞凱華的帶領下,一直致力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與傳播,并積極地將古代圣賢文化和智慧完美地與現代教學相結合,至2005年創辦以來取得了矚目的成績,通過每年的公益讀經班,周末國學班,成人國學班、企業國學培訓、國學加盟代理、國學培訓合作、封閉式弟子規國學夏令營、冬令營等多種辦學形式,使上千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與成人獲益。
【泓德國學】經過多年的國學教育推廣與實踐,也漸漸形成了一套獨立完善、效果顯著的國學課程體系與運營模式。“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一直是【泓德國學】的辦學宗旨,多年實踐以來,通過誦讀經典,引用圣賢的智慧可以浸潤我們的心靈,開啟智慧之門,完善我們的心性與品格,培養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從而奠定我們一生為人處世、成家立業、幸福成功的基礎!
【泓德國學】教育理念:幼兒養性,童蒙養正,少年養志,成年養德
我們關心教育的現況及未來的發展,提出"四階段的教育理念",以品德及智慧教育為主,希望能和目前學校中的知識技術教育相輔相成,以培養出更具有深刻文化素質及知識更豐富、身心更和諧健全的現代中國人。
一階段:幼兒養性——優美人格的奠定
眾所周知,0歲至3歲是人的一生中"可塑性 高,施教 容易"的階段,正是教育的黃金時期。很可惜,一般的父母大都輕易錯過。如何在這張純凈的白紙上,彩繪出 優美的底案,建構其一生端正屹立的磐基,實是天下父母們應該共同關心的重要課題。回顧反省人的一生,大家莫不深切同?"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們可以肯定地說,人生 難化者唯習性;良好的習性一旦養成,則終身受益不盡,反之將受害無窮。因此, 階段"幼兒養性"的教育特別重要。這段時期的幼兒幾乎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然其純凈的心靈對外界的一切信息,卻能靠高度的直覺而全面吸收,猶如明鏡照攝景物一般,不加選擇地全部接受,是構成其一生性情及人格基礎的重要時期。此時的教育端賴父母親主動地給予正確的引導。正確了解幼兒學習的特性后,我們建議為人父母者以 輕松簡易的方式進行教育,現略述一些方法以供參考,若能舉一反三、善巧融通,則不難掌握幼兒養性的教育要旨。例如,手抱幼兒或陪他嬉戲時,常用愉快的心情、輕柔的贊美來肯定孩子?你(或直呼其名)是 孝順的孩子,你是 善良的孩子,你是 開朗的孩子,你是 聰明的孩子,你是 健康的孩子,你是 勤快的孩子,你是 喜歡讀書的孩子……"不勝枚舉。此外父母亦可時常播放優美的中西古典音樂,以培養其優雅的性情。營造良好的教育氣氛與學習環境,是影響孩子人格健全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為人父母者若希望子女未來具備良好的人格特質(果),現在就應該多加贊美肯定孩子(因)。如此每天幾次愉快地贊美肯定他,必然先入為主地深深印入幼兒純凈的心靈,形成終身不移的性格特質。良好習性的養成、優美人格的奠定,就在父母親輕松愉快的贊美肯定中完成。秉性良好的孩子,經此贊美肯定后,會發展得更加自信完善。秉性中下的孩子,更需要父母親加倍的贊美肯定來彌補,以導正或減輕其不良習性于無形中。這可是幼兒教育的秘訣!賢明的父母們,請千萬別錯過這短短的三年啊!
第二階段:童蒙養正——圣賢智慧的陶冶
當幼兒漸漸成長到四歲后,已慢慢學會語言的應用,學習能力亦逐漸地增進,此時即應該銜接"童蒙養正"的教育。養正,是指培養其端正的心性及行為。不論是心理學的研究或是一般人成長的經驗,我們了解:四歲到十三歲這一階段的兒童,因其知識未開,理解能力薄弱,仰賴父母之處尚多。然也因涉世未深,心性依然純凈,正是一生中記憶力 強的階段。如何把握其記憶的特長而善加教育,是 值得深刻反省的問題。古圣先賢們高瞻遠矚,不約而同地選擇四書五經及老莊等重要經典為主要教材,并以歷代公認的優美古文詩詞為輔佐教材,來教導兒童反復熟讀,進而鼓勵背誦。如此充分發揮其記憶力好的特長,背誦 有價值的經典,趁他心性純凈時,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賢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以潛移默化其氣質。經典的價值亦將伴隨其人生經驗的成長而茹吐芬芳、綻放光明,能扶持他克服人生的逆境難題。而長期的誦讀熏習,可以養成他閱讀古文的能力,那么,中華文化的智慧寶藏,將任其悠游探取,深信必可陶冶他的性靈、開闊他的心胸、端正他的品行。這種書多讀一本即有一本的受益,乃至多讀一句亦有一句的功效,此種終身受益的教育,就在童蒙誦讀經典階段中種下根苗。十年易過,終身難得,切莫等閑空過了。至于如何教導兒童誦讀經典呢?方法很簡單,只要父母、老師善于利用課余時間,引導鼓勵或贊美獎勵兒童反復多讀、熟讀,他們自然就會背誦得非常流利。若父母親能抽空陪孩子一起讀,不但本身受益,同時也是更佳的親子活動。根據老一輩人的經驗,若能把握這段記憶力更好的十年,每日能讀誦30分鐘,持之以恒,要背誦二三十本書是輕而易舉的,并且可利用寒暑假期間來加強復習。
第三階段:少年養志——理想抱負的鼓舞
十三歲之后的青少年知識漸開,理解力亦有顯著的發展,漸漸脫離父母的關懷照顧,正是意氣風發的學習獨立階段。此時即應邁進"少年養志"的教育。養志,是指鼓舞他們追求崇高理想的勇氣,培養宏偉遠大的志向。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正是我中華民族青少年們立志向學的典范。處于初中、高中時期的青少年,除學習學校正常課業及特別感興趣的學科書籍外,我們建議父母教師們選擇下列課外讀物,鼓勵他們閱讀:(1)古今中外各類偉人傳記。(2)歷代忠孝節義,及深明因果事理的典范故事。(3)各行各業堅持理想、努力耕耘、不斷奮斗的榜樣。以上書籍若能廣泛接觸,并且讓其熟讀,找出自己心中 崇敬、愿意立志仿效的對象, 能激發青少年們"有為者亦若是"的豪情壯志。有了這股積極力量,不僅點燃了青少年立場的熱誠,也建立了堅定的信心。因為青少年正處于構思自己未來方向的階段,此時 需要認同效法的對象,來鼓勵他們建立遠大的理想抱負,及堅持理想奮斗的勇氣。
第四階段:成人養德——真實生命的開展
成年以后,進入社會發揮自己的專長而立業成家,應盡力以求自立,進而提攜后進以立人。爾后,在與人接觸日漸頻繁,人事環境愈加紛雜的過程中,必難事事周全、盡如人意,因此更須常常反省自己的缺失與不足,自勉改過以求進益。處處抱持真誠篤厚之意來待人接物,時時存方便利他之心以積善培德。如更深一層體會,小我只是滄海中之一粟,所學亦不過是學海中之一滴,便能常懷謙虛之心,效法明朝袁了凡先生的精神,以改過、積善、謙德來充實自己,并以之凈化社會。然修德立業無有窮盡,且三人行必有我師,隨時隨地皆可致力修習長進,只要自我生命能逐漸暢達,眼前世界亦將生機日新,故成年養德,盡此一生無限向上,無有時。如果我們的社會像個大花園,那么每位初誕生的嬰兒,就像剛出土的幼苗,需要父母親本著愛心,以四個階段的教育為養分來灌溉幼苗,深信綠樹成蔭、百花齊放、果實鮮美的大花園,將會自然呈現在大家的眼前。
泓德國學校長寄語
《禮記。學記》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教育是富民強國之本。養正一個孩子,不但可以興旺一個家族,更能昌盛一個國家。與圣賢為友,與經典同行,中華五千年燦爛文明與古圣先賢的智慧庇佑著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熏習著我們每一個子弟。學習經典,啟迪智慧,完善品格,成就人生,經典教育,國學智慧能奠定我們每個人一生為人處世,成家立業,幸福成功的基礎,讓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企業齊心協力,弘揚好中華文化,為實現習主席提出的“中國復興夢”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