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浦東發布官方微信 編輯:NEWS 2022-10-08 10:51
黨的十八大報告***次把鼓勵創業納入就業總方針,提出要貫徹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方針。
十年來,一枝一葉總關情,一點一滴見初心。浦東人社部門砥礪奮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創新促進發展為目標,夯實創業政策扶持,深耕“三區”共享融通,聚焦精準創業服務,支持創業載體建設,增強創新創業活力,形成了廣覆蓋、多層次的創業孵化體系,營造了優質創業生態環境。
從單一轉向多元,孵化體系更健全
隨著時代發展,“家門口”的孵化基地、園區內的共享工位成為創業的全新載體。
從實施市民創業行動計劃,到完成兩輪創建創業型城區,浦東創業政策不斷完善,廣覆蓋、多層次的創業孵化體系逐漸形成,創業扶持成果不斷涌現,創業氛圍和活力不斷增強……如今,浦東的創業孵化體系不再局限于生存型創業,而是不斷向多元化、縱深化發展,更好地適應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創業初期,創業者往往面臨經營成本高、資金短缺、項目轉化成功率低等“瓶頸”,幫助初創企業度過生存“陣痛期”是這一階段支持創業的主攻方向。從2012年出臺《關于進一步鼓勵市民創業的實施意見》到2019年出臺《關于鼓勵創業帶動就業的實施辦法》,浦東在原有政策的基礎上加大創新力度,形成了鼓勵創業帶動就業、促進創業成果轉化、優化創業服務資源三個維度的政策體系,真正觸摸到創業者的“痛點”,讓政策的暖陽普照到每一位創業追夢人。
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浦東向初創企業、意向創業者、創業孵化平臺發放開辦費補貼、房租補貼、社保費補貼等近2億元。創業擔保貸款年放貸金額從773.4萬增長至3.3億元,增長達41倍。
校區、園區、社區是創新創業工作開展的三個增長極。2016年,浦東率先倡導并踐行社區、園區、校區“三區聯動,融通發展”的創業孵化體系,推進鼓勵創業帶動就業,顯示出創業載體與創業服務相融合迸發出的巨大能量。
2019年,浦東建立校區的創業實踐基地與園區的創業孵化基地、社區的孵化實驗基地聯動機制,指導校區孕育創業新苗,社區孵化創業項目,園區助力初創企業成長,以服務催生新崗位。2021年浦東還舉辦了“三區融通”創業帶動就業專項行動,首場活動當天,初創企業提供崗位400余個,需求900人,簽約率達到了24%。
從成長走向成熟,創業服務更精準
在產業轉型升級、營商環境改善等多重利好的驅動下,浦東掀起了一股創業創新浪潮,各類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爆發式增長。與此同時,創業服務需求也顯現出多樣性、多元化的特點。
浦東的創業服務始終秉承“以創業的精神做好創業服務”的理念,主動順應創業環境和需求的新變化,逐步建立了精細化、品牌化和信息化的服務模式。
2012年,浦東制定了從發現服務需求、制定個性化服務方案,到提供全程跟蹤服務的精細化流程制度,以“一人一檔”的形式為重點創業群體建立“創業檔案”,每年覆蓋1000多名創業者。十年來,由企業家、職業經理人和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創業指導專家志愿團以覆蓋全程的陪伴式服務,累計提供咨詢指導服務2萬多人次,為創業者的創業之路保駕護航。
2015年起,浦東實施鼓勵創業帶動就業三年行動計劃,積極推進“家門口”創業服務,每年開展創業直通車、創業會客廳、創享集市、創業私董會、創業微講堂等“家門口”品牌活動100多場。2016年,浦東各街鎮積極打造適合自身特點的“家門口”創業服務理念,形成了創業“張江里”“三林創享堂”等具有鮮明特色的品牌符號。2021年,浦東人社部門又實施“典型引航行動、賦能導航行動、法律護航行動”三大創業服務品牌行動,街鎮創建創業型社區工作熱情高漲,浦興、張江等9個街鎮先后獲得市級特色創業型社區稱號,20個街鎮獲得區級特色創業服務社區稱號。
在推進服務方式信息化方面,2019年,浦東建立了創業服務信息系統,實現創就業大數據雙驅聯動,已累計記錄了1.8萬家初創企業的發展情況和創業服務痕跡,使創業服務可追溯、可跟蹤、可統計,讓創業服務更精準。
從盆景變成森林,創業新秀更璀璨
一個簡單的創業想法,可以孵化出一棵創業新苗;一點朦朧的創業情懷,可能繁育成一片廣博的創業森林;一段坎坷的創業歷程,則可能歷練出一位不忘初心、勇毅前行的創業先鋒。
為營造大眾創業的良好氛圍、激發人們的創業意愿,浦東把創業的種子播撒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從2012年到2022年,浦東成功幫扶引領2.29萬人創業,直接帶動11.3萬人實現就業,培育了3家上市企業。
校區是浦東人社創業扶持工作的“生力軍”。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斷地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青年、中職校學生和大學生投入創業浪潮中。面對這些敢拼敢闖的年輕人,浦東人社從2012年舉辦中職校生創業設計大賽開始,到如今形成了“指導站啟蒙—大賽挖掘—政策落地”一套完整的培育模式。2016年,浦東在二工大等3所院校建立了首批院校指導站,目前已建成覆蓋15所院校的創業指導站。2016年,浦東還舉辦了首屆大學生創業新勢力大賽,四屆大賽累計挖掘了近1000個創業項目,其中近200個項目落地浦東。
園區是浦東人社創業扶持工作的“主引擎”。十年間,浦東從阡陌之地蝶變為“創新引擎”,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科創人才匯聚。2013年浦東以建設創業孵化基地為抓手,引導各類園區為科創人才提供場地、服務和政策支持,當年推薦3家園區成為首批市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2017年,首批22家區級創業孵化基地獲認定。目前,浦東已形成2個***、8個市級、51個區級的三級創業孵化體系,在孵企業4855家,直接帶動就業3.9萬人,成為初創企業“成長的搖籃”。
2012年以來,浦東人社著力在孵化園區尋找科創人才,通過組織6屆創業新秀和5屆“中國創翼”大賽的區級賽事,先后幫助14名創業者獲得上海市十佳創業新秀的殊榮。2020年,光梓信息科技獲得第四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國賽一等獎;2021年,新區在第三屆全國創業就業服務展示交流活動中,以“創業引領未來”為主題,通過科創、融創、鄉創三大板塊,立體呈現浦東新區近年來創業服務發展成就,榮獲第三屆全國創業就業服務展示交流活動“城市創業精品展示項目”。
社區是浦東人社創業扶持工作的“主陣地”。2012年,浦東鼓勵街鎮挖掘社區創業典型,推薦進入“微企精英”培育班,目前已連續舉辦七期,累計參加人數超過350人次。2017年,“浦興大愛樂業園”成為浦東人社命名的首家創業孵化實驗基地,“涇才創業孵化棧”等29個創業孵化實驗基地相繼建成,累計幫扶初創企業1萬多家。其中新場鎮創業孵化實驗基地新南鄉創中心,是全市***鄉村創客中心,為返鄉青年和創客團隊提供“辦公+人才共享空間”一站式創業服務,已吸引5家創客團隊入駐,吸引返鄉青年約50人。
2017年,新區開始舉辦“家門口”創業項目大賽,三屆大賽涌現了300多個適合“家門口”就業的創業項目。來自俄羅斯從事藝術體操培訓的歐克桑娜在參加大賽后,迅速打響知名度,在短短幾年間,從一名藝術體操老師“變身”為3家藝術體操培訓機構的負責人,良好的創業氛圍讓浦東的“老外”也能實現創業夢。
“三區聯動,融通發展”的創業服務生態圈,已在浦東構建并不斷完善。新區人社部門表示,將繼續完善創業服務體系,實現更高質量創業,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之路越走越寬。
文字:章磊
編輯:李志豪
* 轉載請注明來自浦東發布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