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經濟日報】;
本報訊 記者王晉報道:全國***商業特許經營合同糾紛裁判白皮書《2019年度中國商業特許經營合同糾紛裁判白皮書》,于7月14日由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北京中倫(杭州)律師事務所聯合發布。《白皮書》分析了2019年度特許經營合同糾紛案件審理基本情況,解析了特許經營合同糾紛中的爭議焦點問題,梳理了法院在審理案件時的考慮因素及裁量標準,總結了特許經營合同糾紛案件的四大特點,并為特許經營行業的合規、健康發展提出了寶貴建議。
“合規是特許經營持續發展的基石。協會每年收到的特許企業咨詢電話中,關于如何備案、信息披露與廣告宣傳的界定,以及如何制定特許經營合同條款等內容占一半以上。”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副秘書長蘇霜說,“協會持續開展特許評定公益活動,今年通過線上開展特許法律公益宣講,并正著手起草分行業的特許經營合同范本。”
根據《白皮書》內容,2019年度我國各地區(不含港、澳、臺地區)各級法院就特許經營合同糾紛案件合計出具判決書1349份(僅以搜集平臺上的文書為準),大部分案件均在一審法院階段定分止爭,占比為70.01%,二審判決占比29.77%,僅0.22%的糾紛進入了再審程序。
《白皮書》結合案例,闡釋了法院對于特許經營合同性質認定的判決理念;同時,在引用***高人民法院的復函等相關規定的基礎上,明確了不具備“兩店一年”資格不影響特許經營合同的效力,并根據不同的案件情況,分析了特許人信息披露義務履行瑕疵導致合同解除或可撤銷以及加盟商依照冷靜期要求解除合同的具體情形。
針對特許經營合同糾紛案件中出現的普遍問題,《白皮書》建議特許人在合同簽訂前應符合特許人資質要求,依法辦理備案手續,完善合同內容并妥善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及合同履行完畢后發現自身權益受損時,及時采取維權措施。針對加盟商,《白皮書》建議在合同簽訂前應做好對特許人的背景調查工作,在合同簽訂時應充分理解合同內容,在履行合同過程中遇到權益受損情況時應及時維護合法權利,在合同終止后應嚴格履行后合同義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