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編輯: 2018-12-09 16:11
【】在行業甚至媒體眼里,吳晨曦是偶像,TATA是傳奇。在外人眼里,吳晨曦是TATA木門的精神**、精神象征,甚至是TATA木門***的擎天一柱,是他以一己之力創造了TATA木門的崛起神話。然而,當你聽了TATA木門副總裁張巖的這番敘述后會發現,其實我們看到的,往往只是一個“坐轎子的人”,而每一個“坐轎子的人”背后,有著更多的“抬轎者”。
是他們的分工與協作,鋪就了通向成功的道路。而當“坐轎人”與“抬轎人”里有了“有情懷的人”和“瘋子”,這兩種人又配合默契時,形成的合力與文化,會讓一個集體如狼似虎,締造傳奇。TATA走到今天,恰在于此。以下內容整理自TATA副總裁張巖敘述。
10年時間,TATA木門年產值從1億變成30億
我是2009年來的TATA。但我2005年就跟老吳(編者注:TATA木門原董事長吳晨曦)湊在一起,那時我還在地板行業。
TATA木門創始人吳晨曦
認識老吳,是機緣巧合。我們倆是在一次會上認識的——我拿著張名片遞給他:吳總。吳總摸了半天,拿出盒煙來:喲,對不住,沒名片。我說沒事兒,我說我是誰誰誰。吳總說,我是TATA吳晨曦。我特冒昧地問了句:咱TATA是干嘛的?吳總說,我們是木匠啊。我說,喲,您是干裝修公司的?吳總說,不是,我們干木門的。我說,那我再問一句,咱TATA在哪兒?在北京啊——當時我都快崩潰了。實話說,2005年的時候,還真是沒聽說過TATA。2003年裝修房子的時候,我們家的門還是裝修公司裝的,還不是成品門。
后來我就跟吳總聊,我說,這個木門啊,有未來。我說我們家裝修的時候,門還是裝修公司裝的,還不是成品的木門吶。
后來,因為朋友多,好多人找我買地板,裝修,咱們都會多問一句,您還什么沒買呀?很多朋友就說,木門還沒買。我說,喲,那木門看上哪個牌子了?我看我認識不認識,能不能給您聯系下打個折呀。朋友就說,我們也不知道買誰家的好,你看你能聯系上誰呀。我說,剛認識一大哥,做TATA木門的……一來二去,就跟TATA特別熟了。
然后吶,我一給吳總介紹訂單,吳總就請我吃飯,一吃飯我們倆就神聊。聊到2006年下半年的時候,當時做了件在北京我們行業里來講還是比較轟動的事兒,就是我們***次在家居建材行業實現了一個品牌聯盟,當時叫“八大件品牌聯盟”。我們籌備這個聯盟的時候,就考慮有哪些是裝修時必須要選的,其中就有木門,后來我們一想,選來選去選誰呀,跟TATA一起吧。當時TATA主要的銷售還是在論壇BBS這塊。那時整個行業發展水平還是很低的,年輕、時尚、活力的東西都很少,沒有一個產品能像TATA做得這么漂亮。
應該講,2006年我們這個八大件聯盟開始啟動的時候,是我們整個行業***風生水起的時候,也是木門行業非常早的一個品牌發展時間點。
2007年的時候,我們看到TATA***個建立了“藝術吧”,那是行業里***個聯盟,也是***個1500平方米的旗艦大店。每個月都有那么幾天,整個聯盟的小伙伴們,包括行業的小伙伴們都會在TATA的這個大店里開會、座談、聊天、溝通。
2008年,突然間我們看到了TATA的新廣告:TATA木門,鳥巢建設供應商。那個時候就覺得,哎呀,真的挺厲害的。一個行業,從無到有,短短幾年間,就變成家喻戶曉。當時,北京還很熱播的一個交通臺的廣播,把“鳥巢建設供應商,TATA木門”整個就推向了高潮,一下子就火爆起來了。
2008年的時候,吳總就找我,一喝酒,老吳就說,你那行有什么可干的?……2009年,我終于來了TATA。
到了TATA我才知道,2007年TATA就實現了產值過億,2009年,已經接近3個億了。就這個速度和數量,在那個時代,是非常嚇人的。應該講,從2009年、2010年快速地擴張,一直到2017年,10年時間,從1個億變成了30個億的產值。應該講,在行業里,在整個家居建材領域里,都是非常厲害的。
TATA木門副總裁張巖
說TATA是行業標桿,還為時過早
有人說,TATA是行業里的一個標桿。其實,TATA到底能不能算行業的標桿,我們可以從TATA的市場份額思考一下。先看木門的市場需求量——我們14億人口,按照4口人一個家庭算,差不多有3億家庭。十年裝修一回的話,每年有3千萬個客戶的需求。3千萬客戶需求再乘以客單價,按1萬塊錢算的話,就是3千億。這我們還沒算二套房三套房。我們按每年3千億算的話,實際上TATA的產值也不過市場的1%,所以說,TATA是真正意義上的行業標桿嗎?
它只是階段性的標桿,只是行業從無到有的過程中我們的速度是快的,并不代表整個工業化完完全全普及化以后,我們TATA還能一直堅持到300個億,堅持到1000個億。所以我們在2013、2014年的時候,就提出了我們的想法或叫目標,2015-2016年開始落地,就是我們的“百億計劃”——我們計劃到2020年,先實現100億的產值。達到100億,我們才占市場需求量的3%-4%,如果我們要做到10%,那我們得做到300個億,我們如果做到15%以上——因為從品牌角度來講,不超過15%,你不能叫***品牌——那我們一年要接近500個億的產值。
這個時候,我覺得TATA才有可能稱為我們行業的一個標桿。我們接下來要面對的客戶,一部分是“新房客戶”,一部分是“老房客戶”,從去年開始,新房交房量在逐漸減少,老房二次改造的比例,現在有些城市已經接近30%,北京也超過了20%,肯定會逐漸地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品牌的忠誠度、品牌的粘性才會體現出來。所以,再穩定一段時間以后,我們才有可能去講,誰有可能會是行業的標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