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網 編輯:歪樓 2023-05-30 10:10
繼“國貨美妝***股、”、“新茶飲***股”、“連鎖酒館***股”、“潮玩***股”后,國內新消費市場或許將迎來“炸串***股”。
據連鎖小吃品牌喜姐炸串創始人王寬寬透露,喜姐炸串今年將進入IPO的輔導期,預計在2025年上市。截至今年3月8日,喜姐炸串全國門店數量2924家。
官方資料顯示,喜姐炸串成立于2019年,產品涵蓋炸肉制品、醬汁臭豆腐和長保鮮蔬等。主要布局長江以南地區,以街邊店為主,單店面積在30平米左右,消費人群集中在18-35歲的女性。
喜姐開店速度可以用“迅猛”形容。截至目前,喜姐平均每年開店數量約為700家,而沖刺“麻辣燙***股”的楊國福平均每年開店300家左右。
喜姐所采用的加盟模式讓其具備規模效應,門店越多,成本越低。喜姐作為供應商,只要加盟商增加,公司的盈利就是確定的。體現在數據上,2022年喜姐門店營收達16.5億,2023年***季度,其門店營收5.51億,同比去年增長42%。
不過,在飛速狂奔的同時,喜姐的供應鏈開始跟不上門店擴張的速度。一方面缺乏門店區域保護,另一方面,苛刻的管理模式也讓加盟商和喜姐總部出現了信任危機。
披著炸串外衣的食品供應鏈公司
王寬寬曾在采訪中稱,喜姐不是一家餐飲公司,而是一家食品供應鏈公司。其加盟模式為“供應鏈+渠道+數字化”。
之所以選擇炸串,一方面是因為炸串產品本身具備供應鏈屬性。喜姐在前端可以把采購、切割、腌制、穿串、速凍、物流等所有環節提前做好,簡化流程。另一方面,通過供應鏈賦能門店打通加盟渠道,可以加速實現百城萬店的目標。
截至2022年底,喜姐炸串在全國擁有2個自營工廠,3個大區,13大分公司及13個分倉,覆蓋30個省級行政區域和304座城市。
“供應鏈+加盟”模式是喜姐的加速器,資本進入后,喜姐的雪球越滾越大。繼2021年10月披露了2.95億元的A輪融資之后,2022年4月又接連披露了7500萬元的A+輪融資,以及2022年8月的戰略輪融資和2022年10月的戰略融資。
和蜜雪冰城的策略一樣,喜姐在經營中扮演原材料供應商的角色,把加盟商當作終端銷售渠道,收取加盟費、管理費、賺取集中采購和配送服務費。不過相較于蜜雪冰城1萬元左右的加盟費,喜姐的加盟門檻并不低。
根據喜姐招商人員提供的加盟資料,其加盟費分為3.98萬、4.98萬、5.98萬三個檔次,每年1.2萬元的管理費、1萬元保證金。
據喜姐加盟招商人員介紹,除上述費用,首次開店需要從公司統一采購3萬元左右的核心設備、首批物料在2-3萬元不等。為確保門店裝修質量和品牌形象統一,門店裝修將由公司統一裝修,單價2000元/㎡左右,此外裝修設計服務費 6000元、廣告道具2萬元左右。總體來說,在縣城開一家喜姐整體投資需要30萬元左右,在地級市需要40萬以上。
如果按照2924家門店測算,喜姐每年的加盟費收入就能達到1.16億元—1.75億元。據筷玩思維報道,加盟負責人曾表示不到2000家的加盟商通過物料就可以給喜姐炸串帶來差不多8.5-13億元的年收入。
不過,規模激增后,喜姐的供應鏈也有些跟不上門店擴張的速度。比如在銷售前端,食品安全問題屢次出現。黑貓投訴平臺上有關喜姐的投訴主要集中在食材變質、吃出異物等問題上。
有加盟商告訴電廠記者,喜姐提供的貨品質量并不穩定,送貨的產地經常不一樣;包裝袋里有時會有蒼蠅等異物、食材發酸腐爛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持續高擴張后,加盟模式遇挑戰
喜姐能夠擁有近3000家門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營銷。
在做客嘩啦啦直播間時,王寬寬透露自己6個“破圈”關鍵動作,可總結為“上三路”跟“下三路”。上三路是媒介層面的布局,要抓住新渠道、新功能、新玩法;下三路是指新內容、新審美、新流量。
在設計上,融入國潮剪紙元素,打造了一個喜慶的喜姐IP;超大字眼+紅色底的門頭使得喜姐門店和產品包裝具備“網紅”元素;在營銷上,招募KOL、KOC進行種草探店;一系列新消費的打法讓喜姐迅速出圈,吸引到了大量加盟商。
喜姐在官網中進行了詳細的加盟店盈利預測,毛利率按照60%計算,縣城、地級市副中心、地級市核心的重點地段門店年度凈利潤或分別可達到35.4萬元、58.2萬元、130.2萬元。但喜姐炸串也標注,以上數據僅供參考,投資有風險。
事實上,快速擴張后,喜姐的隱憂也暴露了出來。面臨的的***個問題是,當前加盟模式賺加盟商的錢,是“長期主義”還是賺快錢?
在一個喜姐加盟商的微信群里,加盟商和喜姐出現了信任危機。”張芝德力新天地的喜姐關了沒幾個月,又開了”、“只要有韭菜,公司拼命的開,走了一茬又一茬”、“慘不忍睹的營業額”……
雖然喜姐沒有給出閉店數,但是一位加盟商告訴電廠,喜姐加盟店盈利壓力很大,十家喜姐賺到錢的只有一兩家,三四家不賺不虧,剩下五家處于虧本狀態,不少加盟商還沒熬過回本期就選擇了轉讓。
此外,高速擴張也導致門店區域密度加大,發生擠兌。林一(化名)的門店位于浙江臺州的一個小鎮上,2020年開店,2022年閉店。據他介紹,每天賣出1800元左右才可以保本,毛利率***高的時候能達到50%,但這樣的高毛利僅僅維持了幾個月。兩年間他們店的員工從4個減少到2個,***后為了及時止損,他只能草草轉讓。
林一告訴電廠記者,自己關店的核心原因是沒有區域保護。“剛開始生意還可以,但是沒多久,旁邊就又開了一家喜姐,對方一直搞促銷活動,賠本賺吆喝,我的生意一落千丈。林一向總部反映這個問題后,得到客服回復:“自己去看合同,保護范圍在500米。而且不會對你生意有太大影響,店鋪越多品牌效應反而越好。”
瘋狂加盟后遇到的第三個問題在于管理。規模激增后,喜姐已經暴露出了管理能力的不足。除了此前提到的食品安全問題增加。喜姐為保證品牌力所設立的巡店督導也逐漸“變了味“。
在早期,督導巡店主要是幫助合作伙伴解決問題,如新品研發、經營指導。但在如今接近3000家門店的龐大體系下,督導的身份也逐漸改變。在林一看來,督導每次巡店就是來“找茬罰錢”的。如果衛生方面出問題,每次罰款1000元,但如果私自在外采購懲罰則嚴重的多,罰款10000元。
此外,喜姐炸串規定100%從總部進貨,商家需在訂貨系統上下單,貨品的價格由下單程序統一規定,加盟商沒有調價權。
“對比市場價格,有時喜姐給我的進貨價比市場批發價要高。”林一告訴電廠記者,在外部市場上幾乎可以買到所有喜姐菜單上的產品,品質好且價格低,***主要的是自己進貨不用考慮湊單和運費。據悉喜姐單批訂貨***少要滿5000元才包郵,未達到包郵量,需補運費差價。
導致林一關店的另一導火索是快到年底時,喜姐總部要求加盟商付預付款,不然就要漲價20%。這讓林一覺得在總部面前,自己處處受限制,毫無自由。
作為一家食品供應鏈公司來看,喜姐無疑是很賺錢的。但是在資本市場爆火的喜姐,在上市路上面對的問題并不少。如何解決與加盟商之間的利益矛盾,讓加盟商們在紅利期過后延續增長是喜姐當前的一大挑戰。