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加盟網 編輯:店小二 2019-05-09 09:35
傳統飯盒存在著飯菜無法分離、密封效果弱、造型“臟亂差”、保溫功能雞肋等問題。但什么樣的飯盒才能滿足都市白領們對高品質午餐的追求呢?優糧生活,經過多年摸索,團隊在材質、造型、包裝組合上進行了顛覆,新飯盒不僅解決了上述問題,而且造型簡約且富科技感。
中餐炒制可分為選材、配比、切菜、調味和烹飪(油溫/火候)5個線性環節。所有能標準化的環節在加工廠中完成后,再把半成品配送至各生產站點,廚師僅需集中精力處理油溫、火候即可。也就是說,盡可能的把***多的可控因素固化在生產流程嚴謹的工廠中,把***少的不穩定因素留給廚師處理。
經過4年時間的專門研究和積累,優糧生活提出了“百萬級標準化”的集成化概念,坐擁類似于“電腦主板”,只要廠家、終端、物流像U盤一樣接入,就可按照“程序”高標準地完成工作。
以炒制魚香雞絲為例,在上文中提到的5大環節還可以無限細分:首先,選擇什么樣的雞絲和青椒,每種青椒的辣椒堿含量也不同;其次,每根雞絲切的長度、寬度也不同,目前優糧生活已經初步探索出了體驗效果較好的體積;另外,每種原料何時放、放多少克又是兩個標準。
裝盤、配送環節也可以通過分解方式從時間、數量等維度進行標準化。至此,商家就可以通過IT系統的指示進行操作,系統還可以反過來制止錯誤的操作進入下一步驟。
1、與堂食對比,分析消費人群特點
為什么特色餐品外賣鮮有活下來的?主打特色的餐飲不依賴復購率,這種模式的特點是“消費者基數大、頻次低”,而外賣是依托“站點”服務周圍的常駐人口,數量有限,但優勢是消費頻次高、人群固定。
2、 優糧生活怎樣才能避免步前人后塵?
首先是商業模式的本質不同。之前的全產業鏈平臺是直接讓其他品牌對接顧客,沒有“整合”概念。而優糧生活要做的,是利用其他餐廳、供應商、配送商的閑置產能和自己的品牌對接,再將外賣配送給顧客。
其次是“賺錢的邏輯”不同。有風險的眾籌平臺或砸錢培育市場的2B平臺,不僅收益難以預期,甚至在初期提高B端企業的經營成本(人力、時間),故而吸引力低。而優糧生活的整合平臺是“共享經濟”觸角的延伸,“工廠給我切一道菜,我付一道的錢。餐廳炒一份外賣,我們共享一次分成。”
3、客單價依據:從用戶出發逆推
優糧生活的外賣“定價中等偏上,核心受眾是有一定消費能力的人”,但是,外賣不像手機,品牌和技術可以值很多錢。同樣一盤菜,顧客會問:“你憑什么比另一家高5塊?”,購買力高的顧客也會關心性價比。
實際上外賣解決的是消費者吃的快、飽、好的“日常需求”問題,隨著消費升級,顧客也開始逐漸追求“場景體驗”了。因此,在餐飲業回歸大眾屬性的背景下,沒有外賣敢任性漲價。
從優糧生活總結多年得出的方法論來看,依然有明顯的“用戶導向”思維痕跡。
4、重視體驗,以產品和服務提升復購率。
“營銷增加的是初始消費量,但跟復購率毫無關系。”“決定消費頻次的是短板效應。”即使在市場上砸再多的錢,也不能讓菜品變的好吃,即使初始客戶數量上去了,但如果菜品口味差、服務體驗不好,客戶流失速度會更快。
今年為止,外賣行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發展才不過2年,還是個年輕的產業。一個行業誕生出一家獨角獸公司基本需要10年左右,而孕育出一家偉大的公司甚至可能要歷經近一個世紀。外賣的業態還在不斷的豐富成型,行業細分化不會停止。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還會持續出現更多的細分領域服務商。
優糧生活的愿景是給行業下半場帶來點改變,**能夠促使行業穩健發展,構建合理、穩定的利益分配格局,實現共贏互利。可要實現這一宏圖偉愿,優糧的“餐飲業共享經濟”和“全產業鏈整合服務平臺”還需要經過市場的千錘百煉,當然還少不了其他玩家、巨獸的圍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