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億歐家居 編輯:李白 2018-11-27 09:21
10年前,全屋定制的概念一經出現,就被各大品牌商爭相引用,那時候的“全屋定制”遠不及現在火爆。在一站式購物體驗的刺激下,消費者對全屋定制的認知不斷深化,認可度也越來越高;又因全屋定制既能滿足個性化的消費者需求,又能通過柔性化生產實現規模化制造,而被家居企業和資本市場不斷看好;在2017年,隨著定制家居企業接連上市的資本熱潮,全屋定制概念也隨即走向了概念熱度的**。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我們往往把一個10年作為觀察一個行業概念的時間單位,歷經了十余年的飛速普及,到了2018年,如今的全屋定制卻站在了發展的十字路口上。
從進入2018年以來,2017年資本瘋狂涌入的故事還余溫尚在,但另一端,定制企業營收和利潤增長率出現下滑的事實,也讓整個行業從喧囂到冷靜,從躁動轉向沉思——全屋定制的流量紅利時代宣告終結,拐點已來。
群雄混戰
億歐家居記者在走訪多家全屋定制企業后了解到,很多企業迫于形勢或被利潤吸引,轉型到全屋定制領域,有生產型企業,也有直接從招商隊伍抓起的“輕資產”模式。雖然很多大大小小的企業都豎起了“全屋定制”的大旗,但實際上,更多的卻是有名無實。
從概念上來講,并沒有統一的說法來定義“全屋定制”,所以各家給出的答案也不盡相同。如果企業本身對全屋定制的概念有著不同的理解,那么未來所執行的戰略以及走的方向也就因此有了差異。
關于全屋定制包含的種類,有企業標榜是櫥柜+衣柜就是“全屋定制”;有企業則認為是衣柜+櫥柜++墻板;也有企業認為是定制柜體+成品家具+軟體家具......企業端提供的產品無法詮釋“全屋定制”包含種類的標準化,在消費端,也無法完全滿足消費者一站式購物的真正需求,即便是上市公司,也很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提供全屋家具產品。
更有甚者,為了趕上“全屋定制”的風口,在以往生產的單品基礎上增添了一個品類就為自己貼上了“全屋定制”的標簽,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跨界而來的企業更是蜂擁而至,另外,相關展會也在為全屋定制的發展起到了加速的作用,很多展會上新增了“全屋定制館”......
越來越擁擠的賽道,時時都在傳達一個消息,全屋定制市場藍海已不在。資本促使產能急劇擴張,使得全屋定制企業不得不進入價格血拼的階段,而***怕的是,這種價格戰爭是由龍頭企業發起;除了產能擴張之外,一線品牌的渠道下沉,不斷擠壓二三線品牌市場,三四線城市的價格競爭也在持續......
一場由行業巨頭發起的價格戰還在持續燃燒中,中小企業將在這樣的價格轟炸中不斷被擠壓,市場份額進一步萎縮,行業集中度或許會因此得到提高,但巨頭之間的爭奪尚有愈演愈烈之勢,難分高下。
擠碎泡沫還是隨便吼吼?
短時間內,行業內混戰的局面還將持續,格局尚待進一步明確,而隨著全屋定制不斷被消費者認知,這種模式發展尚不完善的矛盾也逐漸被放大出來。行業標準缺失,是企業的問題無法約束、“全屋亂象”無法得到制約的一個重要原因。
今年3·15,**《全屋定制木(制)家具》團體標準開始實施,**將全屋定制行業中出現的“亂象”加以規整,標準缺失、材質標識不規范、費用結算漏洞、計價方式混亂、定制流程銜接不通、有害物質釋放總量控制等6大問題擺在了臺面上。
在目前看來全屋定制所暴露出的問題遠不止這些,如果不加以重視,這幾類問題足以成為“全屋定制”的致命因素:
亂象一:真的是定制化還是披著定制化假象的“標準化”產品?
大規模定制化能夠成為企業趨之若鶩的香餑餑,其中涉及到的兩大因素是為關鍵,即定制化和大規模生產,而兩者之間的平衡則成為當下企業一直尋找的關鍵點。
定制化和規模化似乎有一個必須但并不明確的界限,邊界之外是規模化,邊界之內是定制化,立于邊界之上,企業才能拿到實現品牌和效益兩者兼得的“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